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陇长风 第六十三集 武帝灭佛

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

天子宇文邕亲政已有2年。这2年来,在宇文邕的励精图治下,北周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司法等各方面的改革深入推进,处处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当年正月,宇文邕颁发诏书,进爵五弟宇文宪为齐王、六弟宇文直为卫王、七弟宇文招为赵王、八弟宇文俭为谯王、九弟宇文纯为陈王、十弟宇文盛为越王、十一弟宇文达为代王、十三弟宇文逌为滕王。

至此,除了早已死去的长子明帝宇文毓、次子宇文震、三子孝闵帝宇文觉,以及3年前死掉的十二弟宇文通外,宇文泰所有在世的子嗣全部走上了北周的政治舞台。

当年二月,宇文邕再次晋封先帝宇文觉之子宇文康为纪王、宇文贤为毕王、宇文贞为酆王、宇文实为宋王。同时晋封自己的次子宇文赞为汉王、三子宇文贽为秦王、四子宇文允为曹王。一时之间,宇文宗族的势力大涨。

当年三月,皇太后叱奴氏驾崩,宇文邕极为悲痛,拒绝大臣“过葬即吉”的建议,坚持按照《周礼》古制,守孝三年。

正当朝野上下以为,天子守孝,不会再有什么新政,可以上班摸鱼,散漫一下的时候,一纸诏书突然颁发,如一块巨石投入水中,震惊了北周乃至全天下。

丙子,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周书·卷五·帝纪第五》

天子要灭佛了!

诏书明确,从此往后,禁止佛教、道教传播,现有的寺观庙宇全部拆除,僧尼、道士全部还俗,佛经全部焚烧,佛像全部砸毁!

其他一切典籍上没有记载的祭祀也一并禁绝。

其实,别的都是陪衬,宇文邕的目标非常明确,矛头直指当时最为兴盛的——佛教。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印度两位僧人摄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载佛经来到洛阳,汉明帝为其修建白马寺,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不过在当时,百姓只把佛教作为道教的一部分,并未大规模流行。

自东汉末年开始,连续三百多年的大动荡、大纷争,天下战乱不止,杀伐不休,百姓在永无希望的黑暗中苦苦挣扎。

而中国原有的官方思想学说——儒教,既无法解释当时天下动乱的原因,也找不到追求光明、寻求解脱的道路,又深陷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激烈对抗之中,更无法满足普通民众因为今生无望,转而渴望来世的精神追求。

加之从东汉后期开始,儒家经学主要依靠世家大族的家学来传承,也就逐渐被世家大族所垄断,世家大族能够始终屹立不倒,凌驾任何皇权之上,原因也正在于此。

但是,普通民众却很难再接触到儒学,于是影响力日渐衰弱。

而道教呢?

自东汉顺帝时期,张道陵作为第一代天师建立天师道,到东汉末年张角建立太平道,张修、张鲁建立五斗米道,再到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改革道教,道教作为本土宗教,一直在曲折中发展和演变。

但道教讲究今生修行,追求长生不老、白日飞升的目标太难实现,缺乏模范引领、榜样示范,极易被证伪,很难令人信服;而且道家讲究以个人清修为主,相对来说不太重视大规模的组织和传播(为了造反故意串联的不算);加之道教讲求炼丹服药,费用极为高昂等诸多原因,在民间的传播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而佛教则完全不同。首先,佛教专注于普通人的终极关怀,注重的是彼岸和来世,宣扬“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满足了千万民众因为今世痛苦绝望,转而渴求美好来世的精神需求,自然就有了广阔的市场;

其次,佛教的教规教义更加亲民,不需要背诵大量艰深的典籍,《观无量寿经》倡导,每日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十遍以上,就可以积累功德,这对当时普遍缺少文化的信众是非常有利于传播的,自然成为很好的营销手段;

再次,上层权贵的提倡,也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毕竟贵族不仅需要今生圆满,同样追求来世富贵,这样就有了品牌效应。

既有广大的市场,又有好的营销,还有高端品牌形象,再加上没有强劲的竞争对手,佛教当然蓬勃发展,一发不可收。

特别是在佛教三位领军人物,后赵时期的佛图澄、后秦时期的鸠摩罗什、南梁和北魏时期的达摩祖师的大力弘扬下,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佛教的发展登峰造极,达到鼎盛。

比如北魏孝文帝的儿子宣武帝延昌年间,北朝的寺院高达一万三千余所,不仅僧人数量高达数百万,还有大量依附寺院的“僧抵户”和“佛图户”,而同一时期的南朝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寺庙林立,不但减少了纳税和征兵人口,更形成了庞大却沉淀的巨额财富。无数寺庙占据了广袤的良田,无数的佛像用铜铸就,每日燃烧的香油耗资巨万,甚至中国最早的金融行业——典当,也是由寺院的“质库”演变而来。

当时的寺庙还普遍开展高利贷业务,被称为“长生库”,利润之高,占到了寺院主营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当时佛教的畸形发展,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制约了国防实力,成为了社会的沉重负担。这种情况,在雄心壮志、雄才大略的君王看来,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比如一百年多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在崔浩、寇谦之的鼓动下,开展过一次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大量诛杀长安的僧人,焚毁所有佛经佛像。不过文成帝即位后,立即下诏复兴佛教,很快又恢复起来,甚至更胜往昔。

如今,一心想要富国强兵的宇文邕也把目光投向了香烟缭绕的佛寺。


其实,早在宇文邕登基初期,就有一个叫卫元嵩的道士——此人原为和尚,因为不守戒律,被赶出沙门,改行当了道士。他向宇文邕献策,请求抑制佛教,清洗那些道德败坏的不良僧侣,并且传播谶言说:“龙首青烟起,长安一代丘”,影射将来会有僧侣造反称王。

