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丘泥人的千年沉浮
《姑苏晚报》2020年08月01日 B07版

  张欣

  高福民先生送来新著《虎丘泥人一千年》书稿,先睹为快,一口气读完,堪称一部大著作,犹如一幅充满魅力的江南文化风情画长卷,令人感叹!

  脑海里翩翩浮现2003年初冬的一天,他与时任苏州博物馆馆长的我,欣然陪同年已耄耋的贝聿铭大师来到苏州博物馆文物库房。贝聿铭先生应邀担纲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他一向严谨,为了追求细节,提出要仔细观摩馆藏品,在场的有贝夫人、贝氏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师们以及我们新馆建设办公室的几位同仁。苏博的藏品极具江南文化的特点,以古代书画和工艺品系列为主,记得当工作人员取出虎丘泥人的代表作《少妇哺婴》《五路财神出巡仪仗》等,赢得贝先生啧啧称赞,连连说未来的新馆陈列一定要展现苏州文化精美儒雅、富有生活气息的特色。之后,我们又准备了两套馆藏品的图片,分别送新馆项目甲、乙双方代表高福民先生和贝大师。我猜测,这次观摩,或许是高福民先生对虎丘泥人产生浓厚文化兴趣并孜孜不倦研究的始端之一。

  无独有偶,新世纪初,苏州市被文化部等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后改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试点城市,又承办了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2006年5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苏州上榜18个代表性项目,在全国诸城市中位列前茅。

  可是,在传统美术遗产中地位颇高的虎丘泥人,却因其技艺濒危已百余年之久,寻找遗产实物、资料和传承难度特别大,两年后才定名为“苏州泥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苏州泥塑分两大类:一类是大型神佛塑像,称“苏帮”泥塑;一类是泥塑小品,即虎丘泥人,从前大多集中分布在虎丘山塘一带,故名。高福民先生与他的同事们,为申报付出了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四处寻访老艺人,补充和完善第一手资料,然后建立制度,公布传承人,传承责任单位等,将虎丘泥人技艺纳入了抢救、保护和传承的轨道。

  苏州是最典型的江南文化名城,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认为苏州城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文人儒雅,工匠精湛,构成了深厚、精彩的底蕴和城市发展品牌。大约到了宋代,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已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明清两代,苏州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苏式园林、苏派建筑、苏州工艺、吴门书画、文学小说、刻书印刷、丝绸、昆曲、评弹等苏州风格成为各地竞相模仿的样板。虎丘泥人属于民间工艺美术范畴,民间工匠与文化阶层人士互相熏陶,势必表现出制作形式巧妙、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它是一朵瑰丽的奇葩,江南民间工艺美术的代表。也因为是民间工艺,往往犹如飘扬的芦花,自生自灭,历史上常以师徒口授身传的方式,地方志书很少有详细且系统的记载;虎丘山塘泥人市场在清代太平天国战火中毁于一旦,晚清民初西方照相、铅画业传入,又社会动荡,“塑真”行当骤然萧条,从此衰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和新世纪初才先后有两次抢救和保护。

  文化源源不断才会产生创新,虎丘泥人的历史贯穿精工细琢、精益求精的江南文化理念,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没想到十余年过去了,高福民先生又退休多年,一部精美的系统发掘、梳理虎丘泥人的鸿篇巨制摆上了我的书案。

  600余幅有关虎丘泥人的各类图片,远远超出了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时的规模和视野,而且品种齐全,由于虎丘泥人的实物受到材质的影响,很难长时期保存,因此存世实物较少,且散落民间,搜集工作太难了!日积月累,聚沙成塔,诚属难能可贵。文 献 资料,也是稀少而零碎,散见于书刊报端,同样需要相当的关心、耐心和细心。高福民先生不厌其难,不厌其烦,田野调查为主,边搜集边考证边编撰;编撰工作,带领几位年轻学者组成业余的小团队承担,许多费用自掏腰包,形成纯属公益性、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如果不是拥有一颗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赤子之心是难以做到的,这种锲而不舍,铁杵成针的精神也值得我们称道和点赞。

  《虎丘泥人一千年》编著的主要特点:一是全书共分四个章节,全面地对虎丘泥人考证,对宋代和明清两代的实物遗存作了详尽的介绍和分析;阐释了虎丘泥人的滥觞、兴衰,以及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记录了百年来薪火相传的历程包括名匠人、名店铺,以及“润物细无声”的当代传承;汇辑了历史上的有关文献、资料和当代研究文章,以便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总体上架构清晰,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趣味性强。二是本书最突出的,是努力下功夫采用实证的方法,依据客观实物、史料,进行合理的阐述、分析、评价。与纯粹理论著作和教科书的著述方法不同,本书的研究建立在实物基础之上,不主观臆断,不说空话。三是在学术上厘清“虎丘泥人一千年”的概念,虎丘泥人”是泥塑小品,虽“然意外地发现太湖地区崧泽文化“断发文身”陶俑,尽管史载虎丘塑真“其法创于唐时杨惠之”,但作者将“一千年”定位于从瑞光塔寺发现的观音立像算起,两宋“四大考证”全部是泥塑小品,阐述了从宗教理念的信物演绎为风俗化玩具的过程,宋代是泥塑艺术重要转折点,明末清初的塑真是虎丘泥人艺术巅峰的标志,不“眉毛胡子一把抓”。四是写作方法上“工笔画”与“写意画”结合,一个个实证是“点”——工笔画,一眼千年甚至追溯到远古是“线”——写意画,沿着一条线展示一个个实证,同时娓娓讲述与虎丘泥人相关的故事,那是一幅幅江南风情的写意画。《虎丘泥人一千年》,用艺术的 手法为苏州工匠竖立了一块丰碑,用发掘和研究的成果为当代的传承、创新、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福民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保护和弘扬苏州传统民间工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硕果累累。其他不说,就说他与冯骥才先生合作完成的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与《汉声》杂志创始人、著名文化策划人黄永松先生合作出版的专著《康乾盛世“苏州版”》,这两部集大成的专著是迄今为止研究桃花坞木刻年画最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如今又一部研究苏州传统民间工艺的学术专著《虎丘泥人一千年》即将面世,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文旅融合和设计创新的时代,他的研究成果到了开花结果的季节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说红楼与泥人
工匠精神 泥巴玩出精美“泥塑”
虎丘泥人
苏州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高福民-谈两宋时期“虎丘泥人”的四大考证
浚县民间泥塑艺术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