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柏 苦寒降泄清热燥湿 名医经验配对方
转自百度
黄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名正如《本草纲目》所 言:“檗木,名义未详”。性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主要功效为清热 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本品苦寒降泄,清热燥湿,长于苦燥下焦,及膀胱湿热,故凡湿热 蕴结,发为黄疸、下痢带下、淋证、脚气等证皆为要药;又泻火解毒“降 火以自顶至踵,沦肤彻髓,无不周到”(《药品化义》),可用来治疗热毒 盛所致的痈疡肿毒,目赤疮疾,口舌生疮,及湿热毒邪所致湿疹湿疮、 阴肿阴痒等证。因其有坚阴治痿、制相火、退虚热功效,也常用于阴虚 发热、盗汗、遗精、湿热浸淫或肝肾亏虚所致的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等 症。

现代药理研究黄柏树皮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类。它们是小桀碱, 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N一甲基大麦芽碱黄柏内脂,黄柏酮,黄柏酮酸;以及7一胱氢豆甾醉,B一谷甾醇,菜油甾醉,青萤光酸,白鲜交 脂。黄柏生物碱,抗菌谱和抗菌效力与黄连相似,对痢疾杆菌、溶m性 链球菌、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m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细菌均 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对钩端螺旋体、乙肝表面抗原也有抑制 作用,对血小板有保护作用;外用可促使皮下渗血的吸收;另外,还有 利胆、利尿、降压、解热等作用,但其作用不如黄连。黄柏还有降血糖 及促进小鼠抗体生成作用。



黄柏——知母

【配对奥妙】黄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长于清肾经相火,泄下焦 湿热而坚阴;知母苦寒,质柔性润,能上清肺热,下泻肾火,兼退胃家实 热,并用滋阴润燥作用。二药配对,相须为用,坚阴与养阴并用,清不 化燥,养阴不助湿热,黄柏清热除湿以保阴,知母泻火助坚阴,共奏清 热燥湿,养阴降火之功。

【临床应用】 1.阴虚火旺之低热潮热、盗汗咯血衄血、虚烦不寐。

2.相火妄动遗精、“阳强”,女子性欲亢进诸症。

3.下焦湿热所致小便短赤,大便泻而不爽,或妇女带下黄浊诸症。

【用量用法】黄柏:6~9克;知母:6~9克。

【名医经验】1.吴球 四制黄柏丸,黄柏一斤(分作四份,一份 酒浸,一份蜜炒,一份童便浸,一份盐水炒)、知母一斤(去毛,切碎),先 !奠黄柏研成末,用知母煎熬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 送下。治疗上盛下虚,水火偏胜,消中。(《活人心统》卷下)。

2.万全补阴丸,黄柏、知母(炒)各等分,炼蜜为丸。每服五十 丸,治疗一月而经再行。(《万氏女科》卷一)

3.李呆 疗本滋肾丸,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各等分,上为细 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至一百五十丸,空心盐白汤送 下。治疗肾虚目暗。(《兰室秘藏》卷上)

4.岳美中用补中益气汤配伍二药,治清阳下陷之血尿,颇有效 验。(《岳美中医案集》)

5.朱南荪 治疗肾亏肝旺型之不孕症,基础体温高水平单相或高 水平不典型双相之患者,用二药以柔肝养血之品,可使基础体温转为 典型双相。(《江苏中医》,1990,(11):35)

6.李广文黄柏、知母相伍治疗遗精有殊效。二药对前列腺炎、精囊炎所引起的遗精均有较满意疗效,可随证配伍用于各种证型的遗 精。(《中医杂志》,1990,(12):6)

7.肖森茂 现代医药研究认为:二药对抑制免疫损伤性反应有一 定作用。对阴虚火旺型的各种免疫损伤性疾病均可选用,与免疫机制 失调有关的一些疾病属阴虚火旺者也可选用,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红 斑性狼疮、肾炎肾病血尿、甲亢、糖尿病等也可选用;湿热下注伤阴诸 证用为必备之配伍。有观察认为二药对消除尿中自细胞有较好疗效。 慢性肾盂¨肾炎属湿热伤阴者,也宜选用。(《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 菁》)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寒,脾虚便溏者忌用。



