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中的“胥江”在哪里?
《苏州日报》2021年03月27日 B01版

  谱就新声放画船,胥江灯火夜如年。梨园未散宾朋在,怕演当筵《七子缘》。

  这是清康熙年间王煐(1650-1723,字子千,号紫诠、南村)追忆曹寅(1658-1712)的十二首诗之四。曹寅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至三十一年(1692)曾任苏州织造,与苏州名仕尤侗(1618—1704)等经常诗酒觞咏。曹寅不仅能赋诗,而且善曲,能编杂剧。王煐回忆起当年曾在“胥江”游船上,欣赏梨园艺人演唱曹寅的新作《七子缘》。《七子缘》又称《七子园》,说的是明代“前七子”李梦阳等7人间的友情故事。那王煐诗中“胥江灯火夜如年”的“胥江”在哪里?

  不妨再读清袁枚(1716—1797)《随园诗话》收录的两首“胥江”诗:一首是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凌云《吴门纪事》中《胥门感旧》诗:“金阊曾度五清明,选胜携朋取次行。杨柳堤边调细马,杏花村里听娇莺。春风久负青山约,旧雨难寻白鹭盟。今日胥江重舣棹,斜阳芳草不胜情。”第二首是吴中布衣徐绪《雨阻胥江》诗:“击柝严城闭,相依再宿舟。一天惟是雨,六月竟如秋。渐觉江湖满,能无稼穑忧?萍踪怜乞食,华发早盈头。”这二首诗提到的“胥江”,都与胥门城门密切相关。

  显然,这几首古诗中提到的“胥江”,与现在胥江的方位有区别。其实现在胥江水道,明清时称为“胥泾”“胥塘”“胥口塘”“胥门塘”。如明 杨循吉《吴邑志》“:胥泾,自横塘三里流出大桥,东入运河。”明王鏊《姑苏志》:“胥口之水,自胥口桥东行九里,转入东醋坊桥,曰木渎,香水溪在焉;又东入跨塘桥,与越来溪会,曰横塘……石湖之东一溪,北流横塘,曰越来溪;自此与木渎水合流,出横塘桥东,入胥门运河,曰胥塘。”明《三吴水考》载:胥口,出自香山、胥山之“间,东流为木渎,再东为横塘,又东出胥门永安桥者,曰胥塘。”

  那么明清时的“胥江”在哪里?清乾隆《吴县志》这样区分“胥塘”与“胥江”:“自胥口,东出胥门永安桥,通谓之胥塘。”“胥江,即城西运河,为城外巨濠,北至阊门钓桥,与北濠、山塘水会,曰沙盆潭。”清同治《苏州府志》引《水利书》云:“运河自嘉兴石塘,由平望而北,绕府城为胥江,为南濠,至阊门。”又载“胥江,深阔不一,开濬支河二”:一为“夏家桥河,东接胥江入口,西行至山香庙”,夏家桥也称夏驾桥,就是老的小日晖桥;一为“康履桥河,俗名新开河,东接南濠入口,西行至归泾桥”。明《姑苏志》:“南濠中,折而西,绕出普安桥者,曰新开河。”“新开河”东段已填没,位置约在今景德桥西堍爱河桥路。把“夏家桥河”“新开河”称作“胥江”支河,可见时至清代后期仍将“城西运河”(城濠)一段称为“胥江”,这就是古诗里的“胥江”所在。

  苏州府城“城西运河”有两个官码头:北码头和南码头。明《吴邑志》载,“北码头”在阊门月城“南洞子门”(亦称南童梓门);“南码头”在“胥门外馆驿前,三面石堤”。“胥门馆驿”就是移建的“姑苏馆”,原“姑苏馆”南宋时建在百花洲,元代重启胥门,移建城外称“姑苏驿”,馆驿兼有马驿、水站、递运站功能,“曰馆曰驿曰站,名三而义一”。明初丞相汪广洋(?~1379)《登胥江驿亭》诗:“小阁开帘望远岑,暖风晴日啭幽禽。胥江流水清无底,较比春愁一样深。”今人将“胥江驿亭”解释为“横塘驿”值得商榷,“胥江驿亭”应是元代大德五年(1301)移到城外的“姑苏驿”。不能将后来改道的运河与古运河、现在胥江(胥塘)与古“胥江”(城河)相混淆了,否则会造成史事失真。

  明成化九年(1473)苏州知府邱霁重建“姑苏驿”,“度地西门(胥门)外递运所之南”,建屋六十楹,官称“姑苏水马驿”。清同治《苏州府志》载:背城面河,气势宏敞。北“有延宾馆,后有楼曰昭旸,右有皇华亭,左有月洲亭,相去百步,最北为丞廨。”“燕休登览,尽得山川之胜,庶几所谓中吴之伟观也。”运河“自阊门北马[码]头抵胥门馆驿,长五六里,东西两岸居民栉比,而西岸尤盛”。

