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争取领导对自己的培养

培养部属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也是领导者与部属相互关注、相互施加影响的一种互动行为。领导者重视对部属的培养工作,固然是检验一个领导者是否称职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作为部属,能否创造条件,主动争取领导对自己进行培养,则是自己是否有上进心和工作热情的表现。那么,应该怎样争取领导的培养呢?

了解领导需要 什么样的部属

在领导工作中,每完成一项工作。实现一个目标,除了客观因素外,还取决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效率等因素。作为领导者,自然要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能够担当工作重任、让自己放心的部属。虽然每个领导者选人用人的标准都可能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要求,作为被领导者,对此应该有起码的了解。这种共同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踏实工作。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有踏实的作风。踏实,是对每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要求。领导者有了踏实的部属,组织的目标。自己的计划才有实现的基础和希望;有了踏实的部属,才有可能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踏实的反面是浮躁,浮躁是从事任何工作之大忌。部属浮躁,会形成漂浮不实的作风,会使领导者的决策计划落空,最终影响工作大局,因而最为领导所忌。

(二)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只有善于思考的部属,才能准确地理解领导的意图,才会创造性地执行领导于高效地完成本职工的决策。部属善于思考,不仅有助于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还有助于完善领导者的思维结构。善于思考的部属,会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去帮助领导者形成正确的决策,会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去帮助领导者开辟新的思路,会以自己有效的行动去弥补领导者决策中原有的缺陷。高明的领导者会将部属的这种有效思维看作是对自己思维的补充,是自己思维的延伸,并会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一丰富的宝库。

(三)为领导分忧。部属对领导者的帮助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部属在工作一线.是所有计划、决策的最终执行者和具体操作者。大量的工作实践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得部属往往能够提出领导者想不到的办法。虽然这些办法由于受部属自身能力与视野的局限,未必能全部直接用于领导决策,但最起码给领导者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有价值的方案,对领导者开阔视野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再者.领导者身处权力的核心,自然也处在矛盾的焦点和支点上,无论是开展工作的实际需要,还是缓解精神紧张度的心理需要,都要求部属能在关键时刻助自己一臂之力,为自己分忧解愁。

(四)有大局观。大局观通常是对领导者的要求,但并不是只有领导者才需要有大局观,部属也需要有大局观。有大局观的部属,会把自己从事的工作放在整体工作的大背景下去考虑,使之与整体工作相协调,从而不偏离大局;有大局观的部属,做事会‘瞻前顾后”,不会为一己私利而损害整体利益,不会因意气之争而影响单位荣誉,不会因贪图小便宜而使单位吃大亏;有大局观的部属,在从事本职工作时,就会比没有大局观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同时也就具备了被领导培养的基本素质和条件。

(五)有创新能力。部属具备了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更准确地理解领导的决策,还能够在工作中创造出出人意料的业绩,在者为自己的组织、为自己的领导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发展潜能。

(六)善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部属,必然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其综合素质必然会得到不断提高,有助于正确理解上级的精神、领导的意图,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还为自己将来承担更重的职责、取得更大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意缩小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异

领导者性格、经历、学识、专业、能力的不同,决定了其领导风格、领导方法的不同,以及识人标准和用人标准的个性化。同时,各个单位的工作内容、人才结构的现状、部属自身的素质状况等.也是领导者选拔培养对象的重要参考依据。这种情况要求部属必须充分适应这样一种现实,不断自我加压,尽快缩短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争取领导对自己的培养。

(一)适应不同领导风格的需求。领导者性格特点的不同、工作能力的强弱以及对成就感的追求程度,决定了领导风格的多样化,努力适应这种情况,就成为部属应该特别注意的关键环节。比如,作为作风果断的粗放型领导的部属,应注意工作的节奏性,办事要雷厉风行,不拖拖沓沓;作为作风细腻的事务型领导的部属,应注意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力求细致,讲求规范与程序;作为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的领导的部属,应注意在正确理解领导意图的基础上,不折不扣地完成其交办的任务;作为民主型领导的部属,应注意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提合理化建议。应该引起注意并予以充分理解的是,在多数情况下,多数领导者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看待部属,并从中选择培养对象。也许这样的角度一时并不为人所理解,但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客观现实。部属只有适应了不同领导的不同需求,才能够争取到领导的培养。

(二)适应不同工作内容的需求。适应不同工作内容的需求,是指部属在对本单位体制结构、工作结构、工作性质充分了解、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素质特点与爱好,选择好努力的方向和突破口,这样有助于争取领导的培养。比如,如果因自己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还不够熟悉、工作起来还不够得心应手而使得领导者未将自己列入培养对象,就应该积极学习,努力充实自己,靠自己扎实的工作,出色的成绩来赢得领导的重视;如果是因自己所学专业与现在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不对口,而且暂时还无法调整工作,就应该迅速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适应目前的工作,并与自己掌握的原专业结构上的优势进行合理结合,使自己成为具有新的知识结构的人才。总之,要想获得领导的培养,应该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

