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承汉字之美 化解汉字危机

  近日,两档关于汉字的节目《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受到追捧。通过公众抽样调查,结果出人意料:汉字听写成年人不如在校生,大学生不如中学生。“提笔忘字”现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有人高呼这是“汉字危机”。当电脑打字盛行、手写汉字渐行渐远之时,我们应该怎样传承汉字?

  这是“汉字危机”吗?

  在为《汉字英雄》节目组做沟通培训的时候,我们就提到“提笔忘字”只是“汉字危机”的一种现象。真正的危机还要严重得多,比如写字难看毫无美感、外来语冲击、网络语泛滥等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出来后,一百多位专家、学者联名质疑,焦点就是本次修订收录了“NBA”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事实上,我们常用的“沙发”、“坦克”等都是外来词音译过来的。我们再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品,有“蜜司”等词,同样是音译的外来词,但是经过时间检验,已经被淘汰。此外,有些网络词粗俗,但网民为吸引眼球或者追求新鲜刺激,纷纷使用,传统媒体甚至也推波助澜,形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汉字危机”是何因?

  “提笔忘字”最直接的原因是电脑录入代替了手写。用进废退,现代人汉字手写能力逐渐退化。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拼音文字电脑录入的过程相当于书写过程,能够记住字形。汉字是表意文字,五笔输入把一个字分成四部份,虽然一般只写局部就可录入整个字,但还有写字的感觉;拼音输入根本与字形无关,主要是选择汉字,对字形的记忆就更模糊。科技进步、工具利用的目的就是减少人的劳动,让人越来越轻松。现在的汉字输入法只会越来越简单,以后可能是语音输入,甚至若干年后更极端,直接心想输入——头脑里想什么汉字,电脑就输入什么汉字。真是心想事成,心有灵犀不点也通。因此,手写汉字从大众角度、从交流角度来看,与我们渐行渐远,不可逆转。

  “提笔忘字”另一原因是中国人阅读少、记录少。据对比分析,中国人比欧洲日韩等国的人阅读时间少。而阅读时作笔记的人也少,将阅读或日常生活、工作的感悟梳理成文的人更少。这些人可能会成为“新文盲”。中国古代读书人少,不识字的文盲占80%以上。今天不识字的文盲少了,但要警惕会识字不会写字的“新文盲”。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只作为思想的转播者和接收者,不一定需要写多少字,识字就行。但作为思想的原创者、思考者,必定需要书写文字。而在任何一个时代,这种人都是时代的精英。我们希望精英越多越好,这是国家进步、民族进步的动力和标志,这就需要国家的大力推动。

  网络语和外来语的冲击是“汉字危机”的又一原因。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在世界上处于贫穷落后地位。大量的科学发现如化学元素、日常用品如沙发等涌进中国,中国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发生改变,从众、媚外心理作用下,汉字危机愈发严峻。近年来,中国经济、军事进步很快,民族复兴需要文化复兴,中国梦应当包括汉字梦。

  “传承汉字”有必要吗?

  有人说“优胜劣汰”,汉字既然不适应时代发展,那就任其自然吧。事实上,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过两次大的危机。

  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通假字的大量使用。比如现在记者采访时作笔记,复杂的字就用简单的同音字代替。如果通假字大量使用,汉字就会向拼音文字发展。后来,古人用形声字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次是五四运动开启的新文化运动,提出废除汉字、汉字拉丁化,最后的折衷方案是简化汉字,利用拉丁字母注音。到今天,海峡两岸关于汉字简化的争议不断,我认为在大陆应该提倡“用简识繁”。简化字只有2235个,单字只有482个,根据偏旁简化的有1753个,因此,书写繁体字虽有难度,但仅认识繁体字就比较容易。

  英语有实用性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但我们中国学生要用十年以上时间学英语(中学6年大学4年),花费了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但绝大多数人参加工作后逐渐忘掉了英语,三五年后不会听不会说不会读不会写。原因是没有使用,因为没有实用性。但我们必须学,因为国家规定,升学要考试。我们对外语都如此重视,我们有什么理由让母语自生自灭呢?都德的《最后》一课,难道不发人深省吗?

