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明月,诗歌前身

车前子写东西不会老老实实,诗歌如此,散文也是。散文太老实,就折损了灵气。所以散文既要接点地气,但又不能扑到地上,样子难看。很多人的文章写得密不透风,却少了空灵之美;从审美的角度来讲,还是留有余裕和空白的好,始终还能更进一步。就像逛苏州的园子,一眼望到头是大忌,须得曲里拐弯,才得真趣。无论建筑或是文学,艺术世界都应该是想象力驰骋的地方。

  车前子的不老实,更体现在感知能力的四通八达。以散文集《茶墨相》里的文章为例,《香艳小说》写的是红茶,《青梅竹马》写碧螺春,《旧时月色》写六安瓜片……本体和喻体之间隔着关山万重,车前子是靠一点通感就将乱云飞渡了。可见在务实和务虚之间,车前子是务虚的。哪怕是言之凿凿的论证,他也是就虚论虚的。比喻,排比,类推,他仰仗的总是令人惊艳的直觉,总也不着地。当然,无论是写什么,怎么写,写成什么样子,车前子都是不适用某一套既定的范式和规律的。他有时很旧,有时很新;有时内敛,有时浮夸;有时很随和,有时又很乖戾……初看看,不像腔,不着调,总体却又是很有腔调的——只是有些不可调和。

  人们形容文章内容扎实,喜欢用“干货”来形容。车前子恰恰相反,他是湿漉漉的。文章读来滋润,不会味同嚼蜡,也不会枯燥。在一些俗套的茶余饭后的话题上,他总是显得超拔。究其因,用“才气说”来解释,最为便当。解释得笨拙一点,就是他的文字、文化功底加上不落俗套的想象力和直觉。这里面,有些可以后天培养,有些是培养也出不来。

  车前子写苏州,写成《苏州慢》。大部分人对于“慢”的理解,是形容苏州这座城市的沉潜、从容,有底气;而车前子却说,是怠慢的慢——这是才子的牢骚。这座城市绵长的历史、文化以及经历飞速发展之后积累的变化,时时刻刻在渗透和塑造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带给他们欢喜、失落、愁苦、伤痛等一切可能的经历……大部分人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被塑造。车前子是拒绝的,他拒绝了随和,拒绝了聪明,拒绝了随大流。

  不管车前子承不承认,他的诗歌确实有些不好懂,散文也有云里雾里的,最好懂的是车前子的牢骚。很多人盛赞他的才气,同时也领教了他的牢骚;才气是凌波微步,牢骚却是降龙十八掌。车前子的牢骚值得玩味处,是那里面的清醒和愤怒,不与人一起呵呵的勇敢。多少人拉传统做大旗,躲在琴棋书画的门面下,以做作的附庸的风雅,来喂世人千百遍鸡汤。一个从日常生活中理解和领略风雅的人,在一个充斥着伪风雅的世界,如果从不发恶声,倒是奇怪的。

  如今的车前子,既是才子,也是游子——游离于苏州之外。因此,他看待苏州又有了新的角度和眼光。当然,也常常是想置身事外,但又欲罢不能的样子。“我不求甚解,常常把‘背井离乡’想成一个人身背着一口井远离故乡,这多好玩,你们背米背盐,韩信背剑,郭楚望背琴,猪八戒背媳妇,而他背的是一口井,多不容易。”(《有水一章》)车前子谈起背井离乡,是颠覆性的戏谑的笔调。说起来,乡愁在车前子这里或许真的不存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和便捷的通讯、交通,让乡愁成为一种稀缺的东西,或是沦为庸俗写作的无病呻吟。现在的人,无论来自城与乡,都只能在古人的“念去去千里烟波”和“古道西风瘦马”里,去凭吊自己夭折的乡愁了。

  在现代化、城镇化令身外的世界日新月异的当下,乡愁日益成为离乡背井者的奢侈品。更多人面对故乡,怀有的不是乡愁,而是深深的焦虑与无力感。很多人发出“故乡在沦陷”的慨叹,更多的人,只是在诗意故乡的破落和欲望肆虐的嘶鸣中低下头去,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车前子,作为“一个没有故乡的苏州人”,他早已不是孤例,而成为一种渐趋普遍的现象——一个个没有故乡的××人,正仓皇地行走、奔波于苍茫大地上。大时代的轰鸣轻易将各种声部和细节牢牢裹挟,没有众声喧哗,没有个体的欢呼、呻吟和嚎叫,只剩轰鸣。车前子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在抵抗:内心深处那个绿油油的鬼,总是要冲破禁忌,出来调皮捣蛋一番。残酷之处就在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渐渐失去调皮捣蛋的能力,失去文化的滋养,心里的鬼在不断消失殆尽。面对势不可当的时代洪流,于不可抵抗处生出抵抗之力,避免被裹挟,避免随波逐流,这种力量不能来自别处,只能来自于每个个体对于心灵自身和日常生活的认知和尊重,来自于长久以来对于地方精神和文化资源的珍视与捍卫。

  “现代化的代价如此之大,盲目、急功近利、割断记忆……最后必将得不偿失。其实这不是现代化问题,普遍的浮躁……用偷梁换柱的现代化覆盖不能再生的文物性。”车前子用一介书生的口气说出了对于时代、社会与人事的看法和见解。在我看来,跟“才子气”相比,车前子的“书生气”显得更为可贵。天真,简单,理想主义,这些都是现实社会对于书生气的庸俗注脚;相对于做个顺从的信徒,车前子直言不讳,讲了真话。这与才华无关,而关乎勇气。前者是天赋直觉,后者却需要克服自身的懒惰与消极,克服内心的怯懦与权衡,走向多数人的对立面。车前子是自觉地成为了非主流和少数派;对于吴地风土文物的赤子之情和审美坚持让他不惮成为别人眼中的守旧派、落伍者……这些令他为人为文略显执拗与不合群,但却成为他的坚硬内核。于是他的人和文虽然丰富多变,却始终不走样。

  □吕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真:回不去的故乡啊!
【中州散文】张兰洲:乡愁在秋雨中生香
乡愁(台湾诗歌散文朗诵18首)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美酒!
诗歌:乡愁
【孝义人在苏州】乡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