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都武汉,居中策外
建都武汉,居中策外

2013-01-03 10:25:30

浏览 19174 次 | 评论 15 条

在抗战中晚期有关战后新国都的讨论中,最热门的一个选项,就是建都武汉,居中策外。

在许多人看来,武汉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与南京相当,甚至比南京还要优越。武汉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在民国历史上两度为首都,因而战后建都武汉,既有历史的依据、凭借,也有现实的理由、可能。

中央政治学校教授王维屏是研究国防地理的权威,他是战后建都武汉立场最坚定的代表。他在《中国战后之国都问题》中认为,当中国海军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新首都的选址必须格外注意国防安全,由此就必须放弃近海的北平、南京,于国防安全地带择地建都。

根据这些原则,王维屏认为可供选择的地点有西安、武汉、长沙。在这三个地点中,因西北凋蔽,四川、两湖为全国重要部分,故西安建都不若武汉与长沙。武汉与长沙两地相距甚近,优点亦相若,惟长沙稍偏南方,故武汉建都尤为适当。盖就位置言,武汉当江汉之交,擅水运之便;就经济论,武汉居全国富庶之区,棉米皆丰,衣食无缺,为战后国都上选。

主张建都武汉的还有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鲍觉民。鲍觉民在《论战后的国都问题》中,比较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历代文物重心及国都变迁的大趋势,以为国都选址应因时代而迁移,要有明显的时代感。根据这些分析,他认为战后中国最适宜建都的地方莫过于武汉,他的理由有:

一、武汉在交通地理上位于大江中流,当江汉之会。其地北距平津,东通京沪,南达港粤,西距重庆,西北距西安,均在一千公里以内;西南的昆明,西北的兰州,东北的沈阳,以及朝鲜、台湾,距武汉也均在一千五百公里以内。孙中山以南京为海都,以兰州为陆都,而武汉不特兼具海都、陆都之形势,且为理想的“空都”。

二、就政治地理而言,武汉可以兼顾东北与南洋。东北为中华民族的生命线,南洋为中华民族的第二故乡。他日定都武汉,以北平、南京、广州、重庆、兰州为陪都,武汉为全国军政中枢,各陪都分区负责军事国防之责。北平为开发东北的前哨,南京为东海海防的基地,广州为南海海防的基地兼开发南洋的大本营,重庆、兰州分别担负西南、西北经济建设中心的功能,兼具大陆边防的指挥中心和重镇。

三、长江流域位于全国南北之中,拥有人口二万万,为全国经济重心所寄,以太湖平原为中心。武汉在太湖平原居核心地位,战后可取各省物质、三峡水利举办经济建设事业,以为全国楷模。且因其地位置适中,今后经济建设有原料取给重大便利,无国防安全方面的顾虑,且不致重蹈往日偏重东南的流弊。

同样主张建都武汉的还有张印堂。张印堂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人口学家,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西南联大教授。张印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近代首都之争
胡焕庸为何建议定都武汉?
中国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一览
1931年北平寄南京挂号首航封
中国的城市(排行!!)
潘絜茲先生仕女画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