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弗洛伊德学说概述与评价

弗洛伊德学说概述与评价

(2010-01-05 19:05:58)

     整理:芯茹璞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主义的缔造者,西方心理学第二势力的领导者。

    精神分析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末叶,开始是关于探讨神经症的病因和治疗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到了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由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

   从广义而言,通常人们把弗洛伊德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精神分析视为同义语。从狭义而言,三者还是有区别的:精神分析是指以心因性为机制的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法、技术、理论和潜意识心理学理论体系,属于精神医学和深蕴心理学的范畴。弗洛伊德学说是指弗洛伊德本人的学说,包括他有关精神分析的理论及其社会文化学说。弗洛伊德主义则是指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扩展和应用的总称,即包括古典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学说)、新弗洛伊德主义。新弗洛伊德主义以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为过渡,主要发展为四个分支:即社会文化学派,自我心理学派,对象关系学派,存在分析学派和结构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主义,属于心理哲学的范畴。这是西方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是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也是当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社会思潮。

 

 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内容

   1.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它涵盖了弗洛伊德的整个思想内容,反映了弗洛伊德思想的主旨,潜意识和性欲的发展,表现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基点,本能与社会的动态关系。

     早期,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地形学”,虽主张人的心灵“二部结构”,但实际上却把它视为由潜意识(深层)、前意识(中层)和意识(表层)等三个层次所构成的。(1)潜意识,指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如梦、癔症)。他反对把潜意识在逻辑方面解释为一个正概念的反题,力图证明潜意识是一个具有自身特征的能够给予某种定义的正概念的存在。也就是说,潜意识是一种处于意识之外的有能量、有强度和有效率的心理系统。他认为,潜意识的主要特征是非理性(原始冲动性)、非语言性、无道德性、反社会性、无时间性、不可知性。这些是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所不容许的东西,是有强烈心理能量的负荷,总要按照“快乐原则”去寻找出路,追求满足。潜意识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甚至个人和整个民族的命运。这是精神分析学派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础。(2)前意识,指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和过渡领域。弗洛伊德认为,从描述意义上说,有,两种无意识,即潜在性无意识和动力性无意识;从动力意义上说,只有一种无意识,即被压抑的动力性潜意识。他把潜在的而非动力意义上的无意识称为前意识。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进入意识,所以从前意识到意识尽管也有界限,但二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稽查者”的任务,严密把守,把住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稽查者”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3)意识,指心理的表层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弗洛伊德反对把意识同心理等同起来的观点,认为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小而非主要的部分。他把意识比做同“大前房”(潜意识)相毗连的一个小的“接待室”。在他看来,意识服从于现实原则,调节着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着心理中那种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但是意识同外部联系,于其同机体内部环境的联系相比,既要受较多条件的限制,又距离比较远些,所以不仅潜意识系统,就是意识系统,归根结底,还是由先天的本能、拟或未发的欲望和冲动所决定的。

     晚期,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1932)一书中对此做了修正,提出“人格三部结构”说。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1)本我,是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他按照快乐原则,急切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2)自我,指人格中的意识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代表理智与常识,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适当满足。它的大部分精力消耗在对本我非理性冲动的控制和压抑上。弗洛伊德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本我是一匹马,自我是骑手,动力是马,骑手能给马指出方向。自我驾驭本我,但马也许不听话,这说明本我的潜力是很大的。他有一句名言:“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自我具有防御职能和中介职能。自我常常是“三个暴君”———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的仆人。就是说,自我是外部东西与内部东西之间、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过滤器。(3)超我,指人格中最文明最道德的部分。它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即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达到自我典范或理想的自我实现。在弗洛伊德看来,上述三者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被破坏,就会导致神经症。

    由上述可见,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把人作为自然的人、生物学上的人,作为同社会的根本对立物,夸大了人性和兽性的联系和潜意识生活的价值,否定了人的社会本质和有意识心理生活的主导意义,所以它是生物学化的,精神决定论的理论。

也应肯定,弗洛伊德人格学说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其一,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结构不是一个单维的构成物,而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的组合体。人的心理活动毕竟是潜意识与意识的对立统一体。其二,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不是一个无冲突的径直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的过程。弗洛伊德把人格视为潜意识与前意识、意识之间,本我与自我、超我之间的对抗与压抑的过程虽不尽然,但是人格的形成总是充满各种矛盾斗争,这也是事实。其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不是一个平面的量的积累,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自我完善的质的变化。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同意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视为一个本能的我、现实的我、理想的我的机械发展系列,但是个体社会话的自我完善毕竟是人格发展的总趋势。

  2.本能学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人格理论的动力学基础。

    弗洛伊德发现,人的去潜意识心理世界正是各种本能欲望、情绪所构成的非理性王国,归根结底,它起源于人的先天的本能。他认为,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

