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烟云散尽是霞晖

金泓

  夜半,香茗袅袅,捧一本泛黄而又残破的古籍,从右至左翻阅,从上往下默读:“今试泛论取人者将重文字乎将重才德乎……”这是一百多年前冯桂芬撰的《校邠庐抗议》,读这样没有句读且都是繁体字的书,确实有点累。但是翻上几页,仿佛就是在和历史握手;读上几句,便是与冯公在谈心了。

  收藏并阅读古籍,是我近些年才着手的事,也正由于此,我开始一次次踏入过云楼的大门,去领略那里的风景和故事,去呼吸那里遗存百余年的文气。或许冥冥之中的安排,我收藏的第一本清刻本古籍便是冯桂芬的那本,过云楼的匾额也是冯桂芬所书。冯桂芬与楼主顾文彬有同窗之谊,都出自林则徐门下。二人友谊笃厚,曾相邻而居,同进同出,读书迎考。只是后来,高中榜眼的冯桂芬为朝廷所器重;第二年才中进士的顾文彬则醉心书画古籍,被李鸿章称之为“肥遁”。

  来到过云楼,只能隔着玻璃柜,看到顾文彬手书的日记,看到清代刻印的《眉绿楼词》。之前顾氏收藏的古籍,包括大名鼎鼎的《锦绣万花谷》多已藏身南京图书馆。这里已并非“江南第一家”藏书楼,而是一个故居陈列馆了,墙上多为顾氏家族及收藏故事的介绍。据说,顾氏有严格家规,对家藏善本书籍秘而不宣,所以很长一段时期,外人并不知晓过云楼的藏书情况。民国时期,顾文彬之孙顾鹤逸有一朋友傅增湘先生要求借阅藏书,主人碍于情面,同意其在楼内观书,但附加了条件,看书时不能带纸砚抄写。于是傅氏每天观书数种,归而记其书目,写成《顾鹤逸藏书目》,发表在期刊上,过云楼从此名声大噪。

  我非常羡慕那位曾担任过民国教育总长的傅增湘,他竟然有机会走进宝库,随意阅读欣赏。然而,我又转念一想,面对那些善本孤本,凭我的学识,又能读懂多少?不免悲从中来。我们能背好多唐诗宋词,却不知最初的版本究竟如何;我们批判“八股文”空洞无物,却不曾读过前人的科举文章。我们读几篇课文节选的文章,便以为读了经典;我们看几部改编的古装电视剧,便以为了解了历史。当现代人在床上刷着朋友圈,古人却在案前青灯黄卷。当愈来愈多的年轻人自以为掌握了许多信息与知识时,他们其实离文化、离历史也愈来愈远。读古籍,是需要沉下心、舍得花时间的。

  那么多的古籍,那么多的书画,蕴含了多少古人的思想智慧与艺术情趣。然而,随着时光流逝,许多都湮没了。苏东坡言:“书画于人,不过是烟云过眼而已。”顾文彬正是取此意,取名“过云楼”。一生以收藏为好的主人,假如真的任其成为“烟云”,那么过云楼就不能成为“收藏甲江南”的藏书楼。顾氏六代,历经兵燹、抄家等劫难,仍想方设法保护好藏书,最终大多捐献给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机构。

  若非这样,大量孤本、善本湮灭的话,真正的历史与文化便会丧失。今天,有大量的学者、专家还能够凭借这些古籍,进行学术钻研,还原历史,传承文化。他们是幸运的,它们也是幸运的。这些古籍,终于不再是“过眼烟云”,它们成了“映世霞晖”。

  踏上小楼的木楼梯,跫音响起。我想不知多少年里,顾氏后人从这里上楼,阅读,写字。推开木窗,是玄瓦与蓝天,小院里绿树遮蔽,池子里有一两只乌龟。日子风轻云淡,历史藏在书中。古籍修复专家江澄波老人曾与我说起,著名藏书家、作家黄裳先生跟他说起过,以后即便世面上出现宋版书,也没几个人认得。而今,江老的文学山房里,顾客也是寥寥。

  每次过云楼回来,我都会翻翻家里收藏的旧书,它们有的已蒙尘披网,有的已发霉残破。但,其实里面的文字,依旧闪耀着生命的光芒。无论何时,我打开他们,读一读,过去的思想与艺术铺开,便是满眼的霞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了保护富甲江南的书画收藏,这家人连儿子都落在小卖部了
晓来雨过,山抹微云,不如一座楼
典藏动态丨过云楼顾氏收藏回乡!苏博“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展开幕
常熟的藏书
书画往事过云楼
“过云楼”藏书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