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叶辉映下的爱情
《姑苏晚报》
2019-11-10 

  杨民  

  仲秋,苏州天平山的枫叶红了,徜徉在枫树林中的小径,不由想,是谁用枫叶染红了秋天的天平山?

  万历三十二年(1603),范仲淹十七世孙、官拜福建布政使参议的范允临厌倦了名利场,辞官携爱妻徐媛回到苏州,与夫妻俩同行的还有300多棵福建红枫树苗。赋闲的范允临在天平山范氏祖坟边上构筑宅园天平山庄,这千里迢迢来到苏州的树苗就成了如今天平山“奇石、清泉、红枫”三绝之一。

  范允临(1558-1641),字长倩,号长白,明代著名学者,其书画与董其昌齐名。其妻徐媛(1560-1619),字小淑,是明代闺秀女诗人的代表人物。

  范允临:出身名门少成孤儿

  范允临是范仲俺后裔,世代以读书为宦为家传。范允临祖籍吴县,原住阊门一带,其祖父范北溪迁居松江泗泾镇,在一个叫道院弄的地方造了宅子,后人称之古范园。范允临的童年就是在此度过的。他的父亲范惟丕和伯父范惟一都是明嘉靖年间进士,在如此书香盈屋的家族里,耳濡目染,范允临小小年纪就表现出过人的聪颖和文化素养。

  可惜好景不长,安逸的生活在万历十年(1582)被打破了,十四岁的范允临接连遭遇不幸。首先是家里的顶梁柱、在京城担任光禄寺少卿的父亲英年早逝,次年范允临母亲又撒手人寰,十五岁的少年成了孤儿。

  十六岁范允临又经历了兄长范允谦暴亡京城,目睹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悲剧,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或许是他一生钟爱一个女人的原因。

  他的哥哥范允谦此时已有功名,早早中举成了家,其岳父陆树德时任刑部主事、山东巡抚,范允谦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此时有个女人闯进了他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据明代文人吴履震撰写的《五茸志逸》笔记著作中所载:

  松江府有一名妓杜韦,出身于贫寒之家,其父是一名军士,因生活无以为计,才将其卖入娼家。杜韦虽出身低贱,但有善心且聪颖过人,言谈行止娴雅,容貌身材姣好,遂成松江名妓。莫是龙与范允谦是莫逆之交,私下认为唯有松江第一才子范允谦才与杜韦相配,于是邀范允谦拜访杜韦,范杜两人一见钟情。从此,范杜二人出双入对,宛如一对恩爱夫妻。范允谦为避原配陆夫人,离家出走租屋居住,既不问家事,又荒废了科举学业。

  读书人在那年代狎妓本是风流韵事,无伤大雅,但范允谦抛弃家庭和前程却是犯了大忌。消息传到范允谦岳父陆树德和伯父范惟一那儿,二老震怒异常,各自修书至松江知府王以修,要求惩戒娼妓、挽救书生云云。知府王以修不敢怠慢,急令捕人。范杜两人双双投案自首,王知府以杜韦迷惑良家子弟为由,痛加捶楚,范允谦以身遮掩杜韦,两人涕零如雨,泪尽以血,见者无不动容。

  判决结果是将杜韦转卖,此时范允谦挚友莫是龙再次援手,找到了旅居松江的山西富商卫同庵,卫同庵出面从官府手中买下杜韦。然后,范允谦以进京赶考为名,悄悄携杜韦远走高飞。

  一个心怀叵测的人名叫张心湖,因从前花重金追求杜韦不得而心生怨恨,探知此事,便一路追赶,追上后大喊:会试举人,安得“窃罪妇而逃也?”范允谦本来身体就弱,再加上牢狱之灾和逃亡之险,心神交瘁,经此惊吓顿时吐血。杜韦用钱将张心湖打发走,两人勉强捱到京城,范允谦便一病不起,客死异乡。

  范家只剩范允临一个男丁,于是十六岁的范允临前往京城,扶柩归乡,杜韦终日以泪洗面,一路随行。

  棺柩一行来到广陵(扬州)老鹤嘴渡口,范氏家人准备渡江。杜韦抚柩痛哭,手握范允谦生前所用宣和砚与滇棋,纵身跳入滚滚长江。

  范允谦杜韦这段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经过文人的演绎面目全非。先是松江才子、小说家宋懋澄在《负情侬传》将杜韦改作杜十娘,后是冯梦龙将其改编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彻底将故事变了个样。

  范允临死了爹娘和哥哥,孤苦伶仃的他今后的路在哪里?