早期,他主张人有两种本能:一是性本能,即生殖本能;二是自我本能,即自卫本能。晚期,他做了修改,提出人具有这样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即爱和建设性的能量。他认为,真正的生的本能就是性本能,但是,自卫本能也同样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所以他把两者合并为生的本能。二是死的本能,即恨和破坏性的能量。他宣称“一切生命的最终目标乃是死亡。”生和死这两种本能的作用相反,又始终同时并存,似乎就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一切矛盾斗争的根源所在。

   诚然,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从心理学角度证实了达尔文的观点,即指出人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已产生于人的肌体内部”,有其一定的生理基础。特别是以新视角提出具有辩证成分的本能二分法,关注人性、关注人的本能与人的发展、关注人的本能的作用有其合理性。但总的来说,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是有局限的。其一,弗洛伊德的生死观是一种性恶论和悲观主义的人生观。他认为,死的本能是生的归宿,人们应当争取达到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其二,他还用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诸如侵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他认为,死的本能主要表现为求杀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时,它是仇恨的动机,成为侵犯、破坏、征服的动力;当它向外侵犯受到挫折时,它往往返回到自我内部,成为自我谴责、自我惩罚、进行自杀、嫉妒敌手、反抗权威的动力。这样一来,他除了用生的本能说明人的创造活动的起动因外,还用死的本能解释侵略、破坏等社会现象的推动力。似乎这种生死搏斗就构成了人格发展的动因和一切侵略的根源。显然,这种用生物学和心理主义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现象不仅犯了唯心史观的错误,而且在客观上只能为帝国主义侵略者开脱罪责。

   3.以泛性论为基础的人格发展阶段说是弗洛伊德学说极端重要的内容,也是它区别与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标志。

    关于性本能的作用问题,达尔文早就指出,在人类的起源中,自然选择起了主导的作用,其中性选择具有特殊的意义。弗洛伊德进一步发挥了进化论的生物学观点,宣称性本能被压抑不仅是产生神经症的主要原因,而且还是形成人格、创造社会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动力。

    弗洛伊德是个泛性论者,他把人的一切行为动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涂上了性的色彩。当然,他所谓的性是广义的,在他看来,性后面有一种潜力,常驱使人去寻求快感,弗洛伊德把它叫做“力比多”。本来,力比多是心身的能,但在他的著作中常以“性力”代以“心能”。因此,泛性论是弗洛伊德思想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支柱。

   弗洛伊德按力比多的发展,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口欲期、肛欲期、阳具欲期、性潜伏欲期、性器欲期。随着性欲的发展,儿童由自恋(器官恋)发展到恋他(对象恋)。他用古希腊两个神话构成的两个情结,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来证明女孩依恋父亲、男孩亲近母亲的结论.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实际上是对传统的禁欲主义的一种反抗。同时,他把性的问题大胆的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注意研究性心理的自身规律,重视性心理对正常人的心理、神经症的形成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无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但是,由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局限,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首先,他漠视了人的性心理的社会性,夸大了人的性心理的自然性陷入了生物化的境地。其次,他忽视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性心理发展的重大作用,夸大了性心理自身发展的特殊性,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境地。最后,他忽视了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决定作用,夸大了人的性欲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境地。总之,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不良的。(本人认为,就是因为当时社会禁欲非常严重,对于生活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的性欲压抑严重,所以心理疾病患者的性本能的动力才会更加突出。而弗洛伊德在大量的精神病患者面前,他所探讨的人的潜意识里也充满着各种原始的欲望和情绪,占据多数的是性本能欲望。这一点后人对弗洛伊德的评价应站在他所处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去思考。弗洛伊德是尊重客观事实的。)

  4.释梦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重要方面 ,也是了解精神领域中潜意识活动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被压抑的欲望伪装的满足。因为潜意识中的原始冲动或性欲难以直接见人,加上意识对潜意识具有检查和控制的作用,所以必须通过伪装的方式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弗洛伊德指出,人的梦境有两种:(1)显相,指梦的表面现象,即隐义的化装,类似与假面具;(2)隐义,指梦的本质内容,即真实的意思,类似于假面具所掩盖的欲望。做梦好比制作谜语,显相是谜面,隐义是谜底。

弗洛伊德看来,梦的化装主要方法有:(1)凝缩,即几种隐义用一种象征或符号出现。他把梦看作简略的译本。弗洛伊德曾梦到著作中一种植物。据他分析,这植物一词,可代表园丁、教授和他美丽的夫人及一名患者和他妻子所爱的花。(2)移置,即一个不重要的观念或小事在梦中却变成了大事或占据重要地位。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例,如一个客人已走出大门,又回来取手杖。据他分析,回过头来取手杖是件不重要的显相,而热望再瞅一眼女主人则是隐义。(3)象征,即以具体的形象来代替抽象的欲望。如一位妇女梦见自己被马践踏,其实代表她内心顺从了男性的要求。(4)润湿,即把梦中无条理的材料醒后加以系统化来掩盖真相等等。