(三)适应本单位人才结构的特点。在对本单位人才结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准自身进取的角度,在相对薄弱的环节上进行突破并显露出应有的才华,进而作出卓越的成绩,有助于引起领导的注意并争取到领导的培养。如果选择了有众多人才优势的方面去努力,则无异于南辕北辙,自己的优势显露不出来,将会被淹没在人才的海洋中。

(四)让领导者了解自己的特长。领导者看重一个部属并进而培养他的前提是了解他的特长和劣势,否则就谈不上培养。部属要争取领导的培养,就必须适时显露自己的特长。或显露自己的专业特长,或显露自己善于交际的特长,或显露自己长于分析的特长,或显露自己认真细致的优势,或显露自己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写作才能,等等。显露自己优势的方法有很多,要因人而异,关键是把握时机、争取主动、踏实工作。如果自己虽有能力但却不为人知,尤其是不为领导者所知,不但埋没了自己.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单位事业发展也会失去一个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处理好人际关系。在更加注重群众公论的今天,一个人能否得到提拔重用,群众公论与领导意见同样重要。领导者总是看中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好的部属,在一般情况下,他不会顶着众多人的反对去强行提拔一个虽有一定能力但人际关系不好的部属。因为,领导者总是与人打交道的,人际关系不好,仅靠职位、权力是当不好领导的。当然,处理好人际关系自然包括处理好与领导者的关系,而且这一点尤其重要。试想,领导者怎么提拔与自己关系不好甚至经常与自己作对的部属呢?因此,在完成本职工作、作出突出业绩的同时,妥善处理与领导者、同事的关系,就成为部属必须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争取领导的培养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在这个过程中,在几个关键环节上如果处理不好,极易产生副作用。

一是要正确对待争取领导的培养与争取提拔的关系。有些人把争取领导的培养等同于争取领导的提拔,认为只有提拔才是培养。这其实是认识上的误区。提拔固然是培养,但培养却并不仅仅是指提拔。培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安排部属从事某一项工作、临时负责某一项工作、安排学习进修等,都是培养。当然,提拔更是培养。能够得到提拔,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如果将培养仅仅理解为提拔,或者自己没有被提拔就认为领导没有培养自己,不仅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而且,也给自己争取领导培养的行为打上了一个问号。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导致动机上的不纯。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只要领导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就应该认作是在培养自已。要相信,大多数领导是关心部属政治上的进步的,只要自己努力工作,作出应有的成绩,善于抓住机遇,机会总是有的。

二是要正确处理争取领导的培养与跑官要官的关系。在争取领导培养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更多的机会与领导接触,而这种接触如果处理不好,则容易被人误解为巴结领导,是跑官要官。正确对待这一问题,要求部属在争取领导的培养时,端正自己的动机,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把自己的行为与跑官要官区别开来。只要自己的动机确实是为了工作,只要自己的行为确实是在合乎常理的范围内,就应大胆实施,积极进取。切不可单纯为提拔而接近领导,否则,就是不折不扣的跑官要官。

三是要正确处理争取领导的培养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有些人深知与领导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却不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本职工作上下功夫、用心思,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协调”与领导的关系上。他们把领导的培养看作是自己“进步”的唯一希望,工作起来却一塌糊涂,毫无成绩可言;平时热衷于往领导家里跑,投领导之所好,陪吃、陪喝、陪玩;以领导之兴趣爱好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甚至无原则地迎合一些意志不坚定的领导的不良思想意识,出一些馊主意、坏主意,成为腐败的助推器。须知,能否得到领导的培养,关键在于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工作能力是否强、工作成绩是否明显。看不到这一点,自己的行为就无异于南辕北辙,枉费心机而得不到正果。

四是要正确处理争取领导的培养与打好群众基础的关系。注重群众公论,倾听群众意见,增强民主意识,已经成为我们选择干部的重要程序和政策。领导者培养一个部属,不仅要看其是否有能力、是否有成绩,而且还要看其是否有群众基础。如果仅有好人缘,却目无领导,固然得不到领导的培养,仅仅与领导的关系好,而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样也不会得到领导的培养。一个人能否得到重用,不仅领导心中有数,群众的心里同样有一杆秤。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群众关系,工作中注意搞好协调,才能够顺理成章地得到领导的培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驾驭顶牛的部属
工作智慧谈:怎样用好“强硬人”
上司与下属的最佳距离
谈做好本职工作
浅谈领导与领导艺术
新任领导如何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