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苗困惑
     两岁以内宝宝接种疫苗的次数颇为频繁,疫苗到底安不安全,哪些疫苗该种哪些可以不种,出现副作用又该怎么办?目前医学界普遍认同疫苗的作用,医生专家的建议是,家长与其过分担忧疫苗副作用,还不如严格掌握禁忌证,安全选择疫苗。

身体周刊记者 屠俊

     乙肝疫苗、卡介苗、小儿麻痹糖丸、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才一岁多的童童打过的疫苗不少,在6岁前还要接种许多疫苗,这让80后爸爸心存忧虑。作为一个万事有想法的海归愤青,他很不满意“强制”接种,更不放心疫苗的安全性,要知道,随便上网搜搜就能看到许多疫苗阴谋论、疫苗致死或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观点。

     根据中国预防接种相关规定:预防接种证是个人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在入托、入园、入学时需要验证,在办理出国手续时,许多国家也要求提供接种证明,接种证应妥善保管。那疫苗到底安不安全,哪些疫苗该种哪些可以不种,出现副作用又该怎么办?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同疫苗的作用,当然,作为生物制品的疫苗,不可避免会引起个别孩子一些排异、过敏反应,这往往与孩子自身的体质有关。医生专家们的建议是,与其杞人忧天、因噎废食,还不如严格掌握禁忌证,安全选择疫苗来降低这个本身就微乎其微的风险。

对疫苗的恐惧

     事实上,对接种疫苗的恐惧从来就不是新鲜事。在18世纪,爱德华·詹纳首次用一种温和的疾病牛痘全民预防接种对抗致命天花时,讽刺作家就以卡通的形象将接种疫苗的病人画成牛头。如今,疫苗的争议还在继续。

     某些人的观点是,疫苗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体产生针对于特定病原体的抗体。当接种率达到80%的门槛时,疫苗不单为接种者提供保护,同时也降低了感染率,中断了传播链,从而保护了其他未接种的人,比如由于特殊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或接种疫苗但无法产生免疫力的人。这就是所谓“群体免疫”。

     一些疫苗捍卫者认为,接种疫苗可以说是史上最具医学成就的发明,我们无法计算它挽救了多少生命,但是它确实帮无数的人免于病毒性腮腺炎、百日咳和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痛苦。

     案例随处可见,通过接种预防,在北美百日咳的发病率已由峰值时的30万例每年下降到1万例每年,而百日咳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程可迁延数个月,此种疾病传染性很强,常引起流行。患儿的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可因并发肺炎、脑病而死亡。

     我国对于这种疾病的预防也是成绩斐然,“从我们国家2002年一直到2009年的每年百日咳报告书显示,患者从2002年的6619人降到2009年的1912人,2012年是2113人,与我国13亿人口相比,百日咳的报告数应当说相当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教授朱启镕说。

     朱启镕长期从事小儿感染及传染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及实验研究,他说:“假如没有像百日咳、破伤风、白喉三联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全球每年可以有2877000人死亡;破伤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之一,在农村特别严重,一旦破伤风发病,到医院的救治成功率非常低,大部分死亡;另外,我们连续10年都没有出现白喉暴发,就是因为我们三月龄的宝宝就要开始接种百白破疫苗了。”

     效果显而易见,可父母们为什么还是恐惧给他们的孩子接种疫苗呢?答案也许来自于不断增长的医疗机构信任危机,来自信用度不高却被广泛宣传的科学研究结论,以及蔓延在网络上失实或者以讹传讹的信息。

     就拿引起轩然大波的安卓·沃克菲尔德(Andrew Wakefield)的疫苗研究来说,大多数科学家对其都持有怀疑态度,2002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调查结果最终肯定了这些科学家的怀疑。

     沃克菲尔德发表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观点宣称:麻疹、病毒性腮腺炎以及风疹疫苗会导致肠道疾病并引发自闭症。这份报告引发了群众反对强制接种疫苗的游行。然而,随后丹麦研究人员审查了所有1991和1998年之间出生的儿童免疫接种记录和自闭症诊断情况,发现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跟已接种疫苗儿童在自闭症诊断上并无不同。

     当沃克菲尔德被披露私下收受了来自一个律师小组的一大笔赠款时,《柳叶刀》的这份研究报告更加失信于人。这个律师小组正致力于搜集针对疫苗生产商的不利论据,以便进行起诉。最后,十个沃克菲尔德论文的合著作者撤回了他们的研究,宣称报告结果是无效的。

     “接种疫苗首先是保护了受种者自己,在此基础上,接种的人多了,形成免疫屏障,也保护了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事实上,现在的绝大部分家长都公认疫苗的防病效果,也很愿意给孩子接种疫苗。”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郑东旖说。

选择疫苗的学问

     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或利用其某些成分及其代谢产物为原料,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机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免疫系统便会迅速调动免疫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不可否认,疫苗作为一种生物制品由于其本身的属性,接种后个别孩子确实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接种局部红肿热痛等,那么如何才能更加安全地为宝宝选择疫苗?应该说,严格掌握禁忌证比杞人忧天、过分莫名恐惧更为明智。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将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如卡介苗、乙肝、流脑、乙脑等;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当然,从防病的角度来说,二类疫苗对保护孩子的健康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郑东旖解释道。

     有些妈妈会认为,我国将疫苗分为一类和二类疫苗,原因是一类疫苗相对二类疫苗更加成熟,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而二类疫苗可能没有一类疫苗这么重要。

