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批评也是一种冒险
 
批评也是一种冒险
易珏
2011年11月03日09:55   来源:《北京日报》
 
 
《捕风记》 李静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米兰·昆德拉曾郑重其事地警告同行:“小说家一旦扮演公众人物的角色,就使他的作品处于危险的境地,因为它可能被视为他的行为、他的宣言、他采取的立场的附庸。”他的意思很明白,小说有其独立的“相对性空间”。小说创作并不能随意地跨越空间界限,否则可能将小说送到危险的悬崖之下。不仅小说,还包括戏剧、散文等其他文学形式,都存在这样的写作困境。

  批评家李静的《捕风记》选取九位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主流作家如王安忆、贾平凹、莫言与非主流作家如木心、王小波、林兆华等,在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对其进行不失感情与理性的梳理。对看似风格迥异的作家的评论,其最终目的不在于拼凑出一本有针砭、有噱头的文学读本。在书中的一角李静不小心“泄露”了自己对文学的企盼和野心:“如果文学要有一个终极目标,那么它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人类之美、智慧与自由的共和国——创造力的共和国。”

  因此,我们找到了衡量《捕风记》对作家褒贬的尺度,也找到了理解这种态度的密匙。作者指出王安忆与贾平凹的创作的困境与不足,主要集中于对现实题材与主体相对距离的处理。“深思在进入小说以后,改变了自己的本质,在小说之外,人们处在肯定的领域……然而在小说的领地,人们并不作肯定,这是游戏与假想的领地。”这并不意味着小说需要抛弃真实,相反小说需要建立在最彻底的真实即存在之上。在李静看来,贾平凹笔下所谓的真实是“物质性写作”抵达的“世相”真实。而在这种真实的“威逼”之下,作家的精神世界完全失控,主体意志强度将为零,可能性也走到了尽头。与之形成反向镜照的是王安忆,在王安忆的小说里,总能看见一些不合时宜的角色喋喋不休所谓的日常理性逻辑,将现实处理为日常逻辑完全控制下的集体生活秩序,而不像木心那样属于“一个时刻对凡常生活保持哲学之惊讶的人的故事”。

  事实上,艺术的“复调性”才是文学世界的根本。重点在于形式博弈所构建的多重张力。在此构建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关键词——“黑色幽默”,“它们的命义无不严肃,而它们的过程却无不幽默”。严肃与荒诞的游戏构成了它令人刻骨铭心的喜剧形式,也成为王小波、莫言与过士行个人独特性的标签之一。喜剧有着更加残酷之处,它粗暴地向世人揭示一切事物的毫无意义。好笑与恐怖仅有一步之遥。在嬉笑巅峰之时,恐怖的存在之境便朝我们而来。只有通过对残酷的存在之境的勇敢窥视和对可能性世界的绝对开放,文学才能通往“创造力的共和国”。

  写作是一种面对存在本身的智性冒险。作家在现实与主体之间的平衡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勇敢者希望能找到一种途径,以个体精神自由的哲学目光,观照传统历史的文化遗产和当下的精神生产。同样,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批评也面临着某种类同的冒险成分和写作困境。

  于是,文学批评如何抛开名利场,在严肃与乏味之间寻找到文学的精神家园就成了很现实的命题。然而,“危险的事情固然美丽”,但只有超越历史才具有现实意义。所以不难理解,旨在直入历史深处的批评写作,为何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坛】小说“不好看”怪谁,脱离生活缺乏共情
从《平凡的世界》到路遥之死:这不是哭的问题
王安忆眼中的当代作家
当代最伟大的10位作家,莫言上榜只能屈居第二,那么第一会是谁?
当代10位最伟大的作家,看看你都认识几位?
王安忆、贾平凹、陈思和对话:文学书写不能满足于复刻日常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