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藏高原也是原始人类的故乡

 

西藏高原也是原始人类的故乡

[ 来源:中国藏学网 | 发布日期:2012-03-27 ]

格勒
 

  长期以来,西藏的原始社会考古基本上是一块空白,加上这里地高气寒,空气稀薄,所以,在国内外许多人的心目中,西藏高原是一片荒瘠的土地,不适于原始人类居住。这种思想反映在讨论民族起源时,人们总是把藏族的祖先说成是从西藏以外的地方迁进去的,有“南来说”、“西来说”、“东来说”等,甚至把西藏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也说成是从河湟地区迁去的古羌人。在讨论考古文化时又总是习惯于把西藏高原的远古时代描绘为“荒无人烟”。甚至近年内,仍有少数人类学家认为西藏高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始有人类居住。Cordon T.Bowlws,“The people of Asia”,Charles Seribner,NewYork,1977,p.59.事实究竟如何呢?  

  现有的西藏地质、生物、考古等方面的发现证明,远古时代的西藏高原不仅适合原始人类生存,而且很有可能是原始人类的发祥地之一。笔者提出这一设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得到比较可信的依据:  

  (1)远古时代西藏的自然条件  

  现在一般人之所以认为西藏高原不适于古人类生存,无非因为现在西藏高原地高气寒,仿佛是一片不毛之地。然而,据地质工作者和生物工作者的考察证明,今日西藏的干冷气候和高海拔的地势是第四纪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在此以前的西藏高原,无论地理环境还是气候条件都比现在优越。原因是在上新世时,喜马拉雅山一般高度只有海拔2000—2500米左右。这就是说,当时的喜马拉雅山还没有成为西藏高原气候的屏障,印度洋暖湿季风可以长驱直入高原,使高原的气候普遍比现在湿润得多。以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为例,当时年平均温度为10℃左右,降水量为2000—2500毫米,基本上是山地亚热带气候,而且在茂密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灌木丛中生活着三趾马动物群。喜马拉雅山中段吉隆盆地,现在海拔高度为2100—4300米;然而在上新世时,这里海拔高度只有7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同现在的四川盆地相似。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古生物》(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就是现在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的藏北高原,在第四纪以前,就存在着大面积的古湖,一系列的湖盆互相贯通,气候湿润,到处草木葱茂。科学家认为这一带的“自然条件适合于古代人类的采集渔猎活动”《藏北申扎、双湖的旧石器和细石器》,载《考古》1979年第6期。。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近十年来青藏高原的南部和北部都发现了一批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一般认为这种动物群,活动在海拔500—1000米的地区。而且据报告,印度西瓦立克山区和我国云南境内发现的人类的直接祖先腊玛古猿的地层中却发现了三趾马动物化石。《云南禄丰上新世哺乳动物群》,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7卷第1期。这一切告诉我们,西藏高原早自上新世开始,确实存在着适合远古人类生活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因此,今天我们探索人类的发源地时,至少应把西藏高原考虑在内。事实上已有一部分学者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贾兰坡最近明确指出:“谈到人类的起源地,也不能忽视青藏高原,因为那里也是同样有希望的地方。经过近些年来对西藏地区的综合调查和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当上新世的时候喜马拉雅山的高度约在一千米左右,气候屏障作用不显,南北坡都受到印度洋暖湿的季风所滋润……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正当从猿转变到人期间,青藏高原地区仍然是适合人类演化的舞台,到那里寻找从猿到人的缺环也是有希望的。’”《我国西南地区在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载《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可见,无论是古生物、古地质的科学发现,还是科学家的看法,都告诉我们,西藏高原也应是原始人类的故乡之一。 

