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璩静斋:从“纵欲”到“笃情“——白居易《长恨歌》的史实与虚构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从“纵欲”到“笃情”

——白居易《长恨歌》的史实与虚构

1

中国古代长篇歌行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曾被后世奉为歌行中的“绝唱”。

《长恨歌》选取安史之乱前后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之间的情事为主要题材。李隆基恋色误国,杨玉环恃色邀宠,马嵬事变贵妃香消玉殒等史实在作品中得到艺术性的展现。

关于李隆基得杨玉环的真实来路,早已为天下人皆知,《新唐书》有明确记载。杨玉环本是寿王(李隆基之子李瑁)的妃子,被公爹李隆基看中。公爹为满足自己的色欲,厚颜将儿媳据为己有。为遮人耳目,他又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赐道号太真,后命其还俗,迎入内宫,册封为贵妃。有关此番内幕,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隐其不提,而是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等语轻易带过(关于白居易如此用笔的原因,将在后文论及)。

李隆基和杨玉环结合之后,深陷色欲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两人过着糜烂的宫闱生活:“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身为一国之君的李隆基不理朝政,成日与贵妃杨玉环如此沉湎声色,纵欲行乐,焉能有什么好的下场?“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结束了帝妃之欢。李隆基带着杨贵妃等宠信仓皇出逃,途经马嵬驿,遭遇难堪:“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一个潇洒了四十多年的至高无上的帝王,到头来居然连一个宠妃都保不了,怎么说都是莫大的讽刺!晚唐李商隐曾写诗委婉地讽之:“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

2

一些封建士大夫将安史之乱归为“女祸”所致,将罪责归于以色惑君的“尤物”杨玉环。这未免有失公允。

在封建时代那样极端的男权社会里,女人最大的资本大概要数色相。美貌女子多半被看作男人的“尤物”,她们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罗盘,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与权利,一切唯男人是从。而杨玉环更是悲哀,她面对的不是一般品级的男人,而是一个有生死予夺大权的顶级男人——帝王李隆基,她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她可以随意地被他从寿王李瑁那里夺过来,她的身份也随意地被他改变:由他的儿媳成为他的宠妃。

不过,如果说杨玉环委身于李隆基完全是迫不得已的,那又未免过于简单化了。杨玉环也是一个私欲旺盛的女人,据传她与“养子”安禄山关系暧昧,《禄山事迹》及《天宝遗事》等野史有记载,似不足信,司马光《资治通鉴》这样严肃的史书也有这方面的载录:“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这就不由得不让人相信了(也有人对司马光的记载表示质疑,此处暂存不论)。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关于女人的警言:“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这句警言套在杨玉环的身上也同样是合适的,女人杨玉环也是脆弱的。

杨玉环的脆弱不仅表现在她屈从于外在的皇权,委身于能给自己及其家人带来无限荣华和尊贵的李隆基,而且还表现在她屈从于自己的情欲与物欲。她娇媚恃宠,骄奢淫逸。单就嗜好鲜荔枝这一点,就足以让后人诟病。《新唐书·杨贵妃传》载:杨贵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为了将鲜荔枝完好无损地运抵长安,行程上千里,传送者必须快马加鞭,不得有任何延误,沿途不知累趴下多少人马。

李隆基下令兴师动众地大运荔枝,跟宠妃杨玉环恃宠骄奢不无关系,她只想满足自己的食欲,这种劳命伤财的荔枝专运不会引起她丝毫的不安,反倒让她很高兴。杜牧曾作《过华清宫绝句(其一)》一诗予以讽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宠妃杨玉环实际上成了协助李隆基纵欲的最可心最灵巧的工具。她将自己推向淫逸奢华的云端,最终落得被缢杀的悲惨结局,做了李隆基的替罪羊,成了皇权祭台上的牺牲品。

3

就史实角度而言,帝妃之间很难有真正的爱情可言。西汉武帝刘彻早年“金屋藏娇”,宠爱陈阿娇,以之为皇后,但最终还是移情别恋,抛弃了陈阿娇,将其幽闭长门。司马相如纵然倾尽才情,为陈皇后作《长门赋》,也挽回不了陈皇后被抛弃的命运。白居易在诗中以“汉皇”刘彻代指唐玄宗李隆基,多少也暗示着帝王本质相差无几,汉皇也好,唐皇也好,都一样地专制,一样逞色欲之欢,感情不专。