   5社会文化观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扩展和应用,也是弗洛伊德主义的有机构成部分。

  在社会文明起源上,他主张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的形成、文明的创建,都是人们为了克服自然状态下所固有的各种困难而自愿缔结的契约。诚然,社会文明产生的心理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否认它产生的物质生产根源,必然会犯唯心论的错误。他还认为,本能与文明永远处于二律背反之中。就是说,文明的起源、发展始终是出自本能的冲动,又是对本能享乐的否定,所以文明在本质上是与本能欲望的满足相对立的。这里,弗洛伊德片面强调了社会与人对立的一面,没有看到社会与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统一的一面,因而他陷入了形而上学和悲观主义的境地。

   在宗教的产生和功能上,他宣称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幻觉”,“产生与人的希望”,是“人反对现实贫困生活的一种神秘化的抗议”,“逃避苦难和追求幸福的方式”,一种精神麻痹的典型代表。他认为,宗教产生于原始图腾崇拜活动之中,它是人进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异常心理,是一种“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属于文化神经官能症。由于他把宗教视为幼儿时期的愚笨心理的产物,因而宗教的衰亡必然同人类脱离少年期联系在一起。他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要否定宗教,使人们“从宗教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里,弗洛伊德虽然没有阐述宗教的社会本质和阶级根源,把宗教的产生心理学化是不对的。但是他对宗教起源的心理分析,指出宗教具有安慰、自我解脱和精神麻醉的功能是颇有见地的,并显示出类似无神论的思想倾向。

   在文艺的本质、起源和功用上,他坚持艺术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幻想的创造和性力作用的结果。他认为,艺术活动和白日梦相似,均以幻想为特征,并追溯到儿童时期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活动。但不同的是,游戏的内容儿童并不隐瞒,而作家的艺术品的真实内涵却必须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艺术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的宣泄,作家总要经过一番“改动”“柔化”和“伪装”,才能以一种使人得到美的快感的形式将这一幻想予以展示。他还用力比多(或性力)的转移或升华来解释艺术创作的主要机制,并把恋母情结视为艺术产生的根源。诚然,强调创造的想象力是艺术活动的本质特征很有意义,但是他否认理性和社会实践活动对艺术创作的主导作用。

.对弗洛伊德学说的评价

  主要贡献:1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2.把需要、动机、人格的研究提到了首位,开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3.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成为当代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的先驱。

   主要局限:1十足的非理性主义。忽视和贬低意识的地位和作用,极端夸大潜意识的意义;忽视人的理智的价值,极力鼓吹泛性论。2.弗洛伊德有三个著名公设:把人的东西自然化,把心理的东西生物学化,把社会的东西心理学化。因此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贬低了人的社会性,抹杀了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关系在人的精神活动中的决定作用,陷入了生物决定论和精神决定论的唯心主义境地。3,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对当时的社会中许多现象做了主观片面的分析,把潜意识奉为神灵,其本事之大远非意识、理性所能比。给他的学说蒙上一层神秘荒诞的面纱。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主义)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从产生的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学院心理学或传统心理学,即不是在大学或学术研究机构中形成的,而是在神经症的治疗实践中产生的。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多属精神病学家,其成员也主要是在精神分析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第二《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情绪失常的人,主要是成人神经症者(尤其是癔症、焦虑症、强迫症)。因此它所研究的东西正是传统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弗洛伊德把变态心理视为常态心理的对立面。在他看来,研究神经症的反常心理,不仅可以提供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和理论,而且还可以提供某些在正常人身上无法发现的心理活动的线索,进而借此线索去寻求正常人的正常意识所封闭或有意掩盖的心理本质。可见,弗洛伊德企图透过对神经症者反常心理的了解,去揭示正常人心理活动的奥秘,这既是心理分析的根本目的,也是这一学派的症结所在。

第三,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的课题,如注意、感知觉、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注意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弗洛伊德强调,人的生命中最强有力的推动力是情欲和潜意识的动机,而不是理性和理智。他认为,潜意识心理生活远比意识生活更为重要。因此,有人把精神分析称为情绪心理学、深蕴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动力心理学。

第四,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用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法。这种以“问题”为中心、不以“方法”为中心的心理学,也是不同于传统心理学之处。

研究弗洛伊德主义的意义

   研究弗洛伊德主义,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弗洛伊德主义直接有助于人们扩大心理科学的视野,提高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素养。

