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建筑?

【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简述】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多少种?

1957年刘致平先生在《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一书中将木构架分为两种形式:穿斗式与架梁式

1970年刘敦桢先生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将“架梁”改为了“抬梁”并且,刘敦桢先生在该书中指出中国古代木构架形式为: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

第一种 / 抬梁式

简单来说抬梁式就是在立柱上架梁,在梁上又抬梁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是皇家建筑群首选形式是木构架建筑的代表

小知识

刘敦桢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抬梁式被定义为“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络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檩。这些檩除排列椽子承载屋面重量以外,檩本身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

抬梁式构架绘 / 周扬

原来抬梁式是这样但它可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呦

抬梁式可以算是三种形式里的“老大哥”适用范围很广泛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窝棚这是地面建筑木构架的开始秦汉时期窝棚发展出 “大叉手”结构这是抬梁式的前身

窝棚

图源: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大叉手屋架结构图@fennessey根据《古建园林历史与理论》改绘

后经时间累积和建造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形成了抬梁式结构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使抬梁式木构架的组合及用料有很多差别最显著就是只有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级建筑才允许安装斗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式建筑

太和殿剖面图图片源自 公众号 木材人

抬梁式应用这么广泛不仅靠“颜值”,更是靠“实力”!抬梁式木构架因用柱子少,跨度大可以营造出开阔的大空间能较好体现建筑内部雄伟壮丽的气势但抬梁式却会用大量横梁,造成了耗费木材较多需要大量整根木材作为屋顶的支撑且由于并不构成三角形的架构所以抬梁式的整体稳定性还是有不足之处

抬梁式内部空间摄 / @fennessey

第二种 / 穿斗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将柱子串起来形成一榀(pǐn)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将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屋架

穿斗式构架

绘 / 周扬

小知识

刘敦桢所著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将穿斗式的定义为“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柱的间距较密,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构架。”

穿斗式构架图源 公众号 木材人

穿斗式用料较少,且可以预先拼装成整体屋架然后树立安装,便于施工网状结构的牢固性强,整体的韧性也较强主要特点是整体结构具有高度的完整性穿斗式木构架在汉代时候就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在汉代那时候我们就有预制装配了

汉代明器中的穿斗式图源《中国传统民居》

穿斗装配图源:公众号 木材人

但由于采用大量的柱枋相接导致室内没有贯通的大空间所以穿斗式无法满足类似于宫殿,寺庙等需要多人跪拜、集会等活动的大空间需求因此在很多大型建筑中使用较少

穿斗式内部图源:公众号 木材人

穿斗式因柱子与穿枋的排列方式不同有以下五种形式:

壹 | 柱子全落地,柱子之间用通长的穿枋连接,且每根柱子上用一根檩条,在四川等地较多.

示意图绘 / fennessey

贰 |  落地的长柱与不落地的瓜柱交替使用,柱子之间仍用通长的穿枋相连,并且瓜柱全部叉立在最下一根的穿枋上。

示意图绘 / fennessey

叁 | 仍是落地长柱与不落地瓜柱交替使用,柱子之间也仍是通长的穿枋相连,但是瓜柱只穿过一枋,叉立于下一枋之上,瓜柱的长度均相等。

示意图绘 / fennessey

肆 | 立柱及瓜柱的用法同第三种,但是柱子之间不再采用通长的穿枋,而是在每两柱之间用短枋,在湖南广西一带使用较多。

示意图绘 / fennessey

伍 | 柱上用人字斜梁,檩条放在斜梁上,这种做法减少了立柱,但是形式使用的极少。

示意图绘 / fennessey

第三种 / 井干式

井干式结构是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中国房屋结构用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堆叠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的四面墙其实就相当于用整根的木头垒墙~

井干式图源:httpsj.17qq.comarticlehlnchhklv.html

井干式转角处图源:公众号 和樂Harmony

井干式转角处图源:公众号 和樂Harmony

据刘敦桢先生所著的《中国建筑史》中所写,井干式在商朝后期的陵墓内出现,周代到汉代的陵墓曾长期使用这种木墩,汉初宫苑中还有井干楼!

小知识

《汉书·郊祀志》中有井干楼较详细的记载“立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

陵墓井干图源《中国传统民居》

不过井干式结构需要大量木材堆叠成墙而非其他木结构成框架体系太过耗费木材,不够经济划算所以使用不及抬梁式和穿斗式广泛但在多树木的地区材料充足使得井干式结构仍然保留

北欧、北美、韩国、日本等全球许多地方都类似建筑这种被称为Log house的原木结构建筑和我国的井干式构架建造方式大同小异

欧洲木屋 图源:公众号  和樂Harmony

为什么木构架流传久?

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历经几千年发展才形成了现有的庞大体系那这木构架结构到底因为什么样的优点才值得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承至今呢?

承重与维护两种结构,分工明确

中国抬梁式木构架结构类似现代的框架结构主要靠柱承重,起围护作用的墙体并不承重俗话说的“墙倒屋不塌”也是指的木构架形式的这种优点

适应不同气候条件

中国木构架在不同地区面对不同气候时只需调整房屋高度,墙面与屋顶材料、薄厚窗的位置和大小等方面就能在各个方面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湘西凤凰吊脚楼摄 / 微博用户@若愚学者666

能有效减少地震产生的伤害

木构架结构的节点所用斗拱和榫卯都有若干伸缩的余地能够在一定限度内减少地震产生的灾害

榫卯节点摄 / @fennessey

材料供应很方便

木构架虽然有防火,防腐等严重问题但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地区,木材是种充足的建筑材料比砖石更容易加工和维修因此木结构在古代的中国普及十分广泛

湘西吊脚楼摄 / 微博用户@乖巧小狐狸的绿海

参考文献出版物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_刘致平   1987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_陈明达    1990中国古代建筑史_刘敦桢   1984中国建筑史_潘谷西   2004 学术期刊抬梁?穿斗?中国传统木构架分类辨析——中国传统木构架发展规律研究(上) _赵潇欣从建构思维看古代建筑结构的类型与演化_张十庆中国木构架古建筑结构特性分析_陶瑞峰讨论古建筑木构架类型在历史演进中的关系_肖旻

致谢与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建木构架,是什么?
浅谈穿斗式木结构的分类
古徽州建筑结构
17春季(44)屋架结构
传统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特征(一)框架体系
古建筑鉴赏指南(入门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