  徐媛:婚姻成就了女诗人

  范允临成了孤家寡人,虽有伯父范惟一的照料,但伯父常年在外做官,范允临颇有寄人篱下的酸楚,就在此时,其父的世交徐泰时适时伸出了援手。

  徐泰时,万历八年进士,官拜太仆寺少卿,在苏州城郊拥有东园(今留园)和西园(今西园寺)两座园林。范允临的父亲范惟丕与徐泰时同朝为官,两家关系甚好,徐泰时看范允临成了孤儿,便将他接至苏州家中,并将女儿徐媛嫁给他,故有野史称范允临是入赘徐家。不过,事实上范允临既没改姓徐,死后也是归葬天平山范氏坟园的。

  徐媛天资聪颖,因其身体羸弱,父母格外宠爱。将爱女嫁与范允临,徐媛也心甘情愿作范允临之妻,父女二人都需要足够的勇气,为何如此讲呢?

  因为范允临长得丑,甚至可以说丑得吓人。明代文人张岱写了本《陶庵梦忆》,书中有篇短文《范长白》记载了作者幼年随祖父张汝霖拜访范允临的过程。

  张汝霖也是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与范允临是同年,私交甚好。文中讲张汝霖见到范允临穿着正装出来迎接,打趣范允临:“丑不冠带,范年兄亦冠带了也。”众人无不大笑。张岱这样描述范允临形象:似羊肚石雕一小猱,其鼻垩,颧颐犹残缺“失次也。”说范允临像个猴子,鼻子朝天,脸部类似被驴踢了,如此尊容,可谓奇丑了。

  明末大学者钱谦益《络纬吟序》里写道:“当是时,中外亲渊,苍头监妪,无不皮相范郎也者,惟夫人善下之。”意思是家里家外没有人因相貌看好范允临,只有范夫人徐媛善待和看好丈夫。

  很显然,徐泰时和徐媛看中的是范允临的才情和潜力,事实证明徐家没有看走眼。范允临徐媛婚后一直寄住在岳父的东园,本可衣食无忧,但徐媛理解范允临不愿依赖岳丈的心理,日夜劳苦纺纱织布,贴补家用。一个千金小姐如此辛劳,使范允临感动感激感奋,因此发奋苦读,终于在万历二十三年金榜题名,高中二甲第七名进士。

  徐媛在这段时间也没闲着,除了陪老公读书外,闲暇之余开始学习诗词,一不留神成了明代著名女诗人。

  为纪念含辛菇苦纺纱织布的那段时光,夫妇俩将徐媛的诗文结集成《络纬吟》十二卷,范允临在《络纬吟小引》中详细记录了徐媛成长为一代女诗人的全过程。

  一开始徐媛并不会写诗,在旁看丈夫写诗填词很是羡慕,直至范允临高中进士担任官职后,生活无忧,徐媛闲暇时间便多了,闲居寥寂,无所事事,漫取唐人韵语读之,时一仿效,咿“晤短章,遂能成咏……余归碎锦满奚囊矣。”

  范允临见夫人习诗,虽然不精,但其中不乏有一二妙句,知道徐媛聪慧有灵性,便鼓励她系统学习古人的诗词文章,“从此泛滥诗书,上采汉魏天朝,下及唐之初盛,直溯根源,遂逮楚之骚赋。”从此徐媛努力钻研古人诗文,诗词创作大有长进,她的父母“见而怜之,辄称善。”

  她的父亲徐泰时进士出身,诗文自是了得,母亲张夫人著有诗集《绣余集》,也是个诗人。诗人父母的夸赞和丈夫的点拨,使得徐媛更加发奋,终于成为一代女诗人。

  像许多女性诗人一样,闺阁诗是徐媛作品的主体。丈夫为宦自是多离别,徐媛因此写了许多赠别寄怀诗,如《怀远寄长倩》《送长倩三首》《送长倩游西夷》《送长倩夫子比征五首》等,抒发了对丈夫范允临的思念和深情。但徐媛诗并不仅限于儿女情长,在范允临官宦生活的后四年,徐媛随宦在范允临身边,领略了祖国大西南的绮丽风光,亲身体验了少数民族叛乱的战火,目睹了边民生灵涂炭的痛苦,诗风随之一变,颇有唐宋边塞诗之遗风,体现了诗人对底层百姓的关爱。

