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璩向东 || 三时三祭回忆录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璩向东,江西余干人,中学教师。2006年退休后赋闲在家,乐于读书和爬格子,寄人生喜怒哀乐于笔端。曾在璩氏家族西安网和“黄金埠之窗” “赣东乡村”等公众平台发表作品多篇,重要代表作:(散文)《走进秋之七0河森林公园》《雨后茶香思祖地》《重阳洲岛赋》等;(小说)《第二次牵手》《魂断松山湖》等;(诗歌)《相约枫林》《同游干越城组诗》《雾霾愁》等;(考证文章)《侯墓之迷》《试为蘧改璩之说正名》《贵溪暨余干璩氏源流综述》等。

三时三祭回忆录

人们在清明、七月半与过年三个时节里祭祀逝者,是具有深远意义而并非迷信的三大隆重的纪念活动。祭祀时除了对逝去者供奉鸡、肉、鱼、蛋等祭品外,以烧纸送冥钱给逝者为主,借此以寄思念。

一、清明祭祖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那年清明与往年清明一样,我携子孙一道回老家扫墓。


      一反多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天气,那年清明日天公作美,碧空如洗,艳阳高照,方便人们祭扫。


      深艳的红杜鹃在故乡的山岭上绽放,像朝霞染林,红光万重,璀璨夺目。数只杜鹃鸟在树林里悲啼,给人造成喧腾而伤感的气氛。


      我们荷锄提篮,一步一步登上不算高的祖坟山。


      我们先用铁锄清除曾祖父母、祖父母和我父亲的坟周围的灌木和杂草,再在各座高大的水泥坟冢的墓碑前点燃香烛,焚烧纸钱。


在光与热中,香烛纸钱的青烟直上,祖父母和父亲的音容笑貌,以及我想象中的曾祖父母的样子,全都在我脑海里渐渐清晰。在平日里,我想起他们的时间实在不多。


      纸钱很快烧完了,烟、火、光、气味消失了,暖意也没有了。唯见“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燃放爆竹后,我们对着墓碑顶礼膜拜,刹那间一种凄凉、肃穆的感觉涌上心头,加重了我对墓中亲人们的思念!


      我们在离开祖坟山之前,确认了那一摊摊还留在地上的纸灰已经完全熄灭,又浇了几瓶水,怕大火烧了山,更怕烧了祖先安寝的地方。


      如今,祖坟山上的坟冢都用水泥或红石固化了,尤其是殡葬改革实行火化之后,各村各家各姓逝者的骨灰都集中安放在公墓处。现在清明扫墓,不必给坟墓刮草、添土、贴草皮了,已省去了不少麻烦。


      从前,每到清明时节,后人都要挖一堆黄土,先将坟上的杂草刮干净后,再用手将黄土一抔又一抔地添到坟上。添土后,又用锄头锄成一块块脸盆似的带土草皮,将草皮整齐踏实地从坟脊底部一直贴到坟顶上,还在坟顶上多盖几个草皮。这样,坟墓就会慢慢变高变大。越久远的坟墓,体积就越大。而许久没有添土盖草皮之痕迹的旧墓,则非常矮小。


如果某处平地上一丛杂草和灌木长成坟墓的轮廓,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一座无人祭扫的老坟。这大概是家族的那一支脉已经没有后代了。即使有后代,像这样数典忘祖,也和绝种了没有什么区别!


      完成了祭扫自家祖坟的任务,我接着就在靠近我家祖坟的同一支脉的两位先人的墓前点了香,烧了纸,并用香在其坟顶上插了几片黄纸。扫墓者看到用香插在坟头上的黄纸,就知道是至亲关照过此墓了。


      我的故乡的家族分为九支,九条支脉仅存三支,我家属于第二支。不知在哪个封建王朝,也不知何因,其余六条支脉全部消失殆尽。


      我定居他乡后,和三条兴旺的支脉之间,除了每年的春节、清明、冬至节,或出席家族子弟录取名牌大学举行的升学宴会有时相聚之外,平时交往极少。但每家每年清明祭扫时,都会在邻近的同一支脉的先人墓前点香烧纸,并在坟头上插纸。或许,这是敬畏先人、同宗友好的一种礼仪吧。同宗同族再生疏,也有割不断的血脉亲情,拆不散的同宗之谊啊!