   弗洛伊德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三大势力之一。它不同于格式塔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之处就是提出一套精神分析的力量能范式,注重深层心理(潜意识)、动力心理(情欲)、整体心理(人格)的研究,创立和发展了深蕴心理学、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因此我们研究弗洛伊德主义有助于了解西方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一条线索,即由意识心理学向无意识心理学的发展,由心理静力学向心理动力学的发展,由元素主义向整体主义的发展。不难看出,不了解弗洛伊德主义就难以认清潜意识学说的深刻内涵及其重要价值,就难以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全貌和构建科学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框架,就难以理解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要金字塔”“多元化自我”和“自我实现”的历史渊源。

     弗洛伊德主义是西方许多心理学分支,特别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当代西方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理论范式,即从五种不同的取向、观点和方法的视角出发探讨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例如,对侵犯的研究,神经生物学家侧重研究对行为起作用的大脑深部的机制,并寻找一种药物或一些生物学方法(如做手术)来控制侵犯行为;行为主义者主要研究富于侵犯性的学习经验的类型的判断,以及特殊情况下激起敌对行为的特异刺激,力图改变环境条件以提供新的学习经验,并对非侵犯性行为给予奖励;认知心理学家集中研究个人如何认知特定的事件(按照他们的激怒—唤醒的特征),以及给他们以不同类型的信息时其认知会被怎样修改。尽管它同行为主义的研究有相似之处,但更多地注重引起愤怒的情境中的个体知觉与思维过程;精神分析学家主要探讨个体的潜意识以发现为什么敌对性会指向某些人或情境,并力图使它转入更易于被人接受的渠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注重研究社会某些方面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并提供条件以促进其建设性和合作性潜能的发展。诚然,西方许多心理学家的观点日趋折衷,但是,弗洛伊德主义却不失为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石。因此研究弗洛伊德主义对于我们了解西方心理学派的演化及其理论基础,对于了解潜意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心理学体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研究弗洛伊德主义有助于人们了解和评论西方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些学派和学说。

弗洛伊德主义是西方现代哲学的流派之一。这一学派反对传统哲学以认知对象(物质、自然)为本体或以然认识手段(感觉经验或概念、观念)为本位的文本论,主张以人的内心世界深层结构的潜意识的本能、欲望为本体的决定论,并以此来解释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他们认为,以性欲为核心的本能冲动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和基础,科学和艺术创造是对人的性本能压抑而得到升华的产物,社会历史进步是以压抑和抵抗人的本能欲望的满足的结果。这是德国唯意志论和法国生命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是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一种哲学形态。

     法兰克福是当代西方哲学流派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也是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他们把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均视为“新人道主义”理论,用人本主义观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认为资本主义的矛盾就是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之间的矛盾,即“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冲突,主张通过“心理的革命”以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实现“心理健全”、“没有冲突”、“互助互爱”、“共同协作”的“理想的”“人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这种试图把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的理论,或者说用精神分析学补充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上是用弗洛伊德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即把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化。

     弗洛伊德主义是当代西方一种主要社会思潮,并成为西方人文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支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和西尔斯曾把弗洛伊德和杜克海姆、韦伯三个人并称为“社会科学的伟大创立者”。因此,弗洛伊德主义早已经超出了心理学的狭小领域,成为当代西方不少社会科学家一种思考的模式和方法论的基础。

最后,研究弗洛伊德主义直接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

    一百多年来,对弗洛伊德主义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对其态度日益客观,评价也逐渐有所提升。美国著名心理学史家波林在他的巨著《实验心理学史》1929年版中,根本没有涉及弗洛伊德的篇章,但在1950年新版中却在动力心理学一章专门论述了精神分析。他说:弗洛伊德是最大的创建者,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以潜意识历程的原则完成了心理学的进军。他推崇人类心理学上有四大伟人,即达尔文、赫尔姆霍茨、詹姆士和弗洛伊德,并说目前达尔文影响最大,50年后弗洛伊德的影响会更大。目前精神分析学已被公认为世界心理学五大理论模式之一。美国《普通心理学评论》在对20世纪100位著名心理学家的评比中,弗洛伊德排名第三。2000年英国BBC把弗洛伊德与阿奎那、笛卡尔、马克斯韦尔、牛顿、达尔文、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爱因斯坦选为十大千年伟人。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预测与前提》一书中写道:“弗洛伊德与牛顿、达尔文、马克思一样,都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塑造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观。”

     在研究弗洛伊德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重视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把弗洛伊德主义的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一个极好的理论思维的锻炼,人们的分析能力、鉴别能力、批判能力也必然会得到升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的“三神”说:比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早上千年!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转载)
精神分析学说
别人博客上的:“西方心理学流派简介”,总结的挺好,保存下。
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认识。
陈二爷制作,心理学“屎粑粑”最终修订精简急速考试版(精简有风险,选择需谨慎),请与陈二爷系列名词解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