  她的《塞下曲》吟唱道,“日日惊沙素草斑,秋空霜雁洞庭还,几多瀚海滩头骨,泪尽红闺镜里颜。”战争所致生离死别的悲惨和痛苦跃然纸上。

  徐媛的诗涉及多种体裁,有诗,有词,还有散曲,且都达到相当水平。她遣词造句颇用心,追求创新和典雅,不事雕饰。她推崇李贺诗,她曾说过:“子美(杜甫)号称大家,乃中多俚俗语;初学效之,不免如学究一路。长吉(李贺)虽鬼才,然怪怪奇奇,语多自创。深求之,上不失汉魏六朝,而浅摹之,下亦不落中晚。”

  明末清初士林领袖钱谦益对徐媛的诗很是推崇,他说:“夫人诗烨若朝采,皎若夜光,芬芳则楚畹幽兰,骀荡则灵和弱柳。落花依草,点缀有情,春蚕吐丝,绵连不断,薄雕绩而银汉疏里,绝粉饰而远山秋水。”

  钱谦益的《列朝诗集》收录了徐媛的多首诗作,并作了点评:小淑多读书,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吴中士大夫,望风附影,“交口而赞之,流传海内,称吴门二大家。”

  与徐媛齐名的陆卿子,明著名书画家陆师道之女,嫁与宋皇室后裔赵宧光,隐居姑苏寒山。陆卿子深受乃父影响,除工于诗之外,也是一名女画家。寒山地处天平山与支硎山之间,徐陆两家相距甚近,因此两位夫人唱和酬答,写下了许多诗词。

  育儿:《训子书》苦口婆心

  范允临徐媛夫妇举案齐眉恩爱有加,晚年隐居于天平山庄,称得上是幸福家庭,但天下事从来就没有完美一说。

  范允临徐媛的儿女,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详细记载,不过他们的儿子不太争气的事实却还是留下了些许蛛丝马迹。

  范允临有个朋友沈德符,也是个小有名气的文人,写了本笔记著作《万历野获编》,是后人研究明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此书记载了范允临家中厅堂所悬前后两副对联的变化。对联本是范允临亲撰,内容是“松风高士供,兰梦美人圆”。沈德符揣测,这“兰梦美人圆”指的是范允临指望有个儿子的梦想由徐媛所圆。可是若干年后,范氏厅堂对联变成了“门前绿水流将去,屋内青山跳出来”,许多范家来宾看了大惑不解,这下联明显不通。

  此联并非出自于范允临徐媛夫妇之手,而是最早出于明代大才子徐文长《谐史》中的一个笑话,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又在《古今谭概》一篇名《拙对》的短文中转述了徐文长的笑话:河南有一个绅士请了个家教教儿子,绅士儿子不聪敏。有人出了个上联“门前绿水流将去”,绅士儿子对下联“屋里青山跳出来”,绅士十分恼怒。过了几天,绅士与家教先生到某道观拜见客人,道观中有个道士彭青山,脚有残疾,从屋内一拐一瘸地跳出来迎接。先生对绅士说:前几日您的儿子的下“联‘屋内青山跳出来’,确实存在呀。”绅士大笑。

  此则笑话是讽刺不学无术,范允临将此对联高悬自家厅堂,意欲何为?估计是用来警示自己的宝贝儿子。范允临徐媛皆为文学大家,实指望儿子能子承父业,但事与愿违,他俩的儿子很可能是一事无成。

  徐媛写了一篇《训子书》,一开头就是“儿年几弱冠,懦怯无为,于世情毫不谙练,深为尔忧之。”很显然,徐媛此书写于儿子快二十岁之际,直指儿子懦弱而无所作为,同时表达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担忧。  

  “男子昂六尺于二仪间,不奋发雄飞而挺两翼,日淹岁月,逸居无数,与鸟兽何异?将来奈何为人?”这位恨铁不成钢的母亲责问儿子,六尺男儿碌碌无为怎么做人?

  文章最后一段,徐媛款款深情,告诫儿子说“能尽我道而听天命,应不愧于父母妻子矣。以我言为箴,勿愦愦于衷毋朦朦于志。”徐媛要求儿子以自己的告诫为座右铭,不要迷迷糊糊,没有人生目标。

  《训子书》不足三百字,却引经据典,富有哲理,读来朗朗上口,颇有唐宋八大家之文风,称得上是一篇经典范文。至于儿子是否就此发奋图强,暂无史料佐证。范允临辞世后,儿子请吴地学者汪琬为范允临撰写墓碑,这是历史对这位范家公子最后的记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汪欣欣丨明代杜律选评本补考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72
天平山:两段感情两种人生
解说留园 | 到底谁才是留园始主呢?
杜牧“朋友圈”为何要“拉黑”李商隐?
汤显祖其人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