二、七月半祭祀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鬼节一一一俗称七月半,是鬼过年的日子。佛教叫孟兰盆节,道教叫中元节。


      我的老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一一提前一天,即七月十四日,全村一百六十余户人家,有的包饺子,有的打麻子果里(老家方言,麻子果里即为糍粑),设午宴过七月半。晚上点香烛,上供品,烧纸钱,请祖宗过


       明亮的烛光,徐徐飘升的缕缕香烟,照耀和指引着祖宗和新逝亲人的灵魂,从另一个世界走向阳关大道回转家乡,接受一年中最为丰厚的供奉。他们在餐桌上斯文地用餐,尽情地享用美味佳肴,愉快地过年;饭后,他们先老后幼,互相礼让,各自拿了后人为他们准备的巨额压岁钱。这一切,使他们深感子孝孙贤而十分高兴。


       家家户户一边请祖宗过年,一边在自家门前或十字路口点燃香烛,焚烧纸钱,摆上供品,让孤魂野鬼也过个好年。


      银色的月光下,燃烧过的纸钱成灰,片片飞舞,仿佛幻化成孤魂野鬼模糊的人影,在空中,在山林,在旷野飘浮。爆竹炸响发出的点点星光如同他们不断眨着的鬼眼。他们凭借香头的红光窥视着,突然飞身拼命争夺着美食和金钱,希望自己在一年一度中得到一次满足。


      那些饥不择食,见钱就抢的孤魂野鬼,目睹祖宗们高尚的人品,文雅的风采,博大的胸怀,自惭形秽。


      祖宗们冷眼鄙视着那群孤魂野鬼,似乎在警告他们:在生造恶,死后炼狱。若再不改邪归正,必将打入十八层地狱,永远不得投胎为人!

三、大年宗族祭祖


过年,是中华民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每年过年的前二天,我家乡的族人会在祠堂里集体祭祖。集体祭祖已代代相传,成为一种雷打不动的习惯。


      集体祭祖的这一天,全村族人排着长长的队伍,三人一排,面向神龛上的祖宗位牌三跪九拜。


     供桌上摆满了供品。供桌前硕大的香炉青烟缭绕,烛光摇曳,纸灰飘飞。浓郁的爆竹香烟味经久不散。


      族人总认为祖先在冥冥之中保佑着家世的昌盛,子孙的繁衍。祠堂祭祖已成为族人血脉汇聚、增进感情和认同先贤精神的自觉行动,已成为族人必做的不忘根系,感恩思孝,端行修德的人生功课。


      除了过年祠堂集体祭祖之外,每家过年时隆重祭祀自家祖宗,显得更加重视,更加虔诚,重复着必修的人生功课。


      身居他乡,每到过年,我就会想起我的祖母曾经对我讲过的话:人要敬祖祭祖,不忘祖宗。人吃饭菜,祖宗只吃饭菜中的汽水。于是过年时我就准备好鸡、肉、鱼、蛋等等供品,点香烧纸遥祭在故乡的祖宗,让食物的香气随着甑中米饭的蒸汽飘忽而上,供列祖列宗享用,并告诉老天,祖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不会忘记他们。


       任何时侯,任何祭祀仪式和习俗,重在心意,而不是形式。若祭祀只是为了烧纸而烧纸,还不如不烧!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年上坟祭祖,结果烧错坟头烧到别人家祖坟了,该怎么办?
崇明这些扫墓祭祖的习俗,你都知道吗?
填坟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三:清明节
清明祭扫:心灵的洗礼
清代宗族祖坟述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