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说秦先生——兼说《揉碎江南烟水》
再说秦先生
——兼说《揉碎江南烟水》
  □柳袁照

  秦兆基先生今年85岁,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班主任,这点朋友们都知道。三年前,我求他做一件事情。那是2014年,再过两年是苏州十中诞辰110年,我建议他为这百余年老校写一本历史,由他一个人来完成,任何人不加干预,我作为校长也不给他任何束缚。虽然,我们曾有许多次坐下来,一起来讨论体例、结构等等,我说过就说过了,不在乎秦先生采用不采用。虽然,秦先生每写完一章,总要打印出来给我“审阅”,秦先生问我,如何?我总是说,很好。我相信秦先生一定能写好这本书,我不对他指手画脚,就是写好这本书的前提。两年后,果然一本厚重的《走向教育源头——一所学校的百年精神史》,摆在了世人的面前,校友喜欢,专家学者喜欢,那不光是向110年的母校献礼,更是向百年的中华新教育新学校的献礼。
  我一边品茶,一边翻阅秦先生的新著《揉碎江南烟水》(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版),一边思索。我为秦先生所折服,他在历史的天地里左右逢源。一个不读书的人、一个读书不思考的人,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作品的,一个有点才气而没有一生积累的人同样是无法问津的。揉碎江南烟水,江南烟水只是“要素”,秦先生不仅看到了、寻找到了,还把它们打碎后重新揉捏,历史人物在他手中,已经“涅槃”了——即所谓“历史的重释”,赋予现代意识,——文、史、哲三位一体的全新融合。
  秦先生选取了51位与苏州有关的历史人物,作为“演员”,让他们在现代的舞台上,再一次“风云际会”。从泰伯、伍子胥、专诸、孙武,到张继、韦应物、胡瑗、范成大,再到章太炎、杨荫榆、苏雪林、沈寿等等,以历史的容颜走出来与当下对话。比如,他说泰伯是“道德楷模”,画出了一幅历史背景下的“对祖德清芬的颂赞图”。秦先生有自己的话语方式,他能以自己的学识揣摩古人的心理,从而揭示融现实于历史之中的“真相”,他说伍子胥,“在吴国经营了多年,策划了一系列活剧。现代版的‘苏州史’记下了伍子胥强吴、兴吴的种种业绩,可是忽视了他隐秘的心理动机。他驾驭着吴国这辆战车,奔驰在江汉平原。作为最早的‘盗墓者’,掘出杀害父兄的仇人——楚平王,鞭尸三百。”
  秦先生是一个博学善思的人。对事对物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却能“欺负”他,让他接受“强加”给他的想法。《揉碎江南烟水》中的一些文章,最早发表在《中国乡土文学》杂志。他胳膊里夹着杂志,来到我的办公室,有时事先打电话,有时不打电话,进来了,我在,就与我聊文章,我不在,他就坐在我的办公室,翻翻书,等得及就等我,等不及,坐一会儿又自顾自走了,有时会打电话告诉我一下,有时电话也不打。那一天,他的历史人物散文诗已经发表了十多篇了,他有点自得。进来了,自然畅快地聊他的文字,他希望我聊他的这些别具一格的历史人物散文诗(那是他的创举,谁写历史人物用散文诗体裁的?我以为他是第一人),而我希望聊他写的校史,110周年校庆当时正在逼近,从某种程度上说,校庆与其说是校友相聚,不如说是文化精神的回归,秦先生担负着历史的重任。
  秦先生是我的老师,我是秦先生的学生,可是一旦我们聊起教育、聊起文学,那身份瞬间平等了。我意识到,秦先生在写校史的同时,也在写“苏州史”,用一种全新的视野,触摸苏州的绵长历史。我有“私心”,我有意识地“引导”他,把我们这个“园子”带入他的弥漫着的“江南烟水”之中,与苏州有关的历史人物,比如书中的沈周、王鏊、李渔、康熙、李煦、曹寅、乾隆、曹雪芹、王颂蔚、章太炎、杨荫榆、苏雪林等等,都与我们这个园子、我们这所学校有关。聊罢,秦先生哈哈大笑,终于识破了我的“阴谋”,不过,却是认真接纳我的想法。如今面对书中所呈现的一个个人物,特别是与我们这个校园有点联系的人物,我只有虔诚地向秦先生表达谢意与敬意。
  现在,感觉再不认真阅读此书,再不为它写点文字,真是对不起秦先生了。于是在少有的清闲的五月之末的一个周日,做起了功课,一如当年做秦先生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我给秦先生写文字,或写他这个人,或写他的书,已经有好几篇了,再写,
  写什么呢?秦先生几次到我办公室来,对我说,某某人写出来了,你怎么还不写出来?他叫我快点写,就是希望我对他的新书说点感想,没有明说,让我“夸奖”几句,不过我听得出来。老人依然睿智,不过,总有点返老还童的样子,秦先生越来越在乎学生对他的赞赏与鼓励了,有时还会露出央求的神情。多可爱啊,其实,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这“童心”二字。
  一所学校与一个城市的血脉,竟如此地相连相通,是苏州文化的内涵所决定的。秦先生八十多岁的高龄,依然用一颗“童心”,用两三年的时间,同时完成了《走向教育源头》与《揉碎江南烟水》两本书的撰写,那是常人所做不到的。对一所学校的探源,不仅仅是对一所学校有意义,他是以分析、梳理个案,试图对中华整个新学校新教育“探源”;他把一个城市的烟水揉碎,也不仅仅对一个城市有意义,他是试图还中华文化历史原本的真实鲜活的面貌。一个理性一个感性,我以为这两本书,假如能结合起来读,或许更有意义。
  面对秦先生,我自觉惭愧。读书不如他,思考不如他,勤奋不如他,总之,学识涵养不如他。他是谁?他是烟水揉碎之后,依然伫立于江南山水之中的一座山峰。江南的山峰不高,也不险峻,但是有特点,清秀、清清爽爽,我会一直景仰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人怎么看南京?气质不同,但相近若邻
【抒情散文诗】诗韵江南
江南足迹(三)
中国茶
忆江南 苏州好之一 云、水
如诗如画,流连忘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