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街作棋盘 风雅传古今
平江古巷,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更是镶嵌在大运河文化带上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
河街作棋盘 风雅传古今
《苏州日报》2021年03月01日 A04版

  □苏报记者 胡毓菁

  古城有姑苏,姑苏看平江。

  提到平江古巷,一定离不开著名的《平江图》。南宋绍定二年(1229),平江知府李寿朋命人绘制平江府平面图,摹刻《平江图》石碑,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城市地图。图中,古城河道纵横,与街巷或平行或交织,生动地凸显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城市平面布局形态。

  时至今日,平江古巷依然保持着“双棋盘”格局。2019年,平江历史街区重点功能区综合改造启动;2020年,中张家巷河复通;2021年,“运河十景”建设启动,丁香巷、大儒巷等街巷启动全面整治改造……伴随着古城保护建设的层层推进,平江古巷在保持原有肌理和风貌的同时,正彰显出更深刻的历史内涵和古城特色。

  小街古巷,一段积淀千年的历史记忆

  平江历史街区东起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为116.5公顷,为大运河苏州段七个遗产点之一,是苏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街区中古巷众多,千百年来,小巷里的人和事,构成了苏州的历史。如大儒巷,西起临顿路,东至平江路,全长403米,路宽7.3米,因明代大儒王敬臣居此而得名。民国《吴县志》:“大儒巷,康熙《苏州府志》:显子巷南,同治《志》:因王敬臣得名……”巷内有昭庆寺、德龄堂吴宅、端善堂潘宅。钮家巷,也是临顿路至平江路的一条古巷,全长414米。民国《吴县志》载:“康熙《志》:銮驾巷,肖家巷南,俗称钮家巷。”今钮家巷内有元和县城隍庙。

  苏州人历来风雅,在平江历史街区一些街巷的名称中,也可见一斑。丁香巷,西起平江路,东至仓街,因巷内有多棵丁香树,故得此名。康熙《苏州府志》:“流真巷北。”菉葭巷,西起临顿路,东至平江路,路长415米。民国《吴县志》载:“陆家巷,康熙《志》:其西即天宫寺前。”陆氏为苏州大姓,有陆氏族人居此而得名。后根据吴语谐音,雅化为菉葭巷。“菉葭”两字,借用了《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平添了些许典雅韵味。

  桥河相依,一幅枕河人家的生动画面

  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时,姑苏古城以河为路。据宋《平江图》,街区内河道几乎与街同存,河街相依相成,纵横如棋盘形。

  平江历史街区河流密集,水道纵横。街区中的平江河,是苏州城内主干河道“三横四直”中的一条直河,也是城内最古老的河道之一。街区中横向的有胡厢使河、柳枝河、新桥河、悬桥河等。小河两岸,绿柳垂丝,粉墙黛瓦,高低错落的旧宅老屋沿河而建,绘就了一幅“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生动画面,千百年来未曾改变。

  有河就有桥,桥是体现水城风情的重要景观,也是姑苏古城的历史见证。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著名诗句。平江历史街区古桥众多,是全城古桥最集中的区域。通利桥、朱马交桥、胡厢使桥、唐家桥、雪糕桥等在《平江图》上都能一一见到。其中,通利桥、朱马交桥在唐《吴地记》所附《后集》中便有记载。

  古宅大院,一处姑苏文脉的传承之地

  漫步平江古巷,犹如穿越时空隧道。在斑驳屋墙、青石路面中,可以读出无数的故事,还原成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面。那些隐于幽静街巷深处的古宅大院,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品,更是姑苏古城的文脉所在。

  钮家巷3号是清乾隆状元潘世恩故居。老宅坐北朝南,屋有三路六进,现存三路四进。西路第三进为纱帽厅,厅门口木门上阳刻黑漆篆文对联“八座起文昌,一经传旧德”。面阔三间10米,进深11.3米,明间前加抱厦,左右次间后带披厢,厅内外装修精致,保存完好。整座纱帽厅形似古代官帽,别有一番意蕴。

