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晋斋法帖
2015年09月29日10:05    来源:文汇报
原标题:国家一级文物、国内唯一宋拓全本高仿精印,推动传统文化宝库再生性保护传播
​                       国宝孤本《宝晋斋法帖》影印出版
 
《宝晋斋法帖》影印本。左为单册封面;右为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十七帖》。
■上海图书馆所藏国家一级文物、国内唯一宋拓全本《宝晋斋法帖》汇刻了王羲之、王献之、米芾等晋宋名家真迹,代表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
■此次《宝晋斋法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高仿精印出版,将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宝库再生性保护传播
当上海图书馆所藏国宝孤本插上出版的翅膀,无疑将令更多读者与学者一饱眼福。昨天,据国内唯一宋拓全本、国家一级文物高仿精印而成的《宝晋斋法帖》在上图首发。
这部汇刻王羲之、王献之、米芾等晋宋名家真迹的经典传世名帖,代表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向来为历代书法家、收藏家所推崇。此次《宝晋斋法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限量仿真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图还将陆续合作推出《宋拓九成宫醴泉铭》《唐绍仪档案》。在业内专家看来,面对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再度采掘古代典籍的史料价值,亟须文博机构、出版界、学术界通力合作,继绝存真、传本扬学。
汇传世名帖,赖此得见晋唐人仿佛耳
《宝晋斋法帖》的曲折流传,颇具传奇色彩。
1101年,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得到宰相蔡京所藏东晋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及谢安《八月五日帖》墨迹,欣喜不已,遂将书房命名“宝晋斋”。后米芾担任安徽无为军使时,将这三帖墨迹刻石。后因兵火,石刻残损,无为后守葛祐之据火前拓本重刻三帖。刻本与原先残石同置官舍,可惜,又遭毁损。1254年至1269年,曹之格担任无为通判时,历时15年搜集旧石重新摹刻,第一卷拓原三帖残石,又增加曹氏家藏的晋帖及米芾帖多种,集为十卷,题名为《宝晋斋法帖》。这也就是今人所看见的第三代刻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有学者称,千百年来,因其他古刻多已散佚,《宝晋斋法帖》中绝大多数名帖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刻本,其价值之高,自不待言,并为历代书法家、收藏家所重。元代著名学者陈绎曾生活的年代距南宋仅六七十年,但他已觉得“佳帖难得”,而《宝晋斋法帖》使“学者赖此得见晋唐人仿佛耳”。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唐兰在其1962年所著《宝晋斋法帖读后记》中感叹:“在14世纪初期尚且如此,到现在又经过600多年,能看到这样接近于完整的宋刻法帖,当然令人兴奋。”
古籍文献价值,通过翻印得到再生
从三代刻本以及流传史中不难看出,一部《宝晋斋法帖》凝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更集中体现了前人的热爱与坚守。而如何保护开发典籍,促进先人文化宝库最大限度地传播和利用,也成为当下时代的一项使命。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兴康说,此次出版《宝晋斋法帖》,在根据上图所藏十卷全本原帖影印基础上,还附印了该馆20世纪60年代初征集的宋拓《宝晋斋法帖》残卷一册,补齐了现有十卷本所缺之卷九《米芾临谢安八月五日帖》,卷十《祥瑞帖》《满庭芳词》及《贺圣朝词》后所缺“右江西帅司帖”六字。“前后历时近两年,期间出版社同上图专家、摄影师、美术设计师,围绕法帖的装帧、开本、墨色、用纸、包装等设计细节多次沟通。依据原帖纸张特性,定造了进口特种纸张,并反复打样推敲,高仿精印,精准再现原帖风貌。”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告诉记者,文物不具备再生性,然而古籍图书的文献价值,即书的内容可通过翻印方式得到再生,使其能继续为人所利用,这便是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因此,影印古籍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既能为学者准确快速地提供原始史料,也可让书画爱好者有更多途径观摩欣赏。他说,上图多年来整理现有善本碑帖等古籍,与多家出版社共享资源,合作推出“翰墨瑰宝”“碑帖名品”等系列,让国宝不再孤单“躺”在库房,而是以出版物方式为更多人所知所见所感。(记者 许旸)
《宝晋斋法帖》高清欣赏
2017-11-06 09:02王羲之/八月
