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练太极,不伤膝盖才是硬道理!

习练太极,正确运动,科学锻炼,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会保护膝盖。那么怎样才算科学地练拳呢?

一、学会选择太极拳

小孩子处于长身体发育阶段,青壮年就追求防身与技击,老年人练太极又追求的是养生,这就要大家先熟悉招式并与自己的教练探讨,看是不是适合自己练习再开始练习。

二、练习太极拳前要注意方式方法

每次练拳时,一定要热身运动,拳架过低,使膝盖受力过大甚至大于胯关节受力,这样膝盖肯定会疼。动作定势膝盖尖不超过脚尖,膝盖尖要与脚尖同方向。摆扣脚转身膝盖和脚尖方向要一致,同步同向运动。初学者尤其不要急于求成去过分模仿教练的架势,要从高架到低架,从轮廓到具体,先把步子站稳站正确再练习手型等其它。

姿势不要过低

练拳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姿势的要求,膝关节与足尖方向要一致,练拳先要慢慢练,放松练,即使是发力的动作如掩手弘锤也不要完全猛力打出,只要打出发力的意念就好了,因为很多初学者还未学懂得放松,拳架不够松、柔,胡乱发劲,只会发出的是死劲,而不是弹抖劲,这样练习难于去僵求松,且发力过程容易对膝关节造成慢性损伤。拳架要练的够熟练、松柔了,才可发劲。练习者如果是年轻力壮可直接从低架练起,但是如果年纪较大或身体瘦弱者或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者,建议先从高架练起,即拳架不必要求太低,只要能做到重心的虚实变化就可,还可以练习站桩作为辅助练习,初时每次站桩的时间不用太长,适可而止,慢慢增加练习时间,通过这些锻炼时间长了下肢的力量可以得到明显的加强,这样拳架可练的低些,简单说,就是拳架先从高练起,时间长了,练低架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那么吃力了,而且拳架也会比较松柔。因为有的练习者在初练时练低架,虽然动作可以基本做到,但完成的比较吃力,拳架就缺发松柔,比较僵、滞、劲断而不连续,而从高架练起不会那么吃力,放松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

要正确的理解动作的含义和要求

错误的理解圆裆开胯,用膝盖外撑来造成圆裆的感觉,结果变成膝盖过分外掰,自己扭伤自己的膝盖。例如练雀地龙时把注意力放在腰胯的转换,裆开膝合,架子不要过低,全身的力尽量放到脚底,不要停留在膝盖。

选好适当的拳架

比如年轻人喜欢大开大合,许多表演、竞赛类的套路比较对胃口,虽然很帅,但这种膝盖就明显外摆。传统套路也有这个问题,以陈式为例,有的陈家沟拳师本身就刻意把拳架定势的膝盖外摆,也许是适应市场需要,但我们选择练的同时也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护。

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在这里说的就是不要因为勉强做动作而影响到你体会放松、体会劲力的运动路线,这样不但打起来没感觉,还容易造成损伤。这句话可能有的爱琢磨的练习者会反对,认为哪有这么简单,用意不用力是非常内涵的事情,实际上看许多拳师甚至大师演练,他们很多动作都不会做到位。扫腿、摆莲手够不到脚尖,那去拍小腿就好了。掩手肱拳打不出劲来,路线到位就行。

细节方面要注意

比如练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鞋或者地面不合适,摩擦太大,落脚的时候就容易在地上顿挫,特别是在不甚熟练的时候。这对膝盖也有影响。有的陈式架子让脚擦着地面出去,如果不熟练,也会对膝关节产生极大的危害。

只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坚持科学锻炼,太极拳运动不仅不会出现膝盖损伤,还能有效防治膝关节疾病。如果大家出现膝盖疼痛的现象,要第一时间去就医,我们要学会学拳,练拳,不迷信,不玄虚,这样我们都能健康地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伤膝盖练太极
陈式太极拳怎样移重心重心转内弧怎么转
第161期:揭开“太极膝”的神秘面纱
先明太极理,再练太极拳
如何进行科学的武术锻炼
初练太极拳 怎样护膝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