     对此,郑东旖解释:“其实一类苗和二类苗的划分是一种行政分类,不是医学分类,在国外是没有这样划分的,而且两者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比如,1997年之前甲肝、麻风腮都是二类疫苗,需要自费接种,但是在1997年以后随着经济财政状况的好转和疫苗生产能力的提高,北京市首先把甲肝和麻风腮转为一类疫苗,其他省份随后跟上。”

     至于安全性,郑东旖说:“目前正式上市的疫苗都是比较安全的,因为我们国家所有的疫苗在上市之前,都经过了严格的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对于进口疫苗中国尤其谨慎,即使在国外用了十多年的成熟疫苗,在中国上市之前,还要经过严格的Ⅳ期临观,确定这种疫苗是否适合中国孩子。经过大量的研究以后,有效性、安全性都得到了肯定,才会投放在中国儿童身上。”

     另外,二类疫苗也是一类疫苗的有效补充。例如,两个月的宝宝,是选择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俗称“糖丸”)还是选择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呢?如果孩子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缺陷或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这些都是服用糖丸的禁忌证,贸然服用糖丸就不安全,这时候就需要有灭活的脊灰疫苗做补充和替代。

     郑东旖提醒说,孩子选择疫苗,并不能只是简单地根据一类或者二类做截然区分,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疫苗的性质,这个疫苗是预防什么疾病,孩子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接种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来进行综合判断,很多家长甚至没有仔细阅读过疫苗接种手册和疫苗接种告知书,其实了解每种疫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非常必要。

     按制备工艺分类,疫苗还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品种,这些专业术语也让父母们困惑不已。

     郑东旖介绍,灭活疫苗就是老百姓说的死苗,这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灭活制备而成的制剂,如百白破、流脑、乙脑等疫苗。其特点相对于减毒活疫苗来说,免疫作用弱,须多次注射,但其安全性相对较好且易于保存。而减毒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病毒)在人工训育的条件下,促使产生定向变异,使其丧失大部分的致病性,但仍保留一定的剩余毒性、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而制备的疫苗,将其接种到人体后,使机体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如卡介苗、麻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风疹等疫苗。

     “相对于灭活疫苗来说,(减毒活疫苗)免疫作用强,接种量小,一般只需接种一次。但减毒活疫苗还是有一点毒力在里面,安全性和稳定性较灭活疫苗差,且不易保存。所以说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各有优缺点。”郑东旖说。

     但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者缺陷的孩子,减毒活疫苗是不能接种的,因为这类孩子一旦接种减毒活疫苗后,副作用可能比较严重,甚至出现疫苗相关病例。然而要判断一个貌似正常的2个月宝宝是否有免疫功能缺陷,即使是医生一时间也很难做到。

     目前临床上尚无法完全判断和筛选出所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这是因为如果要准确了解一个孩子的免疫功能状况,需要抽4-6毫升的静脉血,可能要花数百元钱做免疫功能检测才行,但是,对于一个还没有生病的小婴儿,医生一般不会选择去做这种过度检查。

     “当然,如果我们的宝宝在出生时已经存在这些情况:早产、低出生体重、人工喂养、严重湿疹、出生后反复感染,比如说肛周脓肿、鹅口疮等等,家长就要特别注意孩子体内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郑东旖说,如果孩子确实存在这些情况或者家长有疑惑,应该去咨询专业儿保医生,而不是贸然选择减毒活疫苗。

自定接种时间表?

     出于各种担忧,美国大部分父母都希望推迟给孩子的疫苗接种时间,他们改变了美国小儿科医学会所建议的注射时间表,增加了接种疫苗的时间间隔,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这有害无益,非但没有降低接种风险,还降低了儿童总体免疫水平,自定时间表也不容易坚持。

     在我国,2岁以内宝宝接种疫苗的次数颇为频繁,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就要接种乙肝、卡介苗,满月后一直到6岁,还要接种许多疫苗。

     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时间表?这是由于母传抗体在宝宝出生后6-8个月就基本消失了,如果孩子不接种疫苗,他体内的抗体水平上升非常缓慢,可能到15岁的时候还没有达到出生的水平。所以半岁以后的孩子是很容易生病的。

    “如果我们在半岁之前把该打的疫苗都接种了,那么宝宝体内的抗体水平会上升得非常快。所以,一个孩子要想对于各种细菌和病毒有足够的抵抗力,只有在半岁之前把相应可以接种的疫苗全部接种完,那么半岁以后抵抗力上升了,才能保护孩子的健康,如果已经到了孩子发病高峰期,再去接种疫苗,就会向后推延孩子得到保护的时间,所以孩子越小,半岁以内接种的疫苗反而越多越密集。”郑东旖说。

     而麻疹疫苗则要延后至8月龄接种,这是为了避免母体抗体的干扰,“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因为妈妈不是得麻疹产生的抗体,而是从小打了疫苗产生的抗体,长大后可能又没有再去打麻疹加强针,孕母体内的麻疹抗体水平不高,所以传给孩子的抗体就很少,因此有的婴儿还不满8月龄就感染了麻疹,所以最近麻疹的发病分两个阶段,一个就是8月龄以下,这是在儿童中间最普遍的,另外一个是15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朱启镕说,麻疹疫苗的持续时间是到不了10年的,孩子长大后还应该补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刚注射了免疫球蛋白,疫苗打还是不打了?
麻疹疫苗接种后注意事项
世界卫生组织麻疹疫苗立场文件
当预防接种遇到丙种球蛋白和免疫抑制剂,如何处理?
疫苗接种科普知识(问答篇)
宝宝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接种疫苗?什么情况下需要推迟接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