  (2)考古发现  

  西藏高原的考古发现基本上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1956年7—8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黑河及其以北的长江源头一带首次发现了一批细石器和打制石器。其中有些可能是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青藏高原旧石器的发现》,载《古脊椎动物学报》第2卷第2、3期合刊,1958年。以后,随着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开展,先后在28个地点,采集到不少石器。《西藏自治区文物工作三十年》,载《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如1966—1968年在定日县苏热山南坡发现40件石片和用石片做的刮削器及尖状器。《从近年新发现看西藏的原始文化》,载《化石》1981年第2期。1966年7—8月,在聂拉木县的亚里村和羊圈两个地点,发现旧石器和新石器30件。见《考古》1972年第1期。1976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先后在藏北的申扎、双湖、日土、普兰、吉隆等县,共发现了355件石器,经初步分析鉴定,这些石器中旧石器有156件,细石器169件。《西藏发现大量古人类石器》,载《甘肃日报》1980年5月21日,第三版。  

  上述所发现的石器大多为地面采集,无法判断它们的原生层及埋藏情况。不过,这些石器的形制、制造工艺以及与周围地区旧石器的特征比较的结果表明,旧石器部分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的文化遗物,《西藏自治区文物工作三十年》,载《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细石器部分属于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物。其年代距今约一万至五万年左右。它相当于人类发展史上的智人阶段,也就是原始社会氏族萌芽的时期。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西藏发现的旧石器和细石器地点虽然数量不多,但分布广泛,从地图上看,这些地点大致在北纬28°至34°,东经80°至90°之间的广大范围内,几乎包括西藏自治区三分之二的地域。而且,这些地点大部分在西藏的西部和北部,具体地讲,就是在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及黑河公路大断裂以北的藏北高原的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气候十分恶劣。气温低,最热的7月份不超过10℃;严寒的冬季,最低气温达摄氏零下40多度,至今有些地方仍是人畜罕至的地方,素有“藏北无人区”之称。在这样的高寒地区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可见,远古时代西藏高原并非不适合人类居住。相反,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充分证明,至少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已有原始人类活动。这些原始人类毫无疑问应当是包括藏族在内的西藏高原各民族的远古祖先。

  (3)神话的反映和科学的论证 

  西藏高原的主体民族是藏族。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有很多关于天地和人类起源的神话。如果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这些神话中剔除其宗教迷信的糟粕,吸取其反映历史真实的精华,同样可以为我们探索西藏高原原始人类的活动提供有益的线索。 

  西藏高原直至四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初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古生物》(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这是科学已证明的事实。有趣的是在不少藏文史籍中也有远古时的西藏是一片汪洋大海的神话记载,其中包括《智者喜宴》、《青史》等比较著名的藏籍,各书说法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思正如藏族老学者贵相巴?贡嘎朗杰所言:“在很早以前,西藏地方是一片海水,这海水干枯以后,变成了陆地……西藏陆地形成以后,开始有森林,然后有野兽,最后才有人。”《西藏简明历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80年。当然有些书上把西藏大陆的形成过程归结于观音菩萨的力量《智者喜宴》在记载远古西藏情景时写道:“……其时,上部阿里三围状如池沼,中部卫藏四茹形如沟渠,下部朵康三南宛似田畴,这些淹没于大海之中。后因观音菩萨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众生祈祷,热海始而冷却、平静……随后方使西藏地区面貌清楚地显露出来。”,这显然是佛教徒的附会之谈。但远古时代的西藏曾经是海洋的说法是可信的。因为现代古地质、古生物等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大约几千万年前才形成,到上新世之后,喜马拉雅山脉才大幅度上升。在此以前,大约三亿五千万年前,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还是唐古拉山、冈底斯山都还没有存在。《“世界屋脊”曾位于南极》,载《新华文摘》1984年第8期。  

  关于人类的起源,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藏族地区普遍流行一种说法,即“猕猴变人”。其大意是说一只观音菩萨点化的猕猴,与居住在深山岩洞中的一个岩罗刹(传说中的女妖)结为夫妇,生下子女,逐渐发展繁衍,形成西藏高原最早的人类。这则神话在藏籍《玛尼宝训》、《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智者喜宴》、《总遗教》、《青史》等中都有详略不同的记载。关于这个神话中“观音点化”之说,现已证明是佛教徒掺入的宗教杂质。因为现在保存的佛教传入西藏之前的藏文史料(如敦煌古藏文史书)中没有这种说法,此外民间口头流传的和早期藏族苯教的“猕猴变人”说中也没有“观音点化”之谈。这些都说明这个神话产生时代一定很早。  

