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冠中与甪直的不解之缘
《苏州日报》
2019-11-11 

  李建荣

  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江南水乡画作是吴冠中的代表系列,画中的水乡景色: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出神入化的艺术加工,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甪直是苏州的一个千年古镇,历来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吴冠中涉足甪直有五六次,不是匆匆一瞥的游客,而是静下心来,住了些日子,漫步于老街和农村之间,创作了大量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3年,吴冠中第一次来甪直,同行的还有黄永玉。他们先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圣寺参观唐塑罗汉,吴冠中在保圣寺得到一位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为了表示感谢,他在册页上画了一幅小品,送给保圣寺留作纪念。

  1980年春天,61岁的吴冠中与研究生钟蜀珩,带领中央美院的学生到苏州写生。重游保圣寺时,吴冠中见到自己当年的那幅小画被装裱后挂在墙上,很是感动。这一次,吴冠中在甪直除了画小镇风景,还往乡野跑,画水柳、木桥、渔船等,越是乡土的景物,他画得越投入。据他的笔记,他去乡下的那天,正遇上那个村庄有户人家结婚,时值傍晚,他留下来吃了晚饭,夜间借宿在另一个农户家。吴冠中说的那个结婚的人家,就是笔者的堂叔李福元家,而他留宿的人家,就是笔者家里。老实巴交的父母听说客人是北京来的,不敢怠慢,把刚打好准备给我将来结婚用的新床让给他睡。

  次日早晨,吴冠中在堂叔家吃过早饭,来到金根荣家屋场上,给村里一位小姑娘画素描,寥寥数笔,神韵毕现。当时他身边有不少小孩和村民围观,都说他画得好,比真人还好看。这可能就是艺术的美,既来源于现实,又超然于现实。可惜素描由吴先生带走了,没有留下来。有趣的是,堂叔有个亲戚叫李君图,爱好画画,对吴冠中老师很崇拜,后来他报考了中央美院,只是没考上,为了改变家境,他创办了一家企业,如今已发展成集团公司。画坛少了个画家,商界却多了个成功企业家。

  吴冠中画了油画《水上人家》《水乡》《江南人家》等作品,还有一些速写作品,他的《苏州甪直——速写》正是当时所作。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速写精品,构图开阔,用笔简洁,轻描淡写间,向我们描绘出甪直古镇的美丽景色。吴冠中在一篇散文中,深情回忆了这次甪直之行:“1980年春天,我带领一班学生去上课,汽车抵甪直时正值大雨滂沱,衣服与行李统统湿透,同学们设法到一家豆腐坊的炉灶前去烤衣被,一面租借被褥。小镇上很不易找到住处,先联系住到附近农村的谷仓里,太不方便,最后由文化站协助让出了他们的办公室,睡地铺。旅社是有一家的,但大学生外出实习按规定不能住旅社。虽然住得很困难,但同学们对这个小镇实在非常喜爱,天不明就起来,画那晨雾中的小船、桥头卖鱼的苏州乡下姑娘、沿河飘拂的垂柳,捕捉那又绿了江南岸的春风。白天,小河浜里塞满了四乡的来船,几乎看不见水面了,那是画人物速写的好机会,各种脸型和服饰齐全。傍晚,宁静的小河里是空荡荡的了,但并不空虚,岸上的白墙、黑瓦、深褐色的木楼都倒映在水里了。乡镇,特色就在半乡半镇、介乎乡与镇之间,镇与乡之间难划明确的界线。镇的尽头,已是船坞、独木桥、菜畦,极目四顾,处处都是丛丛新柳掩隐着江南村落,过了一村又一村,而且远处的村落似乎总比近处更吸引人,引得我们永远向往远处。”

  1983年,吴冠中又到甪直写生。可以说,他每到苏州,必来甪直。有时,苏州的朋友会自告奋勇陪他来,苏州画家杨明义、甪直籍作家孙柔刚等,都曾与他同行。吴冠中就像个孩子,对苏州水乡充满好奇心,他用画笔捕捉生活中的美,让美好的景色、美好的情愫,感染更多的人。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展出的吴冠中油画作品《苏州人家》,就是在甪直写生稿的基础上创作的。墙体的拉长,色块的组合等方面都作了主观处理,形式不落俗套,使人耳目一新。

  1985年,吴冠中应朋友之邀前来苏州,又是先到甪直,后去周庄。1988年,吴冠中根据保圣寺罗汉塑像创作了《罗汉居》。1992年9月,73岁的吴冠中应中央电视台之邀赴甪直、光福、周庄等地拍摄专题片《生命的风景》。片中展示了吴冠中的油画、水墨、速写和水彩精品,介绍了他作画的经历和心得。他宝刀不老、童心未泯、热爱生活的形象,使人敬佩不已。吴冠中在散文《江南小镇》中说:“我几乎跑遍江南村镇,苏州甪直曾是画家们写生的名镇,人家密集,河道曲折,小桥纵横贯穿菜市与小巷。画中小桥正入巷口,小巷深深深几许,听凭画家设迷宫;桥下水流少行舟,淘米洗菜妇女多,鹅鸭点点白,漂流上游与下游,沉浮自如。我几次在这一巷口写生,用线勾勒,用油彩涂抹,在写生中感觉到‘错觉’,她是感性之母。”甪直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使他一次次对甪直流连忘返。

  2008年,吴冠中来苏州,先后去了留园、光福、甪直。吴冠中画笔下的不只是具体的景物,他把自己对生活的朴素情怀,对生命的修悟,都融入在浓淡相宜的颜料中,使画面超越了小情小调,让人透过画面,感触到更细腻的情怀、更博大的视野。吴冠中善于作变体画,他能根据一幅画面,构思出另一个境界的作品,别开生面,让人惊喜。比如他在1980年的速写《苏州甪直小镇》,后来他根据这一速写稿,还画了一幅水墨画《乡镇小桥多》,大块面的渗化,门窗、桥体的简化处理,这样的画面具有现代感,与小桥流水人家,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水乡古镇甪直,既有吴冠中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更契合了他心目中的故乡印象。他对甪直始终魂牵梦萦,在他去世的前几个月,还曾造访甪直,最后一次游保圣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南有雨吗?——在杨明义的笔下
只是特别特别留恋
水乡情怀吴冠中作品
吴冠中《水乡人家》1983年
[画坛博览]吴冠中笔下的江南水乡: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游览和亲近
中国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