黄柏——黄连

【配对奥妙】黄柏、黄连皆为苦寒泻火、燥湿解毒之佳品。I临床 治疗湿热或热毒之症常须为用。然而,黄柏治下焦,长于泻肾火而除 F焦湿热;黄连治上焦,长于泻心火而除烦消痞。二药配对,黄连得黄 柏相助,功专于下,加强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清肠止痢、独有奇功;黄 柏得黄连燥湿解毒力强,尤以治下焦湿热疮毒之证为佳。

【临床应用】l_湿热蕴结所致的泻痢、下痢脓血、黄疽等。

2.湿热火毒所致的肿疡、溃疡、瘘管糜烂创面及痈疮、疮疹等症。

3.湿热下注、腿足湿肿热痛。

【用量用法】黄柏:6克;黄连:6克。

【名医经验】1.胥庆华 黄柏、黄连伍用,出自《伤寒论》白头翁 汤,以治热痢,确效.故刘完素日:“惟黄连黄柏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湿 而止泄痢。故治痢以之为君。”现代药理也证实,二药均含小檗碱成 分,对痢疾杆菌有显著的抗菌作用,联合应用,其抗菌力远较单味应用 为强。(《中药药对大全》)

2.刘防二金散,黄连、黄柏各一钱,上为末。奶汁浸一宿,焙,绵 裹,荆芥汤浸,乘热洗,治疗眼睑赤烂。(《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张涣 方)

3.朱棣二黄散,黄柏皮、黄连各等分,上为细末,并不见火。先以 甘草汤洗了疮,用药末二钱,轻粉少许,生麻油调敷之,稀稠得所。如 疮湿,不用麻油,只干掺之。治疗毒疮。(《普济方》卷三00引《家藏 经验方》)

4.钱乙 二圣丸,川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各一两,上为细 未,将药二三十几.米饮送下,量儿大小加减。频服无时。治疗小儿脏 腑或好或泻,久不愈,赢瘦成疳。(《小儿药证直决》卷下)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寒,凡虚寒久痢者禁用,寒湿痢忌用。



黄柏——栀子

【配对奥妙】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长于清泄肾经棚 火、下焦及膀胱湿热;山栀苦寒降泄、轻清上行,既清心、肺之实热而除 烦,义泄三焦实火及肝胆湿热而利小便。二药配对,相须为用,清热化 湿之功尤著。

【临床应用】1.阳黄证。症见发热、身目便俱黄,黄色鲜明、烦渴 喜饮,舌红苔黄者。

2.热淋证。症见小便涩痛,淋漓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 苔黄腻,脉滑数。

【用量用法】黄柏:9~12克;山栀:9克

【名医经验】1.胥庆华 黄柏、山栀伍用,出自《伤寒论》栀子柏 皮汤,以治阳黄热重于湿者,若加茵陈则疗效更好。目前,临床用治黄 疽,尤其是阳黄的方剂,多数以此药对为基础组方。(《中药药对大 全》)

2.王焘 黄连解毒汤,以黄柏、栀子与黄连黄芩配用,治疗热毒炽 盛、弥漫三焦,内扰心神所致的高热、烦躁、口渴、舌红苔黄及疮疡红肿 等症。(《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3薛已解毒散,黄柏(炒)、山栀各等分,上为末。水调搽。若破而 浓水淋漓,用当归膏或烛油调搽。治疗一切疮毒风疹痒痛。(《疠疡机 要》卷下)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寒,脾胃虚弱者,热伤阴津明显,舌质 红绛而干忌用。若火热炽盛,阴液已伤,需泻火以救阴液,亦不宜久 川。必要时要与生津养阴之品合用。



黄柏——薤白

【配对奥妙】黄柏苦寒降泄,清热燥湿,且以泻肾火,清下焦湿热为专长;薤白辛散苦泄,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行胸阳之壅结,上 温心胸之阳气,下调大肠之气滞。二药配对,辛开苦降,以通为主,寒 温并用,21nx.com以清为主,清热中有通阳之施,以免苦寒清热而遏阻;燥温中 有理气之用,以免燥湿而气凝。

【临床应用】大肠湿热致气机壅滞,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者。

【用量用法】黄柏:9克;薤白:5~10克。

【名医经验】1.赵学敏以黄柏配薤日同用,治疗热痢。(《本草 拾遗》)