  藏族关于“猕猴变人”的神话本身,与古猿之一种演化成人的科学论断虽然相近,但毕竟只是偶然的巧合,不能相提并论。不过神话中反映出的一点一滴的真实历史,恐非全无根据。例如神话中提到那只老猕猴居住的岩洞,至今仍存在于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附近的贡布日山上。而且藏北的申扎、双湖等地,在发现古人类石器的地点附近,也发现了可供古人类居住的天然岩洞。《藏北申扎、双湖的旧石器和细石器》,载《考古》1979年第6期。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冰川时期如所谓莫斯特阶段(Mousterian epoch)的严寒气候,或者猎取高山地区所盛产的猎物的远古原始人类,确实选择洞穴或岩洞作为住所。〔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汪宁生译,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  

  至于西藏高原是否是从猿到人的演化舞台之一,目前学术界还有不同的看法,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青藏高原也是适合人类演化的舞台。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北京自然史实验所主任阿玛斗?格列布(Amadou Grabau)就说过:“第三纪晚期喜马拉雅山脉隆起,蒙藏地区森林消灭,迫使人类的远祖——古猿从森林转入地面生活,逐渐演变成为现代的人类。”葛维汉:《华西协和大学古物博物馆的石器》,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著名的人类学家、“巨猿起源论”的提出者魏敦瑞曾推测:“人类从中央高原地带向四处迁徙,一支迁到德国,以海德堡人为代表,一支迁到中国,以北京人为代表;另一支迁到爪哇,以爪哇人为代表。北京人和爪哇人的迁徙路线,可能途经云南,一支向北到达周口店,一支向南到达爪哇的垂民尔村。”《我国西南地区在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载《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这里所谓“中央高原”,很明显是指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中亚高原广大地区。它包括西面的小亚细亚和埃及,南面的印度,东面中国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现在世界上已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个表面看来很荒凉的大高原是人类始祖的发祥地。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1964年版。既然西藏高原也是人类始祖的起源地之一,那么它必然也是人类演化的舞台之一。  

  在人类演化的理论中,普遍承认古猿之所以演变成人,是因为古猿被迫(因某种自然力)离开树居生活,走向开阔地或草原,逐渐进行直立劳动而变成人。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古猿离开森林或被迫在开阔地生活呢?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现在有的学者明确地把古猿离开森林,演化为直立人的原因归结于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地质变化。如近几年出版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话》一书中说道:“现在喜马拉雅山这一带地方,本来是一片平原,平原上长着茂密的森林,那些森林里就住着人类的老祖先古猿。后来,这一带地方发生了一种叫做喜马拉雅运动的地质变化。地壳慢慢突起,平原变成了高山。平原变成了高山以后,从印度洋那面吹来的云,被阻在山的南面。山的北面得不到含水汽的云,雨量就愈来愈少,因此,森林就渐渐消灭……在森林里依靠果实为生的那群古猿,就不得不离开山上那日渐消灭的森林,到没有森林只有疏疏落落的树木的平原上来生活。”蒋学模:《人类社会发展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这样,古猿就进而逐渐演化为直立的人类。  

  另一本著作把这种看法表述得更为细致:  

  “科学家们的综合研究证明,人类是在第三纪上新世时从拉玛古猿中开始分化的。要造成这样的机体分化必须有一影响强大的客观原因。而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科学家最为重视的一个因素。”  

  “喜马拉雅山地区,现在是峰峦重叠,冰天雪地,但是在上新世(约开始于1200万年以前)之前,情况并非如此。根据1966—1968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对珠穆朗玛峰及其领区古植物学的研究,证明该地气候从上新世晚期以来,总的趋向是由温暖湿润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则由亚热带森林变为草甸。大致而言,在上新世,喜马拉雅山的高度约在1000米左右,而目前平均高度为6100米,最高峰达8882米。这就使温度的降低值达摄氏20度以上,降水量仅为原来的七分之一至十分之一。由于这种气候及动植物资源的改变,本地区内原住森林的腊玛古猿才被迫走向空旷的地面,不断适应新的食物来源及新的觅食方式,逐步引起机体的改变,从而迈出了从猿到人的第一步。”童恩正:《略论我国西南地区的史前考古》,载《四川文物》1985年第2期。  

