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端午的名义延续民俗文化的当代之路
 

 

延续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应从儿童做起。

古代过端午的场景

    无论民俗专家、学术界对端午的起源争论得如何火热,也无论媒体上关于端午节的文章如何繁多,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中,吃粽子、看龙舟比赛依然成为了大多数人的“传统节目”,同样,大多数人也感觉到了意犹未尽和单调乏味。当人们的生活逐渐迈向小康,当“吃”不再成为国人过节最期待的事情,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如何用更加现代科学的方式去赋予传统节日新的习俗?这成为广大民众所追求的目标,也为民俗专家和相关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

    6月12日,人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从2008年起,这一节日已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五年来,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发扬的情况到底如何?端午节给社会带来了哪些新的习俗?

    南京大学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陈竟表示,除了传统的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据互联网上关于对节日喜欢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许多中老年人,还在坚持着给小孩准备香囊、七彩钱一类的小物件,坚持着亲自上山采艾蒿、亲自包粽子的习俗。

文化的内核—“爱国、卫生”

    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其名称超过二十个,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

    “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乌角黍。”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认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忽略了节日自身的文化内涵,节日也就丧失了传承和发扬下去的生命力。那么,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全国政协委员、知名人文学家李汉秋先生认为:“关于端午节的人文精神,有很多故事,伍子胥的故事,曹娥的故事,各种各样的说法,最后大家越来越多倾向到纪念屈原。因为屈原这种高洁的品性,爱国主义的精神,符合大家的心理需求。其实端午节的核心就是防病、健身。两个方面,正好是爱国、卫生,所以确实端午节应当可以成为爱国卫生日,把这个提倡起来,对提高我们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心理素质,精神品格,都是有好处的。我们一定要让这个假日发挥作用。”

习俗的精髓—“寄情、狂欢”

    要让端午节热闹起来,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并非“无米之炊”。 端午节习俗很多,其中比较类同的有采插菖蒲、悬艾蒿、缠挂端午索、符图驱邪、饮用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姻亲交往、挂香袋、戴香包、比武、击球、采草药、斗百草、荡秋千、熙游避灾、吃五毒饼、咸蛋和时令鲜果等。但这些习俗很多都被人们忽视了,眼下的端午节,最为大众熟知的只有两件事情:吃粽子、龙舟比赛。

    端午节吃粽子,原是端午节的重头戏之一,但眼下的吃粽子,已很少寻见传统习俗的味道了。

    李汉秋介绍,小时候家里都是自己包粽子,包粽子看起来是一个很慢的动作,其实在包粽子的过程中间,就像慈母手中线在缝游子衣的过程之间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包粽子在包的过程中间,融入自己的情感,一种文化,包的粽子不光是自己家人吃,还要给亲戚朋友送去,把过节的气氛熏染起来了,烘托起来了。我们要享受节日文化,弘扬节日精神,使节日成为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历史上北京曾有一枣之粽表示一心一意;二枣之粽寓朋友之间如二箸相交那样配合默契;三枣之粽是祝福禄寿三星照户;四枣粽表四季平安;五枣粽是祝五子登科,高考得中……粽子传的是情!而端午节传承的则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龙舟比赛,是端午节的又一项标志性活动。眼下的龙舟比赛,铺天盖地地大肆宣传、高调招商,比赛看似闹热,实则越来越成了地方政府和商人们自娱自乐的“独角戏”。从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项目日渐发展成了一种专业的赛事,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忽略了民间的大众参与,则让原本起源于民间的龙舟少了一份韵味。

    “我自己家乡老百姓就在河两面,一边龙舟比赛,这边是人山人海,跟着龙舟在跑,一边跑,一边喊加油,这个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或许我们能从李汉秋先生对儿时家乡龙舟比赛的描述中,找到如今的龙舟比赛越来越“曲高和寡”的答案。

节日的精神—“科学、时代”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很多,发展至今有些可能不宜传承了,比如喝雄黄酒(含毒)。但其他一些习俗,还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比如在民间,一直有“端午节期间,百草为药”的说法,在家里挂菖蒲、香艾等,缝制各种内装草药的香囊、佩饰,妇女儿童身上挂的佩饰最多,因此,端午节也是妇女儿童打扮得十分美丽的日子。商家和药店也会配置“香囊”、香扇之类的物品,悬挂叫卖。这样的佩饰,既时髦新颖,又有醒脑清神的功能,深得民众的喜爱。即便是当下,这些节日项目无论是从科学养生的角度,还是从节日娱乐方面看,依然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集中到一起,不就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节庙会吗?!

    如何让端午节成为一个延续民族精神的节日?首要的还是要丰富其内涵,推广其具有生命力的民俗内容,吸引年轻人参与,用新的形式呈现其文化内核,这一点,还需要社会各界达成共识。

    既有数千年文化传统打底,又有现实的防病、健身的核心搭台,如果我们能多花心思把这些千年文化底蕴重新挖掘、开发,何愁端午节过得不闹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俗和诗词中端午的文化内涵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五——端午节(图)
端午节: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
端午节
又到一年五月五,吃棕子看龙舟
弘扬端午精神 继承传统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