得意无度时的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不过是帝王和宠妃之间的权色之交欢。一个以权养色,一个以色侍权。只不过这种权色间的交欢被安史之乱所截断。如果马嵬事变之后,李隆基仍然稳坐龙庭,至尊无上的大唐天子对失去一个贵妃不会懊丧多久。普天之下,美女无数,他会很快找出别的“杨玉环”来作替补。

倘若白居易的笔仅仅停留在史实的层面上,仅仅讲述帝妃沉溺欲海所带来的恶果,那李杨故事毫无感人之处。《长恨歌》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基于史实又极大地超越史实,在史实的躯壳里,艺术性地填充常人的真实情感和对爱情的美好愿望。

在白居易的笔下,杨玉环殒命马嵬坡,李隆基悲痛不已,每睹物即思人,对杨玉环的思念之切缠绵悱恻,读来真切感人。曾有学者对李隆基的此番相思持怀疑态度。陈寅恪先生曾在《元白诗笺证稿》中就此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笺证”,如他对“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中的“长生殿”予以考证,认为长生殿当为唐代祀神沐浴之斋宫,李三郎(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那里曲叙儿女私情,是说不通的。

陈寅恪先生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诗史互证”,他的考证也有理有据,颇有说服力。《长恨歌》里所谓李对杨的“辗转思”是历史真实性与否似乎也就不言而喻。不过陈寅恪并没有明确地下结论。他这样做不无道理。白居易毕竟不是以史家身份在书写历史,而是以诗人的身份抒写一个跟史实有点关联的传奇故事。

早在《长恨歌》开篇,白居易对李隆基得杨玉环的经过的描述,就明显超越了史实,采用的是虚构写法。这固然不排除白居易本人“为尊者讳”,有意为李隆基侵占儿媳的缺德行为护短。

不过,在笔者看来,白居易这样写,也是出于从文学表达的角度考虑。如果直言道出李杨结合的真实内幕,又大幅度地渲染他们之间的至深爱情,不免会让人产生怀疑:这背离伦理道德的翁媳之合能产生多少“爱情”?他们的“爱情”到底有几分真?白居易索性将杨玉环的身份弄得单纯一些,将她说成一个“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的清纯少女,李隆基跟这样的少女相悦是合情合理的,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就显得纯洁得多。这也就使歌行后半部描写李杨之间生死相依的爱情显得顺理成章得多。

4

李隆基对杨玉环不尽的相思更是白居易艺术想象的产物。

如果将李隆基的无限相思仅仅理解为对宠爱女人的相思,那未免有点狭隘,他的相思其实还包含着更为深层的内涵。

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未征得李隆基的同意擅自即位(是为肃宗)。李隆基自蜀还京后,肃宗及其亲信为防止他夺位,将他安置在西宫——太极宫“养老”,实际上等于将他变相地软禁起来。人至晚境,本就容易产生感伤,更何况李隆基这样的老帝王,让他突然间失去宠爱的女人,又让他一下子从权力的顶端滑落下来,他的感受会如何?

无论昔日李隆基是怎样一个呼风唤雨,高高在上的帝王,他的底质依然是血肉之躯,一旦他身上的那层至尊帝王的外壳褪色了,他的底质就自然地袒露出来,他也就是一个寻常人,他的情感也就变得寻常了。

他在垂暮之年失去宠妃,失去权力乃至人身自由,被搁置在荒凉寥落的宫苑里,内心的凄凉是不难想见的。“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传达的是一种备受冷落的忿忿不平。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流露的是对时光无情的一种怅惘。岁月易逝,物是人非,欢乐不再。——这里更多地包容着落魄人生之悲,他的感慨是万千的,感伤是无限的。这种孤独感伤都悄无声息地融入对杨玉环,一个曾经同他朝夕相处了十几年的女人的无尽思念之中。

在某种程度上,杨玉环可以说是引起李隆基感伤的一个结。杨玉环是缠绕于他这棵遮天蔽日大树的茑萝,是昔日他无限欢娱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她的尊贵与荣华是他至上权力的见证;而今她消失了,是在他自己丧失帝威的前提下消失的,她的消失实质上宣告他苍凉人生的开始,他的垂暮之年将在孤独忧伤中度过。

人生就是这么无常,一代帝王一旦失去他曾经拥有包括美色、权力等在内的一切东西,他在精神上就成了一个孤独的老流浪汉。人人皆有失意之时,人人又皆有垂暮之年,而垂暮之年的失意尤其令人同情,让人唏嘘。

不妨说,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有多深,他的人生之悲也就有多深。

5

白居易笔下的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超越一般帝妃之间的色欲之欢,李隆基也由当初一个好色的帝王成了一个“笃情之种”。

