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鹞”与古代粮仓
《苏州日报》2021年05月15日 B01版

  陆钟其

  关于风筝,历来有“南鹞北鸢”之说。

  “北鸢”,一般认为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当时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在中国古代,木鸢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

  而关于南鹞的出典,一说与古代太仓的粮仓有关。

  据明代桑悦的《太仓州志》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就在太仓建粮仓,太仓也因此而得名。

  于是事情就发生了。当年保护皇家的粮仓,干系十分重大。而古时太仓冬季天寒地冻,在冬春交替时节,肚腹空空的鸟雀觅食首选粮仓,于是出现飞鸟群袭粮仓之奇观,从而引发人鸟大战。保卫皇家粮仓的士兵当时采取猎枪捕杀之法,而且以鸟的双脚扎束在一起为凭(因鸟肉可食用),结算成绩,进行奖励。由此逐渐演变成“太仓麻将”这一娱乐活动。而麻将中的“筒”指猎枪枪筒;“束”指鸟脚束扎在一起;“万”指奖励金。

  但当时太仓粮仓众多,有“百万仓”之说,而保卫粮仓的兵力有限,难免捉襟见肘,于是猎户出身的姚姓守卫建议“以鸟驱鸟”,并将自己家中驯养的鹞带来实践。

  鹞为雀中之鹰,亦称雀鹰,形体像鹰而比鹰小,背呈灰褐色,为鸟雀中凶猛者,它捕食小鸟,故鸟雀畏之。结果效果不错,建议遂为上峰采纳。

  但问题随之而来。训鹞需要时日,而百万之仓,需求量又十分庞大,于是聪明的太仓先民模仿鹞飞行驱鸟法,发明了“竹鹞(也称赤膊鹞)”。家家都有竹园的基础上,在粮仓上空放飞竹器,系用削薄的竹篾片制成,利用弩箭原理弹射上空后可滑翔飞行一段时间,并配有呜呜之声,可惊吓鸟雀。以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特别是在绢和纸张出现后,发展成用薄竹片为骨架,构成鹞形,再糊上绢或纸,制成较大的“绢鹞”或“纸鹞”,置于长竹竿顶,竖立驱鸟。再后来发展到用线牵引着放到半空中,让绢(纸)鹞在空中飘摇驱鸟。

  后来,虽然太仓作为皇家粮仓的功能逐渐减弱,但对于其他粮仓而言,仍需防止雀鸟侵犯,所以冬春交替之际在粮仓四周放飞“鹞子”的做法就逐渐成为太仓的一种习俗而一直保留了下来,还发展到在秋收粮食进仓的时候也放“鹞子”护粮。再到后来,随着粮仓建设技术的不断提高,人鸟大战成为历史。但放飞“鹞子”的习俗不仅延续了下来,而且与时俱进地由保卫战演变成了娱乐、体育活动,“鹞子”形状也演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在明代首辅王锡爵种梅处——南园,有一鹤梅仙馆景点,系王锡爵亲手将一株老梅扎成鹤形而得名。时有诗赞曰:“梅枝扎鹤巧心栽,倩影姗姗上玉台。名绘名文记盛事,各留瑰伟尽奇才。”有研究者认为,此中王锡爵用梅枝扎的其实是鹤形鹞子。此外,《太仓县志》和一些乡镇里志也记载:“每年元宵节后至清明,是放鹞子的最佳时节,各地田野上空都可以看到各种形状的鹞子在空中翱翔,有八角鹞、六字鹞、蝴蝶鹞、老鹰鹞、双燕鹞、蜈蚣鹞等。”

  当然,放飞技巧也不断提高,“除了单人放飞外,还有合伙放鹞子的,有双蝴蝶、三蝴蝶、飞天蜈蚣等形式,大的甚至高达一二丈,鹞线粗如手指”。此外,还有在鹞身上装“鹞琴”的。所谓“鹞琴”是将一条极薄的篾片,拉在细竹枝上,kg呈弓形,再装在鹞身上而成。风吹篾片时,随着风速的快慢和风力的大小,鹞琴会发出悠扬的似琴筝之声,数里之外可闻,太仓也称之为“鹞筝”。

  进入民国时期,则时有比赛。赛时白天几十上百只鹞子在天空中争奇斗艳,晚上的表演赛则会出现鹞线上挂“鹞灯”的风筝奇观,称为“神鸟飞天”,大的甚至可以挂上数十数百盏小纸灯笼,在夜空中远远望去,宛如一串银星,煞是好看。在上“鹞灯”的时候,还常常是鼓乐齐鸣,爆竹声声,热闹非凡,颇有当年保卫粮仓的气势。特别是当时太仓电灯厂的工人们,还别出心裁把原来的纸鹞灯改挂为小电灯泡,更是光芒四射,夺人眼球。

  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仓的“鹞事”仍长盛不衰。我一直记得小时候看到的“走线蝴蝶鹞”:蝴蝶两翅可以自动启合,分跨在鹞线上,借助风力,在鹞子翩翩飞舞的同时,蝴蝶会沿线缓缓而上,到达固定装置的触器时,两翅自动合拢,随即又缓缓沿线而下。如此可以反复上下,十分有趣。

  当然,时至今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要风和日丽,天高气爽,都是放鹞子的好时光。而且每年在春风和煦、鸟语花香之际,太仓市都会专门举行“金仓湖'放鹞节’”,其时五彩缤纷的各色鹞子粉墨登场,让人们大饱眼福。

  而太仓鹞子外出参赛也时有佳绩,如江峰老人制作的160米长的龙头蜈蚣鹞曾在第二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上斩获扎制技艺银奖等。

  不仅如此,“鹞子制作技艺”,也被列入第四批太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在太仓金仓湖小学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聘请鹞子制作技艺传承人传授扎、糊、绘、放等技艺,使优秀的文化遗产技艺后继有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将起源
精彩的鸟雀瞬间
天天打麻将,你知道麻将究竟是从何而来吗?
羊肉酥、浓、香、肥,面条细、柔、滑、韧!太仓双凤羊肉面制作技艺,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旧貌换新颜,老四合院的华丽蜕变
"麻将'的来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