  明清间“姑苏水马驿”多次毁后重建,因“驿馆”接待过往官员俗称“接官厅”,后来“接官厅”便成胥门官码头代名词,“南码头”之名渐被人遗忘。清代“北码头”演变为商客码头,“接官厅”成为唯一官船码头。由于来往官员多,随行人员也多,乾隆初苏州知府觉罗雅尔哈善在“接官厅”旁建了“佐杂官厅”,专供官员的随从们小憩,他还在码头复建牌坊一座,题匾额“胥江旧迹”。此前苏州百姓为纪念康熙年间清官汤斌,已在“接官厅”前建了“民不能忘”石牌坊。“胥江”官码头,堪称苏州水路“灞桥”,官员到苏州上任或去任饯别,无不在此举行迎送仪式。官码头的盛况,亦见乾隆间徐扬《姑苏繁华图》(《盛世滋生图》)。

  “胥江”也是苏州航船起讫点。乾隆年间,京官李楘(《红楼梦》校刻者程伟元同学友)在《惜分阴斋诗钞》(嘉庆四年长沙李氏刻本影印本)卷九《北行集》中提到,因其母病逝京城,扶柩回故里常熟虞山之南祝家河,他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三月三日从京城起航南下,于五月五日端午抵“胥江”,他在诗中称“胥江陈角黍”,并注“舟中过端午”。在常熟料理家事后返京,又称“九月初三日,胥江启程北上”。按照水程路线,从北京到常熟虞山之间往返,完全没有必要绕到“胥江”,唯是北京至苏州的航船以“胥江”为迄点。乾隆间沈三白(1763-1832)《浮生六记》也提到他雇舟去吴江,与妻子芸相约在“胥江渡口”上船,回来时特意泊舟万年桥下,“待月乘凉,以续沧浪韵事”。

  清顾震涛《吴门表隐》载,万年桥桥亭,里面供奉“胥江河神”,“十月二十六日神诞”。旧时苏州城里茶馆多标榜“本店用胥江水”,因“胥江水”源自太湖,水质清澄,但茶馆只是雇人从胥门外城河里打水,还挑着水桶担招摇过市,以招徕茶客,这也是苏城最早的自来水厂要建在胥门外城河边的缘由。

  “胥塘”称“胥江”在民国年间,民国《吴县志》:“横塘,自胥口至此一十八里,越来溪与木渎水合流,出横塘桥,其东北流入胥江运河为胥江正道。”但胥门外城河仍称“胥江运河”,而且在卷前地图上,将现在胥江东端一段标明“胥门塘”。民国《木渎小志》(张郁文纂)载:“胥江。首受太湖水胥口,东流过木渎,有香水溪入之;又东过跨塘,至横塘,有越来溪水入之,自胥口至此通名木渎塘,又东北流至胥门日晖桥,入运河。”在书中“都图表”上则分别载“胥口塘”“木渎塘”“胥门塘”。

  大运河苏州古城段改道横塘在二十世纪50年代中,横塘彩云桥北至枫桥旧称“枫桥塘”,属原“胥塘”支河。1955年12月“枫桥塘”实施拓宽工程,彩云桥段拉直弯道新开航道557米,枫桥段绕开铁铃关、江村桥“羊肠小道”新开航道800米,此后大运河改道自枫桥折南走横塘,转现在胥江(胥门塘)入胥门外城河。为改善航道,1959年拆除了靠城河跨胥江口的单孔石拱大日晖桥,1980年又拆除三孔石桥枣市桥。1985年后,在横塘镇南另辟新河道,大运河再次改道走澹台湖,至宝带桥北堍入大运河苏嘉段,彻底绕过了古城河,因此现在胥江曾作为大运河水道的历史很近,也很短暂。

  如瞿慰祖主编《苏州河道志》所载,直至二十世纪50年代初,大运河经苏州古城依然是“从枫桥向东循枫桥路(上塘河)流入阊门与城河汇合,经胥门、盘门、南门后出觅渡桥”。这也是苏州自古以来的水路“官道”,散落着许多大运河非遗项目。胥门外城濠、运河故道、古“胥江”叠加着丰富的水文化,可称苏州城古运河上的一个亮点,胥江灯火夜如年”,孵育“了“银胥门”繁华,有独特的文化遗存,在大力弘扬大运河文化之际,不能遗漏了古“胥江”应有的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标题
苏州运河十景:横塘驿站
【解说词】话说运河(十)水乡苏州
苏州——江南运河上的古城
运河畔,有盘门
姑苏风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