在李隆基归京途中,一切自然之物都因为贵妃的离去而黯然失色,令人忧伤不已:“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而他回到京都,面对宫殿池苑依旧,玉颜不见,眼前晃悠的尽是贵妃的眉眼,更是令人潸然泪下:“芙蓉如眼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对贵妃的相思无度,使他夜不成眠,孤苦不堪:“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相思不只深,而且长,在“春风桃李花开日”如此,在“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如此,一年四季没有穷尽的时候。真正的爱情是男女双向的投入和付出。

白居易在写李隆基的刻骨相思之后,随即以浪漫绚彩的笔调虚拟一个美丽仙界,描写仙界中丰姿绰约的仙子杨太真。白居易在这里特意点出仙子“字太真”,应该是有一定用意的,暗合了当初杨玉环册封贵妃前被度为女道士的史实。度脱之日实际就预示她未来的命运。白居易将她的惨死美化为升天为仙,将她在俗世的遗恨带到仙界。这时的杨玉环已经不是唐朝宫廷里以美色侍奉帝王的杨贵妃,而脱胎为一个超越凡间的美丽仙子,俨如真挚爱情的代言人。

仙子生活在虚无飘渺的仙山上,一般是很不容易找到的。只有“能以精诚至魂魄”的临邛道士才有可能找到她,他上天入地,殷勤寻觅,费了半天劲,才打听到她的下落。白居易关于临邛道士寻觅杨太真的描写实际上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真挚爱情不是谁都能轻易得到的,它必须靠“精诚”。

仙子是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凄楚动人的形象出现在方士面前的,她在仙界过着感情无依的寂寞生活,她对李隆基依然忠贞不渝,渴望还能得到在人间的那种欢爱。在见到临邛道士时,她“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托他捎情话带情物给心上人:“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唯将旧物表深情,钿盒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盒一扇,钗擘黄金盒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在人间的未了情缘,等到来世在仙界再来续,不论是生还是死,都要相依相惜,永不变心。这是何等感人肺腑的爱情誓言!这其实也是白居易自己的爱情理想。《长恨歌》后半部有关李杨的笃情描写其实有他自己爱情的影子。

6

白居易早年曾和一个叫湘灵的女子真诚相爱,但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留给他的心灵创伤是难以言说的。据学者考证,他早年的《长相思》《潜别离》《感秋寄远》《冬至怀湘灵》《凉夜有怀》《寒闺夜》等情浓缠绵的诗作,都与这次恋爱有关(参看谢思炜《白居易集综论》)。

白居易这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对其创作《长恨歌》有不小的影响。他在《长相思》中写他对爱情的盟誓:“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在《潜别离》中写两情相离的无限痛苦:“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心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白居易对湘灵的爱情盟誓以及两人别离的难言痛苦在《长恨歌》中化为更隽永更感人的真爱表白:“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些表白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爱情绝唱。

《长恨歌》的思想意涵是很丰富的。作为一个有着封建正统思想的士大夫,白居易并不欣赏李杨二人的纵欲行为。陈鸿说白居易写《长恨歌》有“垂鉴”的意图,所谓“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长恨歌传》),大概也不算虚言。不过,白居易本人似乎并不在意“垂鉴”,他自己评价《长恨歌》“一曲长恨有风情”。“有风情”是他致力的最终归向,也是《长恨歌》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白居易是一个情感世界丰富的寻常人,早年爱情失败的痛苦体验,很容易使他对李杨二人的悲剧产生共鸣。马嵬事变之后的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形象经过他的笔已经极大地被艺术化了,不能再将他们与历史人物划等号。李杨两人的情感也超越史实,由色欲之欢升华为深挚纯洁的爱情。

这种笃情是普天下寻常男女所共同向往的普遍情感,李杨生死相依的爱情悲剧也就具有很大的艺术震撼力,这种震撼力甚至盖超了来自史实方面的所谓“惩戒”。从这一点来说,白居易在不经意中借史的躯壳来装载爱情的精魂,不动声色地演绎他的爱情观—— 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爱情观,从而成就了《长恨歌》这篇风情万种的作品。

附录:白居易《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恨歌》的“恨”在何处?恨相爱之人不能长相守
白居易和湘灵的爱情,促成了长恨歌的创作
翠华宫冷落,梅妃寸断肠:杨玉环之前唐玄宗宠着谁?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壮哉唐诗》第八讲白居易与《长恨歌》--邱员太教育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