  晚清时期另外一位状元洪钧的故居在悬桥巷,坐北朝南,二路七进。西路是主轴线,前有照壁。东路有洪氏祠堂即洪氏桂荫义庄,楼房和上房各一进。洪钧妾傅彩云(赛金花)曾住西路第五进堂楼。

  平江古巷中,还有苏州两大望族“贵潘”和“富潘”的宅邸。礼耕堂潘宅即属“富潘”,居平江路东侧,“贵潘”中的一支,在平江路的西侧,宅主之一为清探花潘祖荫,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著名国宝大克鼎、大盂鼎就是由潘氏后人捐赠给国家的。

  为古城保护起到示范作用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华的一段”

  苏报讯(记者 胡毓菁)在“运河十景”建设中,平江古巷将围绕老旧区域搬迁和改造、老宅院落保护修缮、特色街巷打造、精品酒店招商、运河文旅产品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做优做美运河文化最精华的部分。“我们要探索在古城保护主体责任、实施内容、工程技术、资金投入、政策法规、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努力让改造后的重点功能区为今后古城保护工作起到五个示范作用,即实现环境整体提升示范、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传统民居宜居示范、民生改善示范、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姑苏区古城保护示范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以来,姑苏区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完成了城市设计、五大专题研究,启动了古城公共空间、河道街巷专项整治等方面专项研究;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平江历史街区内62条支巷架空线整治与入地已经全部完成,中张家巷河复通;加快老宅院落保护修缮,针对已完成收储的20座院落,按计划推进修缮进度;全面完成首次古城保护对象普查工作,以平江片区等区域为重点,对19类保护对象进行了全方位普查,涉及保护对象4000余个,采集信息9万多条。

  今年,随着“运河十景”建设启动,平江古巷又一次迎来文化传承发展机遇。据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相关人士介绍,今年,姑苏区将围绕规划保护、征收搬迁、建设改造、老宅修缮、成果展示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平江历史街区的建设。姑苏区将根据保护规划和城市设计,对历史街区功能布局、设施配套、更新改造等方面作出系统科学安排,按照“一街巷一功能”的思路,进行重点街巷功能策划;做好项目统筹,整体推动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和景观风貌提升,通过营造特色场景、做精网红点位、增设城市家具、美化街容街貌等方式,精心打造丁香巷、大儒巷两条特色街巷;做好名人故居梳理保护,对花间堂、惠荫园等名人故居进行保护利用,通过布展介绍名人事迹、展现保护修缮历程,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

  +点料

  留住记忆

  老平江人说平江古巷

  平江历史街区是李永明自小生长的地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

  为了让更多人走进平江古巷并了解平江路周边的街巷,2017年,李永明开始绘制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示意地图。两年半的时间里,他逐条走访路、弄、巷、里。最多时,一条巷子他走了二十几遍。下雨天,他看书、查资料;天晴了,他就出门实地踏勘,寻访控保建筑。

  李永明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汇编了《古城缩影·千年平江》。

  专家建言

  体现不同类型的街巷气质

  平江古巷中随处可见带着深刻人文记忆的古代遗产,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脉,孕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它又是姑苏精致生活的一个窗户,原住民的市井烟火和吴侬软语能传递江南水乡的宜人风情。

  为了让平江古巷成为“运河十景”中的亮点,要进一步挖掘历史人文故事,体现不同类型的街巷气质。同时结合运河文化带建设,创新开发运河文旅产品,运用水循环,开拓水文化,发展水经济。

  ——苏州市姑苏区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工作站执行主任 阮涌三

  名人题咏

  《送人游吴》(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泊平江百花洲》(宋·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乡风民俗

  在平江历史街区,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民间有“四时八节”之说。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四时和路头节(财神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年节等八节。

  在这些时节,民间都会有相应的一些民俗活动,如大年初五“接路头”、正月十五“闹元宵”、端午吃粽子、冬至喝冬酿酒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遇见平江路‖附详细攻略
散文|流水入姑苏
姑苏风光
深秋,去看看我的邻家阿妹||冰郎
苏州运河十景:平江古巷
一条河和一座城市——姑苏运河两岸行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