《宝晋斋法帖》是南宋曹之格所刻,共十卷。第一至第五卷,除谢安《八月五日帖》外,余均王羲之书;第六、七两卷,为王献之书;第八卷为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涣之四人书;第九、十两卷为宋米芾书。明清以来,通常所见的十卷本、二十卷本、三十卷本均仿《阁帖》体制,为历代君臣书,显然都不是《宝晋斋法帖》原本。传世真本仅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十卷一部,系孤本。其不仅是现存曹氏刻本中最完整的,而且卷一中尚保存有米、葛二家所刻晋人三帖,尤为珍贵难得。此帖在元代曾为赵孟頫收藏,内有“赵氏子昂”朱文印多方,卷三原刻的篆书题首早已脱失,经清王澍审定,现存卷三篆书题首墨迹为赵孟頫补书。明代经顾从义、吴廷递藏,并有明冯梦祯、吴时宰、许志古及清人王澍、穆扬阿等人观款及题记,元明以来真可谓流传有绪。
关于此帖刊刻的缘起和经过,曹之格在卷末题跋中叙述得很明确,根据此跋可知:
(一)宝晋斋原为米芾斋名,米芾曾将所藏谢安、王羲之、王献之真迹摹刻入石。又据程文荣《南邨帖考》载:“宋徽宗初,襄阳米芾元章得晋代王、谢诸书迹,即以宝晋名其斋,其守无为乃取书迹入石,复以宝晋匾其官舍。”考米芾守无为当在北宋崇宁三年(1104),米刻宝晋斋书迹当在此时,然其帖石不久即毁于兵燹,故米芾当年刊刻晋人书迹的数量与规模,至今已无从知晓。
(二)南宋葛祐之守无为时,曾将火前善本“米刻三帖”重摹入石,即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三种。
(三)待到曹之格任无为通判时,还曾见到米芾所刻《王略帖》《八月五日帖》残石二种。据《景定建康志》载:“曹之格以宝祐二年(1254)差通判无为军。”其时距米芾刻晋人帖仅一百五十年左右。
​ 书名: 宝晋斋法帖
作者: 【晋】王羲*献之 【宋】米芾 等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8-01
版次: 1
ISBN: 9787208125704
市场价: 19800.0
媒体评论
上海图书馆藏国内*宋拓全本
再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至高成就
目录
暂无详细目录
在线试读
内容介绍
王羲之,中国伟大的书法家之一,有“书圣”之称。米芾,北宋大书法家,“宋四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之一。
米芾于靖国元年(1101)得北宋名相蔡京所藏晋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墨迹,欣喜不已,名其斋为“宝晋斋”。崇宁三年(1104)米芾任无为(今安徽省无为县)军使,以上述三帖墨迹刻石并置于官舍。后遭兵火,石刻残损。无为后守葛祐之据火前拓本重刻,与米刻残石同置一处。宋咸淳四年(1268)南宋无为通判曹之格再次摹刻,并增加家藏晋帖及米芾帖多种,集为十卷,题名为《宝晋斋法帖》。
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的《宝晋斋法帖》是宋拓全本,国家一级文物。十卷一部,其中不仅有以真迹上石的东晋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及谢安《八月五日帖》,还有《十七帖》(王羲之草书代表作)、《黄庭经》(王羲之正书代表作)、《得示帖》、《快雪时晴帖》、《破羌帖》、《乐毅论》、《曹娥碑》、《羲之临钟繇帖》、《褚遂良临本兰亭序》等传世名帖,可谓名帖荟萃。由于许多古刻宋代便已散佚,《宝晋斋法帖》中绝大多数名帖是目前所知比较早的刻本,其艺术及收藏价值之高,自不待言。
此帖元代为赵孟頫藏(并作第三卷篆书题),明代经顾从义、吴廷递藏,并有明冯梦祯、吴时宰、许志古及清人王澍、穆扬阿(慈安太后之父)等人观款及题记,可谓流传有绪。
《宝晋斋法帖》十卷一部,一至五卷,除谢安《八月五日帖》外,余均为王羲之书;第六、七两卷,为王献之书;第八卷为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涣之书;第九、十两卷为米芾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历时两年,组织各方专家,几经调整测试,于2015年将此十卷全本影印出版,根据原帖特性,定造特种纸张,高仿精印,使原帖风貌得以精准再现。定制纯手工楠木书箱,面板帖名依照传统技法,以天然矿物颜料石碌粉填嵌而成,色泽历久弥新。限量印制300套,每套附编号收藏证书。
此次影印出版,除十卷全本外,还附印了上海图书馆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征集的宋拓《宝晋斋法帖》残卷一册,从而补齐了十卷本所缺之卷九《米芾临谢安八月五日帖》,卷十《祥瑞帖》、《满庭芳词》及《贺圣朝词》后所缺“右江西帅司帖”六字。
《宝晋斋法帖》为书法爱好者及藏家提供了一部经典的传世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拓全本《宝晋斋法帖》赏析
台北故宫《快雪时晴帖》不是传世王羲之唐摹本,而是明代伪造的
难得一见!《草诀百韵歌》珍稀版本
流传有绪的国宝孤本——解读《宝晋斋法帖》
王献之《鹅群帖》淳化阁帖刻本/字库1.0版
宋拓《宝晋斋法帖》传世极为稀少·篇段(二)分享|版于1979年3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