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博的一面墙
《苏州日报》2020年09月08日 A12版

  何文斌

  休息日或者出差的空闲际,最喜欢去博物馆逛逛。不必赶大展、特展的热闹,寻常时刻清净悠闲,最是适宜。去得次数最多的当数苏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浙江博物馆。7月初,与苏州博物馆的朋友约好,去馆里求一种书。

  进博物馆大门后的右侧一壁,有一排靠着墙的凳子,坐在那里等待时,看到那一面墙上安着几块白色板,上面是苏州博物馆历年来的捐赠名录。这是现在很多博物馆都有的一面名字墙。我最早见到这样的墙壁,是在上海博物馆,各种大收藏家、大财团的名字,捐赠的金额大得夸张,这是收藏家、财团的善举,也是博物馆管理者人格魅力的体现。

  行色匆忙的参观者,似乎不大愿意停留脚步,看看这一行行的名字。如果驻足观看,会让参观者对这个城市、文化有更多的不一样的了解。

  游客不会看这一排冷冰冰的名字,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人。这一个个的名字,一般馆不会有太多的介绍,故而没有什么联想。浏览苏州博物馆的捐赠名录,发现这里有很多被大众淡忘的名字,特别是名人的家人、子女,被排斥在名人光圈之外。他们做着耀眼的、有益于社会公益的事,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经济价值,却只有这么一个名字留下,任凭世人多少年的漠视。

  在苏博这面墙上的名字里,事实上有许多可挖掘的价值。

  比如捐赠者张一贯,她是国学大师钱穆的第二任妻子,学者钱婉约的祖母。钱、张于1929年结婚,1949年张一贯留在了苏州。她是“苏州二仲”之一张一麐的堂妹,望族横渠张氏的后人。张一贯有人写过,都是从钱穆的女人这个角度,作为文物的捐赠者,不应该被大家忘记。

  看到“红豆诗人”俞友清也是捐赠者。记得他经范烟桥先生的介绍,把历年收集的红豆捐给了苏州文管会。

  还看到一个特别的名字,排在了红学大家俞平伯之前,与俞平伯三个字一样却排序不一样的俞伯平,他是什么人,他捐赠了什么文物,不被大众熟悉。安徽省含山县有一位俞伯平。民国时砸城隍庙办学,不知道是不是他?

  捐赠名录有一位蔡勤士,排在谢孝思先生名字的下一行,初以为是蔡谨士,这两个名字很接近,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人?想来博物馆不至于弄错。蔡勤士是谁?同样不知道。

  底下有一位暴裕民,暴这个姓很少见,但在苏州有个很著名的事件,不知道是否是那位《林屋山人送米图》的廉吏暴方子后人。

  有的文物在捐赠时收藏家本人已经去世,他的家属、子女捐赠时的名字,我比较有疑问,是写原藏者姓名,还是原藏者及其家属、子女,这有点复杂,也很不统一。当然不仅是苏州博物馆,其它博物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比如灌木楼的珍藏,捐赠者是何澄及子女。但是周瘦鹃的藏品,捐赠者只署名周瘦鹃。上海博物馆则喜欢用某某家族为名,比如过云楼旧藏书画,署名是顾公雄家属捐赠。其他还有孙煜峰及其家族捐赠等。

  一直以来,我对文管会、博物馆刊印的内部资料很感兴趣,苏州博物馆早期的展览布置,早期的翻印、油印本,包括馆员(长)的手稿,我陆续买到过一点。苏州文管会组织出版的展览目录,我有好几种,其中一种展览目录竟然还出了两种封面,一册还是常熟著名金石家、版本学家、篆刻家庞士龙先生收藏过的。但我有个夙愿,希望能买到上世纪60年代苏州博物馆有关文物捐赠的资料,但事与愿违,一直没有达成。反而上世纪50年代上海文管会、博物馆捐赠有关的小册子则收了几种,连范烟桥子女捐赠苏州大学的藏书目录,仅手写了三份,我很幸运地得到一册。

  关于博物馆的捐赠者,几十年下来,很多人物渐行渐远,早已淡出我们的视线,特别是当时踊跃的捐献热潮,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博物馆有这样一面墙,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最好肯定。

  记得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过一种书叫作《西泠印社藏品捐献名录》,紫禁城出版社也出版过故宫博物院的《捐献铭记》,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情。苏州博物馆同样有资格做这样的事,捐献者的生平事迹,结合捐献的文物信息和故事,选择有代表性的做一些解读和宣扬,记录每个时代中的沸腾热血与公而忘私、古道热肠与倾囊相助,这一片丹心不正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博物馆里的宋斋陈设
苏州博物馆、忠王府、观前街
苏州博物馆(二)馆藏器物
仿佛在看画,其实在苏博 苏州博物馆被贝聿铭设计的很干爽,大师把山
送你一份最地道的苏州逛吃攻略01
它是苏州最火免费景点,提前三天都预约不上,门口常年大排长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