  上述看法,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科学证据,即从猿到人演化过程中的化石,目前在西藏高原还没有发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也不可能发现。因为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事实可以作为推断的依据:  

  (1)西藏高原从上新世(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到第四纪地质时代存在着远古人类及其祖先古猿生存和演化的自然条件。 

  (2)西藏高原的东面云南和西面印度、巴基斯坦交界处都已发现人类的直接祖先腊玛古猿的化石。这些化石发现的地点离西藏高原非常近。如云南的禄丰就在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向南延伸而形成的横断山脉南部,金沙江中游。南北流向的金沙江使云南与西藏之间自古以来畅通无阻。西瓦利克(Siwalik)山(即最早发现腊玛古猿的地方),就在印度河流域横跨印巴两国的山地,沿着喜马拉雅山南翼伸展,与西藏仅一山之隔,而且印度河的源头狮泉河就在西藏境内。因此,既然与西藏如此相近的地区都能发现古猿化石,那么谁也不能断定今后西藏就不可能发现古猿化石。据现代古生物的研究成果表明,上新世早期西藏吉隆组的三趾马动物群,与南亚西瓦利克同时期的动物群较为接近,“当时的喜马拉雅山脉,还没有上升到足够的高度,成为二处动物群来往的屏障,而是畅通无阻”《西藏吉隆沃马公社三趾马动物群》,载《西藏古生物》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1980年。。就此推论,西藏的吉隆盆地也和南亚的西瓦利克地区一样曾经是腊玛古猿理想的栖息之地。更为重要的是吉隆盆地位于西藏北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区(今怒江上游的比如县)。它远离南亚西瓦利克山区,都发现了相互接近的动物群。这说明早在上新世早期,西藏高原的很大一部分地区(至少是这样)和南亚西瓦利克地区一样,海拔高度只有500—1000米左右。因此,西瓦利克地区能发现古猿化石,西藏高原为什么不能发现呢?  

  (3)西藏高原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古猿的化石,但发现了遍布整个高原的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的文化遗物。而且这些发现都是近十年内的事,仅仅是西藏原始社会考古的一个序幕而已。但这个序幕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西藏和我国其他地区一样,亘古以来就是原始人类居住的乐园。

  (4)现代古人类学家一般认为,人类最初是在1400万年前从猿的进化系统中分化出来的。吴汝康等:《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关系》,载《人类学学报》第2卷第1期,1983年2月。这个时期恰好是地质上西藏高原开始大幅度上升的时期。西藏高原的上升,阻挡了印度洋暖湿季风的通过,使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从热到冷,从湿到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动植物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影响不仅涉及青藏高原而且扩大到东西大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古生物》(第一分册),第94页,科学出版社1980年。现在国内外有一些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正是由于西藏高原的这种巨大变化,才促使生活在森林中的一部分古猿下地行走,解放了前肢,手脚分工,用手制造工具,迈出了从猿到人的第一步。因此,包括西藏高原在内的东亚大陆,很可能是人类演化的最早舞台。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发现的大量古生物的材料,为这种科学的假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旁证。  

  (5)把腊玛古猿作为早期人类的认识,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所接受。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这类化石的地区有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肯尼亚、希腊、匈牙利和我国的云南。如果我们在世界地图上把上述地区用一根直线连接起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标准的三角形。这三角形的东角在我国,南角在非洲的肯尼亚,西角在匈牙利。如果说人类的最早发源地是在这个大的三角形范围内,那么其中就包括西藏高原在内。

(编辑:张雪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藏高原的早期人类活动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寻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迁徙(一)
[转载]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二)
流波:人类起源在青藏高原周边
人类诞生的时间又提前啦?!
人类起源在中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