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世致用,一代思想宗师王船山(上)

 导读:

刘献廷评价:王夫之学无所不窥,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

曾国藩评价:穷探极论,千变而不离其宗;旷百世不见知,而无所于悔。......后学巨儒之说,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

郭嵩焘评价:笺疏训诂,六经于易尤尊,阐羲文周孔之道,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词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谭嗣同评价: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

章太炎评价:船山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经邦济世    致其所用

 

“船山先生”王夫之之所以对近代湖湘的群体性崛起至关重要,是因为任何一个地域的崛起都需要有思想的引导作为根基,湖南崛起也不例外。没有思想的地域性崛起往往是昙花一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学、学、学、学的崛起先后带动了江西、河南、陕西、福建等地人才辈出,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湖南在清代以前缺乏本土思想文化的滋养,所以即使有优秀人物也是以个体面目出现。历史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自船山先生以“经世致用”作为湖湘学派宗旨竖起大旗以来,湖南士子终于拥有了先进的理论纲领,从此在有识之士的引导下踏上了轰轰烈烈的崛起之路。

经世者,经邦济世也;致用者,尽其所用也。“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用其一身所学去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泰民安”的理想世界。

   “经世致用”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的思想家孔子。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入世哲学”,目的是改变春秋末年“社会动乱、礼崩乐坏”的不利局面,恢复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产生之时,就具有强烈的“经世”传统,随着儒家思想不断被统治者改造、利用、宣传,实学之风随之传播。宋明以来,儒学的理想与儒者的历史使命感天衣无缝地融合,传承于这六百年之间,并以“主流文化”的感染力影响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

宋代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大兴,目的就是要改变世风、挽救国家。但后世理学家违背了“经世”的本意,理论脱离实际,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因而明朝中叶以后,“程朱理学”走上末路。

随着“程朱理学”的没落,“陆王心学”崛起。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派”,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心”,强调发挥个人主体的能动作用,弥补了理学后期脱离现实、不关怀世事的弊端。然而,后期的心学家也逐渐抛弃了“经世”精神,只致力于“心学”本身,无法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于是“陆王心学”开始衰败。

明清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实学思潮”开始兴起并逐渐走向顶峰,士大夫中的优秀分子反对空谈,主张关心时政,重新扛起“经世致用”的大旗。其中以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为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五经魁首    反清义士

 

 王夫之,字而农,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自幼跟随父兄读书(在长沙岳麓书院就读过,这个渊源很关键),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后世学者遂尊称他为“船山先生”。

 王夫之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他一生著作颇多,著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都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崇祯十一年(1638年),王夫之就读于岳麓书院,与同窗好友邝鹏升结“行社”。崇祯十二年(1639年),王夫之与好友郭凤跹、管嗣裘、文之勇结成“匡社”。崇祯十五年(1642年),王夫之与王源曾等百余人在黄鹤楼结盟,称为“须盟大集”。

 这些史实充分说明我们尊敬的船山先生年轻时期性格很外向,胸怀大志,交游广阔,动不动就喜欢“结社”,团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俗话说的好,性格决定命运。正是这种性格和人生定位为王夫之后来转战全国,百折不挠地“反清复明”奠定了思想基础。

 崇祯十五年(1642年),王夫之与两位兄长同赴武昌乡试(考举人),王夫之以《春秋》房第一,高中湖广乡试第五名(乡试“五经魁”,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单科状元)。他的长兄王介之也同时中举,名列四十。

乡试结果公布以后,王夫之意气风发,马上准备了一些礼物上门拜见房师沔州知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沔州市委书记)章旷,感谢他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章旷见此情景也很高兴,因为王夫之是春秋房的“魁首”,可以算是自己的乡试第一门生。师生关系在古代是极深的渊源,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强关系。

 于是,章旷激励了一下得意门生王夫之,微笑地对他说道:“而农啊,你才华很高,下一步考中进士是毫无疑问的。我对你有很大的期许,希望你多加努力,未来成为国之栋梁,不负一生所学(嘉许之,言必连捷)。

 这次你能高中桂榜(乡试在一般在八月考试,被称为“秋闱”,又因八月桂花开,故雅称“桂榜”),要永远记住皇恩浩荡。现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正需要有识之士站出来敢于担当责任,力挽狂澜,经世济民。我们老了,拯救万民、致君尧舜这些伟大的使命都要交到你们的肩膀上。(谆谆教诲,且勉励之)”

 此时的王夫之只有二十三岁,正是“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年纪,被房师章旷激励了一下,激动得满脸通红,大声地说道:“多谢恩师的鼓励,我将要跟随恩师的旗帜,为国家鞠躬尽瘁(当附恩师之骥尾,赤心报国)。”——谁都不能预料,就是这一句承诺,房师章旷开启了王夫之以后波澜壮阔的“反清复明”生涯。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王夫之与兄长王介之北上参加会试,因战乱道路被阻,不得不自南昌而返。王夫之很愤怒,对兄长说道:“这些匪徒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害得我们连会试都无法参加,一身抱负无法实现,我永远不会与这些人为伍。”(忿忿然,与兄言“匪不成事,不与为伍”)

 当年十月,张献忠所部攻克衡州,艾能奇招纳地方贤能,拘禁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为人质。王夫之果然绝不妥协,刺伤自己的面部和腕部,伪伤救出其父王朝聘,展现了极为刚烈的性格。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王夫之听闻崇祯皇帝自缢,作《悲愤诗》一百韵,抒发了自己对君父殉国的悲痛之情。顺治三年(1646年),房师章旷在江苏竖旗反清,王夫之闻讯马上只身投奔,参加到轰轰烈烈的反清洪流当中。起义失败后,章旷绝食自杀,而王夫之死里逃生,忍痛隐姓埋名抚养其子章载,再续写《悲愤诗》一百韵。

 顺治五年(1648年),王夫之与夏汝弼、管嗣裘、僧性翰等人在南岳方广寺举行武装抗清起义,不久后就战败,王夫之作《河田营中夜望》诗记其事。顺治十一年(1654年),王夫之被清廷全国通缉,被迫离开耶姜山,改名换姓为瑶人,流亡常宁,为常宁等地的文士讲授《周易》、《春秋》。

顺治十二年(1655年),王夫之流亡到兴宁等地,在一座荒山的寺庙中蜗居,为学者讲授《春秋》。八月,王夫之完成《老子衍》,这是王夫之第一部理论著作,为他未来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粗粗地看一下王夫之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他是一个超级大牛人,人生基本只干两件事:一是总在起义或者准备起义的路上。二是不断地讲学和写作。一有空闲就讲学,而且基本上每年都能写一本书,这种学术水平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是明朝人王阳明和王船山谁伟大点?两个人比较一下谁的成就高?
六经责我开生面,我自从天乞活埋,天地大儒:王船山|王夫之|张载|章炳麟
这才是神一样的王阳明,这才是最准确的知行合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高中生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歌诀—10
江门学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