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学成:《通书》师友

 师友第上二十四

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者得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非师友则不可得也已。

 

上一章讲了颜子为什么不改其乐,为什么见其大而忘其小,这章继续阐述。“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有个老板,后来对道感兴趣了,就把全部家产送人,一文不留,入山修道。这样的人不少,有的人为了学道,公司也不管了,家也不要了。哪怕太太子女可爱动人,也不管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心里有道,道在他心里超过了富贵,超过了家庭。就全身心投入进去。对这种人,我是不赞成的,因为他堕入有相了,没有融入无相。我一再给身边的朋友讲:即世间出离世间,以出世间的心办入世间的事。别这边是出世,那边是入世,这边是娑婆世界,那边是道。把这个世界打做两截,这是一种很低能的修行方法。

首先要在价值观念上提升起来,要明白天地间有个道非常珍贵,有个德非常珍贵,超过了世间的功名富贵。对道有感悟的人,的确把功名富贵放得下,哪怕有功名富贵,也是自己办道的资粮。办道,需要法财侣地。需要理论、伴侣、道场,而这些都离不开经济基础即财。我们的价值观需要升华,优化,如果我们的价值观优化了,就不会为眼前的利害得失而动心。有企业家说每天管理企业,很累,不知道赚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官员双规后家里抄出几千万现金,发霉了,把这些钱贪来有什么用?即便公司顺了,挣这么多钱又干什么?

如果有更高的理念,是为了道,为了中华民族崛起提高国家税收综合国力,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培养更多人才,有这样的理念来干事,越干越有劲,干得理直气壮。所以至尊者道,至贵者德,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心里有了道有了德,任何局面都敢于应付,任何事情都无怨无悔。但还有一条:至难得者人。道也好德也好,都要有承载者。

古人说:道在得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没了人,道在哪里?德在哪里?这个人,还要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人至难得”,还有个条件,“道德有于身而已矣”。人类现在都七十多亿了,大部分是庸庸碌碌的芸芸众生,但众生中有一些是有道有德的人,这就难得了。现在日子的确窝囊,心情不畅,看见社会阴暗面多,不顺心的事多。也是希望有英雄出世有圣人出世有菩萨出世。其实这些就是有道有德的人。我们讲《通书》时一直都在讲道讲德,我们价值观是不是定位在道上?有人说,道太远了,我又没有那么好福报,遇见好老师,遇见菩萨指点开示。那么德呢?仁义礼智信,忠恕廉耻搞得怎么样?反省一下自己的良心哪里有亏欠?与人交有没有信?自己有没有贪嗔痴慢这些不良心性结构?自己的性情是否达到“刚善刚恶,柔善柔恶,中焉止矣”的境界?如果做到,就是有德的人,离道也就不远了。

如何能使自己在道中?“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怎样使道和德在自己身上圆满充实?“非师友则不可得也已”。就象自己有病,买些医书保健手册来看,看了有没有好处?还是有,但多数人越看越迷糊,这是就需要好的大夫给你拿脉开处方,给你提建议。好的大夫就是自己健康的师友。如何了解自己的心性结构?了解心性中的长长短短?往往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对本人长长短短未必看得清楚,大多数人都是文过饰非,马列主义当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这是人的共性,待别人严待自己宽。

要彻底改正自己心性的弱点、过错,非得有好的老师,好的朋友。老师朋友一定得是直友诤友。并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相互忽悠,带高帽,那叫佞友,这样的老师也是没用的老师。真正的老师一定要对人的道和德有帮助,道和德上没帮助的不叫师友,就是酒肉朋友、民间朋友。好的师友一定会对自己的心性弱点给予帮助,予以提升,随时随地象镜子一样监护着。所以同道之间千万不要只是一团和气,在和气基础上要敢于互相批评,自我批评。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真正师友是调理我们心性的良药。在这个基础上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师友下第二十五

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尊。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是道义由师友有之,而得贵且尊,其义不亦重乎!其聚不亦乐乎!  

 

《通书》四十章里,很看重师友,因为师友是道的基础,离开了师友,就难以进入道义之门径。一个有道德、有道义的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人的魅力从哪里来?从他的道义上来。一个无道无义的人,一定是个孤家寡人。孟夫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政治上是这样,个人生活圈也是这样。有情有义、有道有德的人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走到哪里都有朋友、粉丝;无情无义无道无义的人,走到哪里都招是非惹麻烦。道义是付出、是善良、是克己、是奉献的;无道无义往往是小气、自私、猜疑、损人利己的,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形孤影单。所以,“贵且尊”的确是从道义上来的。“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小孩子生下来无知无识,他的知识经验都必须通过师友而来。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怎样营造一个优秀的人事环境是我们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君子有君子的圈子,小人有小人的圈子,学道有学道的圈子,官场有官场的圈子,商场有商场圈子,这样的人事圈子就和我们命运有密切关系。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人事圈?我还是提倡相尚以道,大家在道上行在道上聚,这是最好的。

为什么大家喜欢读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北大清华总裁班,主要不是为了学知识,一方面是为了建立人事关系的网络,在建立人事关系的网络中去寻找商机和发展平台。另一方面,能够去到这些平台的大都是成功人士,大多数成功人士在道义上都是有心得的,(一个人如果不仁不义无道无德,我不太相信这样的人会成功,应该很快就被淘汰出局。)所以可以结成良师益友。很多人看重这个缘分,有了这样的缘分,“而得贵且真”。

通过师友我们才有道德,菩萨有菩萨的眷属,圣人有圣人的师友圈,贤人有贤人的师友圈,他们在一起“其义不亦重乎!其聚不亦乐乎!”《论语》里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的就是君子之聚。冤家聚头,则苦不堪言。但朋友、知己、情人来了那种愉悦之情非言语所能道。师友之聚一定要乐在其中,有时候师友相聚未必乐,有疑而未决的事,明明感觉是对的,但磨合碰撞时,未必就那么痛快。这种不痛快说明大家在道义上的感觉还没有同步,大家还各有各的见地,各有各的性情。

禅宗有个很著名的“十牛图”。“牧牛”要通过十个阶段慢慢调慢慢调,最后达到牛我两忘,当体一如的境界。同理,人与人交往,哪怕是师友间交往,想“其聚不亦乐乎”,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到一定的火候才乐得出来。开始还未必乐,就象谈恋爱,好事多磨,磨来磨去,为伊消得人憔悴,死去活来,最终才修成正果。所以我们要看得师友间乐在什么地方?苦尽甘来,由苦得乐。要认识到这个过程。

讲到这里,就自然过度到下一段,我讲《通书》时反复提到:君子应敬德修业。如何敬德修业,关键在“过”。前面第八章,“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必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谈到了我们的提升,道德的优化从改过而来。师友,就是能监督自己的过错,能提醒自己迁善改过。怎样才能迁善改过?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理,形成“喜闻过”的素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书》
“通”的哲学——周敦颐的思与行|张丰乾
「浅析系列」《孟子》(尽心下)①
Ethics & Morality:英语中为什么有两种“德”?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道与德有什么区别?
波师兄讲《通书》(之二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