2.雷载权以黄柏、薤白与清热燥湿黄连、秦皮及栀子、豆豉同 用,治疗湿热内蕴,下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者。(《中华临床中药 学》)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气虚、胃弱纳呆者忌用,又薤白久服 对胃粘膜有刺激性,易发噫气,用时应用注意。



黄柏——白头翁

【配对奥妙】黄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长于清泻下焦湿热;白头 翁苦寒降泄,既能燥泄大肠湿热,又能清解血分热毒,为治痢疾之要 药。二药配对,相须为用,泻热燥湿,清肠解毒之力大增。

【临床应用】1.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赤多白少。 舌红苔黄。

2.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而辩证为热毒内盛,下痢脓血 证者。

【用量用法】黄柏:6~12克;白头翁:9~15克。

【名医经验】 1.张仲景 白头翁汤,白头翁15克、黄柏12克、黄 连6克,秦皮12克,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 愈再服一升,治疗热毒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 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黄苔黄,脉弦数等。(《伤寒论》本方加甘 草、阿胶治疗阴虚血弱而病热痢下重。名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 匮要略》)

2.徐树楠引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改良白头翁汤(白 头翁、黄柏各18克,秦皮9克,木香、陈皮、甘草各3克)水煎服,治疗 急性菌痢123例,治愈率78%,与对照组(用磺胺咪治疗)的治愈率 75%相近。(《中药临床应用大全》)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寒,虚寒久痢、寒湿痢忌用。



黄柏——细辛

【配对奥妙】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细辛辛温,辛散外 寒而解表,湿散里寒而通络。二药配对,细辛辛以散火助黄柏泻火解 毒,温以通闭,使黄柏燥湿而不聚湿成痰;又黄柏泻肾火,清下焦湿热 为专长,寒热并用,相辅相成,细辛温陛被黄柏所制,共奏行水气,清湿 热之功。

【临床应用】1.火热所致的口舌生疮,口臭。

2.湿热内蕴的尿频尿急,排尿不畅。

【用量用法】黄柏:9~12克;细辛:1.5~3克。

【名医经验】 1.杨 赴筵散,细辛、黄柏各等分(去粗皮、炒、蜜 炙),上为细末,掺患处。涎出即愈。治疗口疮。(《杨氏家藏方》卷十 一)

2.王松堂一九散,细辛一两、黄柏九两,上为细末。破皮者,干 敷;烫伤青肿者,以麻油调敷;如烫伤大重者,内服生豆腐、麻油,外敷 此药,以免毒气攻心;烫伤至皮起泡者,用针挑破,待毒水流尽,然后再 敷,灵效异常。治疗跌打损伤,以及水火遍身烫烂烧焦等。(《经验各 种秘方辑要》)

3.陈言兼 金散,以细辛配黄柏(或黄连)研末撒布患处,治疗口 舌生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4.周琨以细辛配黄柏,煎水漱口除口臭。(《经验奇方》)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偏苦寒,久病溃疡不愈属气虚者忌用, 又细辛反藜芦,配对组方时尤注意。



黄柏——肉桂

【配对奥妙】黄柏苦寒,清相火而燥湿坚阴;肉桂辛甘大热,气厚 纯阳,入下焦能助肾中阳气而益命门之火,人血分能温通血脉而散寒 止痛。二药配对,寒热并用,甘苦并投,温阳化气而不生邪热,能使阳 入于阴;燥湿清热而不寒滞,能使阴出于阳。

【临床应用】 肾阳不足,气化不行,湿热内停所致的尿闭不通。 症见尿热不甚、尿前带白,淋漓渐至,癃闭,小腹急结,但无茎中疼痛 者。

【用量用法】黄柏:10克;肉桂:3克,后下。

【名医经验】 李呆 滋肾通关丸,以黄柏、肉桂、知母同用,治疗 湿热蕴结膀胱,小便不利。(《兰室秘藏》)

【使用禁忌】 二药配对,淋证日久,体质虚弱之劳淋、气淋忌用, 又肉桂畏赤石脂,配对后组方时应注意。



黄柏——龟板

【配对奥妙】 黄柏味苦,至阴之味,性寒润降,主降阴火而救肾 水;龟板甘寒清润,成寒潜降,既能补肝肾益心ml,又能敛浮阳退虚热。 二药配对,清补结合,滋阴降火,同趋一辙,养阴不敛邪,清利不伤阴, 滋中有降,清中有补,标本兼治,两全其用。