卫元嵩灭佛的建议虽然深合宇文邕的想法,但因为当时佛教信徒太多,包括大冢宰宇文护、太后叱奴氏都笃信佛教,身为傀儡的宇文邕自然不能轻举妄动。

但宇文邕是个非常深谋远虑的人,他就像下棋一样,常有一些当时看来并不起眼,而事后才让人恍然大悟的神来之笔。就像他诛杀宇文护一样,对待佛教他同样是步步为营。

早在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宇文邕就亲自参与并主持了一场“关于儒、释、道三教地位和作用的大讨论”,为将来灭佛进行思想准备。公元569年,宇文邕又先后两次组织群臣、名僧、道士进行辩论,参与人数高达两千余人,争论非常激烈。直到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刚刚亲政一年的宇文邕就一锤定音,诏告天下,明确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最后的顺序。

正当人们以为,三教之争就此尘埃落定的时候,长安却发生了一桩奇事。

有个叫强练的人,就是前文中在宇文护府门外大哭“瓠破子苦”的那位,突然又疯疯癫癫起来,每天晚上爬到长安大街的树上,大声哭泣释迦牟尼佛,声音悲苦,通宵达旦。

建德中,每夜上街衢边树,大哭释迦牟尼佛,或至申旦。如此者累月,声甚哀苦,俄而废佛、道二教。——《周书·强练传》

就这样哭了一个多月,果然传来石破天惊的消息,朝廷的灭佛行动开始了!就问你神不神?

宇文邕的具体做法是,将北周境内的寺庙及所属土地、财产全部没收,充作军费,百余万僧侣及僧抵户、佛图户全部编入均田户,合龄丁男编入府兵。

一时间,300万僧尼被迫还俗,重新成为可以生产、可以婚育、可以收税的国家编户。4万多座寺观庙宇被摧毁,无数良田被收回,并以均田制的方式授给百姓。广大佛寺多年来积蓄的海量财富被收归国有,北周国库一夜暴富!

尤其是无数的佛像被直接熔铸成钱,574年全国发行的“五行大布钱”,铜材的主要来源就是佛像。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么多现成的优质铜材,北周如何能快速完成这一历朝历代都无法实现的货币改革,发行出至今仍为古玩收藏界津津乐道的“五行大布钱”。

相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灭佛,宇文邕灭佛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持续时间更长、效果也更显著,但其手段相对也更柔和,并没有出现大规模诛杀僧人的现象。

在更深层次的思想文化上,宇文邕通过尊崇儒学、打击外来宗教佛教,进一步改变了北周王朝脱胎于少数民族鲜卑族的旧有形象,使得天下广大汉族百姓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不再像对待前秦苻坚时那样誓死抵抗统一战争,也为将来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所以,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宇文邕灭佛,为北周灭齐和大隋灭陈做好了思想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准备,符合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值得肯定的重大历史变革。

不过后来还有一桩奇事也十分有趣,算是彩蛋吧。

话说隋文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也就是武帝灭佛14年后,长安有个叫杜祈的人死了,结果3天后死而复生,对别人说,我这次见到阎罗王了。

原来,阎罗王发现勾魂使者勾错了人,就放他回返阳间,但在临走前又问他:“你认识周武帝吗?”

杜祈说:“我以前在周朝当过左武侯司法,在武帝身边工作过,熟得很。”阎罗王就叫判官带他去了一个房间。

房间的门窗屋顶都是铁做的,铁窗里有一个人,非常瘦,身上也是铁的颜色,全身被铁锁铁枷铐住,正是周武帝宇文邕。

杜祈哭泣道:“陛下怎么遭受这样的痛苦呀!”

宇文邕叹息道:“我遭受这样的苦难,你也看到了。今天你到了这里,这是我的大喜呀!”

杜祈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宇文邕说:“唉,你不知道吗?我因为听信卫元嵩的谗言,毁灭佛法,所以死后受此痛苦。”

杜祈说:“那陛下应该把卫元嵩找来。”

宇文邕说:“我也拜托判官大哥他们找了很久,可是找遍三界都找不到。他如果早上来,我晚上就可以解脱了。你马上要回到人间了,麻烦你请世间人帮忙找一找这小子,叫他早点来救我。他如果不来,我永远没有解脱之日呀!”

隋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苏,云见阎罗。王曰:“若然错追,可速放去。然卿识周武帝不?”答曰:“曾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阶陛,甚识。”王曰:“可往看汝武帝。”去一吏,引至一处,门窗椽瓦,并是铁作。

于铁窗中见一人,极瘦,身作铁色,著铁枷锁。祈见,泣曰:“大家何因苦困乃尒?”答曰:“我大遭苦困,汝不见耳。今得至此,大是快乐。”祈曰:“作何罪业,受此苦困?”答曰:“汝不知耶,我以信卫元嵩言,毁废佛法,故受此苦。”祈曰:“大家何不往引卫元嵩来?”帝曰:“我寻往之,然曹司处处搜求,乃遍三界,云无所见。若其朝来,我暮得脱,何所更论?卿还语世间人,为元嵩作福,早来相救。如其不至,解脱无期。”——释慧皎《高僧传》

有何深意,大家自己体会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武帝举办7次佛道辩论,道教一次没赢,灭佛道强迫100万僧侣还俗
北周第三位皇帝 武帝韬光养晦 族灭权臣宇文护 亲掌万机平灭北齐
为什么这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注定无法统一全中国?
钱眼里的中国(10):北周三品冠六朝
北朝篇 · 宇文邕为什么要灭佛?不怕报应吗?「中国通史笔记」1.61
北周武帝灭佛灭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