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陈家顺同志学习 把人民利益作为根本追求
向陈家顺同志学习 把人民利益作为根本追求
赵立雄
2012年04月23日14:10   来源:《云南日报》
  陈家顺同志是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2007年担任驻义乌工作站站长以来,他殚精竭虑为农民工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民工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赞誉,被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陈家顺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公务员,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向农民工传送着党和政府的温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树立了亲民为民的公仆形象,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陈家顺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国各地引起了热烈反响,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共鸣。陈家顺同志是从珠源大地走出来的公务员楷模,曲靖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应当在向陈家顺同志学习活动中走在前头。向陈家顺同志学习,关键是要像他那样,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敢于冲锋在前、甘于无私奉献,在服务群众上尽心尽力,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在推动发展上进位争先,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学习陈家顺同志“把群众当亲人”的真挚情怀,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为群众真心实意干事。陈家顺同志始终把群众当亲人,视农民工为兄弟,在农民工身上倾注了一切,在异地他乡为上万名“亲人”日夜操劳、疲惫奔波,不遗余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跑了很多路,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练就了过硬的“说功、憋功、站功”,与农民工说一天话可以不喝水,可以在拥挤的火车上不上一次厕所,可以站着打盹,可以为了农民工的几百元工资向厂方据理力争,让农民工解决困难有亲人可找,寻求帮助有亲人可依,把工作站建成了“农民工安心、用工企业省心、家乡父老放心”的农民工之家,先后帮助5000多名农民工走上外出务工致富之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卡郞村一名60多岁的失明老人把唯一的儿子托付给陈家顺,动情地说:“别说明眼人,我这个瞎子都信得过你。”感情决定态度,影响作风,支配行动,做不到情为民所系,就很难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发自内心地把群众当作自己的父老乡亲、兄弟姊妹,把心贴在群众的脉搏上,把工作做在群众的心坎上,与群众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群众才愿意跟你走、跟你干,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以陈家顺同志为榜样,带头践行党的宗旨,把群众当亲人、当自家人,心里装着群众,时刻不忘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处处尊重群众,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带着责任、感情、良心与群众打交道,真正感受群众的疾苦,真心体验群众的悲欢,真实反映群众的意愿,时刻惦记他们的冷暖、牵挂他们的安危、考虑他们的得失,一心一意地为群众干事,毫无保留地为群众谋利,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行,实现党心与民心的交融。

  学习陈家顺同志“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的高尚情操,时刻牢记人民重托,为群众积极主动干事。陈家顺同志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积极主动地解民忧、助民富。为了动员家乡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陈家顺每次回乡都起早贪黑、走村串寨,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做群众思想工作,竭诚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几乎全县所有村子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义乌,谁家的孩子上不了学,哪个农民工拿不到工资,谁生病凑不齐住院费,哪家又有矛盾纠纷,他都当自家的事情逐一过问,尽力解决,从不推托,“有事就找陈家顺”已经成了广大农民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不仅是对工作的一种要求、一种态度,更是对事业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只有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大事小事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关怀,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和拥护。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以陈家顺同志为榜样,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追求,以“一件事情没办好、一个问题没解决、一项工作没做好,就如芒在背、寝食难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热情,主动谋事、积极干事,把群众最想办、急需办、不好办的事一件一件办好、办实,不辜负人民和组织的信任。

  学习陈家顺同志“为了群众打好工,自己先打工”的实干精神,大力弘扬优良作风,为群众踏踏实实干事。陈家顺同志始终坚持身体力行,做给农民工看,带着农民工干,为了真实了解义乌企业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具体情况,5次隐藏真实身份深入用工企业“考察”实情,先后干过普工、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仓库保管员、养猪场饲养员等,与农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尝甘苦,对678家企业进行走访调查,累计提供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用工信息,让农民工进入工作环境好、工资有保障、安全能保证、发展有前途的企业务工。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下到一线实干,比坐在后方讲千遍都管用,干出样子比喊破嗓子都起效。面对困难和问题,只有迎难而上,冲锋在前,顶在一线,在一线掌握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才能抓住关键、攻克难点,科学有效、及时妥善地解决和处理问题。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以陈家顺同志为榜样,不论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的事,再难都要去克服,再难都要去实施,越是发展任务重,越是发展困难多,就越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敢于担当负责,敢于正视问题,敢于触及矛盾,敢于较真碰硬,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沉下身子,深入一线,讲真话、使真劲、下真功,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在突破和创造中完善思路、找到出路、开拓新路,靠实干加快发展,靠苦干赢得民心,靠大干树立形象,靠巧干促进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推向前进。

  学习陈家顺同志“善始善终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宝贵品质,努力当好人民公仆,为群众持之以恒干事。陈家顺同志数年如一日,从动员群众外出务工开始,为农民工连夜冒风雪买车票、送站接站、联系企业、调解纠纷、讨要工资、解难济困,只要农民工有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困难,累计调解与农民工有关的各类纠纷780多起,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7万多元,成功协调解决劳资纠纷50多起、为农民工挽回损失16万多元,化解集体辞职或罢工事件15起,帮助农民工购买往返车票4250多人次,成了农民工信得过的“好保姆”和“守护人”。为群众做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群众的利益持之以恒努力、锲而不舍奋斗,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胸怀、品格和责任。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以陈家顺同志为榜样,坚持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一辈子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把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作为不懈追求,对确定的惠民事项咬定青山不放松,对选准的发展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一以贯之,百折不挠,满腔热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真情服务中体现价值,在推进发展中造福人民。

  学习陈家顺同志“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无私品格,全心全意履职尽责,为群众尽心尽力干事。陈家顺顾不了年迈的双亲、无依的妻女,却放不下患病的农民朋友,放不下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农民工兄弟,放不下漂泊在外尚未找到安身之所的父老乡亲,一心扑在事业上,拼命工作、忘我奉献,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力量奉献给了农民工。在他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他所在的工作站成了全县乃至全市劳动力向省外输出的直通车,返乡率由80%下降到5%以内,近万名农民工在异地他乡安心工作、立足生根,一大批人成为业务骨干,一大批人自主创业,纷纷走上致富之路。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无私为民的奉献精神,是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政治本色,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源泉。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以陈家顺同志为榜样,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无私奉献作为人生价值的追求,把工作岗位作为展示抱负的舞台,视责任如泰山,以事业当生命,大力发扬胸怀全局、心系百姓、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精神,把全部心思和力量都投入到干事创业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只讲奉献、自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先争优、争先进位,为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奋斗不息。

  (作者系曲靖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高巍、秦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心尽责 用力干事
品《之江新语》 悟干部“五观”
以“公心”涵养担当干事“底气”
让狠抓落实成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自觉
在干事创业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