【临床应用】1.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五心烦热、盗汗遗精之证。

2.肝肾亏虚,腰脚痿弱、筋骨不健及小儿囟门不合等症。

3.阴虚血热,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等症。

【用量用法】黄柏:6~9克;龟板:9~30克,滋阴煎服宜生用,人 汤剂宜先煎。

【名医经验】朱丹溪大补阴丸,熟地黄酒蒸六两,龟板酥炙六 两,黄柏炒四两,知母酒浸炒四两,上为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每 服6克至9克,空心淡盐汤送下,治疗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 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等。(《丹溪心法》)又补阴丸,补阴 丸龟板二两,黄柏一两,上细切地黄,酒蒸熟,插细为丸服,治疗阴虚诸 证。(《丹溪心法》卷三)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寒凉滋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以及火热 属于实证者忌用。



黄柏——干姜

【配对奥妙】 黄柏苦寒,清热泻火,尤善清泄肾经之相火而坚阴; 干姜辛热,辛散火结而温心阳通脉。二药配对,辛开苦降,以黄柏坚阴 降火为主药,少佐干姜辛散火邪,有阳升阴降之妙用。

【临床应用】 阴虚火旺所致的咽干久咳、干咳无痰等证。

【用量用法】黄柏:9克;干姜:1.5克。

【名医经验】 寄鲁 渔父柏姜散,黄柏二钱,干姜八分,合焙成炭 (存性),研极细末。吹之,治疗阴虚火盛之喉证。(《喉证指南》卷四)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燥,实火喉证忌用。



黄柏——紫苏

【配对奥妙】黄柏苦寒清下焦湿热;紫苏辛温疏表寒,解郁行滞 气。二药配对,苦寒沉降与辛温疏通合用,清不寒滞,疏不燥烈,相辅 相成,共奏清热燥湿,疏郁化浊消肿之功。

【临床应用】1.湿热郁滞,下肢关节痹痛。

2.湿热壅滞之阴囊湿疹,口糜等。

【用量用法】黄柏:9克,紫苏:5~10克,不宜久煎。

【名医经验】 熊魁梧 善用二药合伍治疗湿热郁滞,下肢关节痹 痛,有较好疏滞消肿止痛作用。(《浙江中医杂志》,1985,(5),197)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燥凉,仪寒湿无热证的痹证忌用。



黄柏——一苍术

【配对奥妙】黄柏苦寒,善除下焦湿热,清上炎之火而坚真阴;苍 术辛香苦燥,内可燥湿健脾,外可发散风湿。二药配对,相须为用,苍 术直达中州燥湿健脾治其本,黄柏下降肝肾清下焦湿热治其标,标本 并治,中下两宣,共奏清热除湿、泻火坚阴之功。

【临床应用】1.湿热下注经络,郁而化热所致脚膝浮肿,麻木重 着、筋骨疼痛、软弱无力,小便不利之脚气证。

2.湿热腰痛、臁疮、白带、阴囊湿疹等。

3.热痹、肌肉热极、唇干燥,筋骨痛不可按,体上如鼠走状,属湿热 伤气分者。

【用量用法】黄柏:9克;苍术:9克。

【名医经验】1.楼英 二妙丸,黄柏末、苍术末各等分。炼蜜为 丸,如梧桐子大。治疗湿热下注之足膝肿痛,痿证,湿疮,湿疹、丹毒, 白带,腰痛。(《医学纲目》卷二十)

2.朱丹溪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有 气加气药,血虚加补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辣服之。(《丹溪心法》卷 四)

3.万表 四制柏术丸,黄柏四斤(一斤酥炙十三次,一斤乳汁浸十 三次,一斤童便浸十三次,一斤米泔浸十三次)、无油苍术一斤(川椒炒 四两、破故纸炒四两,五味子炒四两,川芎炒四两)去四味同炒之药,只 用苍术、黄柏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早酒下,午茶 下,晚白汤F。治疗湿热痿证。(《万氏家抄方》卷一)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燥,孕妇忌用。



黄柏——甘草

【配对奥妙】黄柏苦寒,清热降火,坚肾强阴,清湿热,消咽喉之 肿胀;甘草甘平,善泻火毒,又具甘缓之性,则能缓和拘急,调和诸药, 与寒药相合用可缓其寒凉,以防伤阳。二药配对甘草制黄柏之苦寒, 以消苦寒败胃之弊,又润咽喉之不利,增强清热泻火之功。

【临床应用】 1.小儿咽喉肿胀,咽气不利。

2.口内舌上疮毒。

3.饮酒过多,湿热内生,耗伤真阴,虚火内扰致梦泄、遗精。

【用量用法】黄柏:9克;甘草:3~9克,宜生用。

【名医经验】1.曾世荣黄金散,黄柏(去粗皮,蜜润,晒干,再除 再晒十数次)粉甘草各一两,上锉末,焙,研为细末。用药末干点患处, 或用麦门冬熟水调点舌上,令其白化。治疗舌上疮毒。(《活幼心书》 卷下)

2.赵估黄柏汤,黄柏(去粗皮、蜜灸)、甘草(灸)各一分,上为粗 末。每次一钱匕,以水半盏,煎至三四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治疗 小儿咽喉肿胀,咽气不利。(《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3.王好古小凤髓丹,黄柏(去粗皮)、甘草各等分,上并生为末,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夜卧温热水或麦门冬汤送 下。治疗因多饮,积热自戕,致梦泄。《医垒元戎》卷十)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因甘草助湿满中,故温盛中满腹胀及水 肿等证忌用,又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及海藻,配对后组方时应注意。



黄柏——大黄

【配对奥妙】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大黄苦寒,既能泻血 分实热而凉血,又能通利血脉以消散淤血。二药配对,相须为用,共奏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

【临床应用】1.火热湿毒蕴结之疮肿。

2.汤水烫伤所致红肿水泡,热灼肌肤、淋漓疼痛。

【用量用法】 黄柏:9克;大黄:3~12克,煎剂宜后下。【名医经 验】lI陈士铎二黄散,大黄炒,黄柏(火煅),上药各为细末。以鸡 子清调之,搽上最妙,治疗汤烫伤。(《洞天奥旨》卷十二)

2.陶华二黄膏,黄柏、大黄各等分上为末,用醋调搽如干,用水润之,治疗一切肿毒、热疮。(《痈疽验方》)

3.张景岳 二药配制“敷一切肿毒,热浮在外,或时气热壅者。 (《景岳全书》)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寒,阴疽忌用。

【用药指归】

1.黄柏配对药,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带下、淋浊、泻痢、黄疸、湿痹痿 蹙、疮疡肿毒、水火烫伤、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方面,围绕黄柏六大功 效进行的。即本品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清虚热、坚阴治痿诸功效。

2.黄柏生用泻实火,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力强;盐水炙用人肾, 泻相火之力增强,用于除骨蒸退虚热;炒炭用其清热泻火之力虽减,但 清热止血之功著,可用于邪热炽盛或虚火内炽所致之尿血、便血、崩漏 下血。

3.本品苦寒,容易损伤胃气,故脾胃虚寒者忌用。
上一篇:栀子 临床配对应用 苦寒降泄能解肌肤之热
下一篇: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 临床应用配对
返回首页
相关
薏苡仁 痛风石治验
几则糯稻根偏方
金荞麦茶疗方
中药葛根的作用与功效详解 葛根单验方选
辨证立法中医方中加入麻黄 即见奇效
蒲公英作为药用
麻黄发汗作用 清窍作用 升提作用
炒决明子能缓和寒泻之性 用于头痛头晕 青盲内障
推荐
直肠无力性便秘 畅舟通便四步助力
癥瘕积聚的辨治思想对中医肿瘤临床的影响
糖尿病分类、分期、分证思想概述
胸闷并肾病方选苓甘五味姜辛汤合升降散
治疗不孕症一定要夫妻同行 中医沉脉治疗
停经伴腹胀 辛智科治闭经临证经验
产后身痛 产后关节痛 温通止痛验方
治失眠 王净净40余年临床实践的经验方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
首页偏方养生中药书籍导航
联系方式:admin@21nx.com -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6 21nx.com

转自百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低估的黄柏,能同时治疗下焦湿热、阴虚火旺和清热解毒
#药事健康超能团# 黄芩、黄连与黄柏的比...
黄芩、黄连、黄柏的功效和区别
72、黄柏(苦寒,清热燥湿,坚肾益阴)
中药“三黄”芩连柏
【药品知识】中药“五黄”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