  保护汉字传承,不仅仅是国家、民族的感情问题,更因为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抽象符号,它还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统一,有着形音义之美。

  首先,汉字是表意文字。它既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又具有表形表义的功能。它能够跨越时空,沟通南北,联接古今。中国地大人众,方言并存,南腔北调,但我们的文字是统一的,能够畅通交流。有学者认为,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虽有分,但能合,汉字是保持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先生谈到一个事例,孙中山先生当年在日本筹措革命经费时和友人宫崎滔天谈话,因为两个人语言不通,所以用汉字“笔谈”。语言不通,但是写字能看明白,这是我们汉字独特的魅力。我们今天阅读两三千年前古人的文章,还能够认识,也是因为汉字一脉相承。相反,欧洲与中国面积差不多,人口差不多,但多个国家、多种语言、多种文字。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表音文字虽然记录方便,但语音稳定性较差;因此,一种文字,因为随读音而变化,最终就形成不同文字。今天有英式英语、美式英语。今天英国人看莎士比亚时代的文献,也感到难度很大。

  其次,汉字有书法艺术。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既有实用性,又单独成为艺术欣赏的文字。历代经典的书法作品是中国的一笔财富,也是中国对世界艺术的卓越贡献,灵动的线条魅力无穷,吸引着欣赏者的目光,打动的是观赏者的心灵。而书法学习和创作,不仅是艺术美的熏陶,还是修养身心、塑造性格气质的一种方式。古人说“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比如,楷书培养我们沉着稳重、严谨端庄;草书让人激情澎湃、自由酣畅。

  最后,汉字承载着历史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亡国了还可以复国,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无法翻身了。汉字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载体,它的组词造句记载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而汉字本身的造字、演变、发展也最原始的记载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国哲学与文化。古埃及文字发现后,一批专家研究了几十年才破译出来。而中国1899年发现甲骨文,几个专家几年时间就基本识读出来。这就是我们文字的一脉相承。“大”就是正面站立的人,其上加一横或一个圈,表示人的头顶,引申为天;“大”下部加一横代表地面,表示人站立在地上,演变为“立”字。结合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我们认为,“大”、“天”、“立”等字体现了古人“顶天立地人为本”的人本思想。

  

  “教”、 “学”、“改”则体现了教育从娃娃抓起、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思想。“教”字,右边是一个反文旁,是手持鞭子的形象。左边,在篆书中,上边是两把“X”,即爻字,表示知识,左下是“子”,表示小孩子。这个教字,就是手持教鞭,把知识交给小孩子,反映了古人“教育从娃娃抓起”“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思想。“学”字是简化字,源于草书,在繁体字中,它的下部是子,表示学习的人主要是小孩子。上边是两只手和一个“爻”字,表示手把手学习知识。而“改”字,左边本为 “巳” 字,也表示小孩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小孩子犯了过错,用鞭子给他教训,使他认识到过错并改正。到东晋王羲之的楷书中,“教”字就是今天的写法了——左边为 “孝” 字。一方面是将会意字改为形声字,以孝作声旁;另一方面,则是古人认识到,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做人首先就要尽孝——百善孝为先。无论是《论语》、《孝经》、《三字经》、《弟子规》,都强调“孝”。这种尽孝思想还反映到古人对羊和鸦的认识,因为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因此,从“羊”的字,基本都是美好的、褒义的,如美善祥,而雅本义是鸦,现在表示高雅、文雅,也是褒义。

  

  “传承汉字”有何途径?

  一是重视书法课:写字课重点在把字写对,书法课侧重于把字写美。国家已经作了要求,各级学校认真落实,各级老师带头学习,书法教学氛围必将形成。

  二是增加汉字源流课: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知道这个字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演变的,从而感受到汉字生动有趣,有历史,有文化,进而在内心认可敬重古圣先贤的智慧。同时,要从体系上认识汉字。如果孤立学习汉字,劳神费力。汉字是有机的整体,要在掌握基本字根的基础上,增减组合,循序渐进,逐步掌握汉字大家族。《说文解字》有象形字264个,高明先生认为汉字字原为160个左右,我们《读字》认为掌握240个核心字根,480个二级字根,应该轻松愉快。

  三是汉字内涵美:通过“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典故,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字义之美,从而正确用字。这可以与古诗词的学习欣赏相结合。

  寓教于乐、公众参与是传承汉字之美、化解汉字危机的最好办法

  《汉字英雄》热播,根本原因就是寓教于乐,公众参与。在给《汉字英雄》节目组沟通培训时,我们建议:要注重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如果纯粹学术性,观众不感兴趣,只是无效传播;必须寓教于乐,才会引导观众看下去,从中受益。如果纯粹趣味性,那与歌舞选秀有何区别?如果缺乏学术支撑,节目收视越高,误导观众越严重。可以通过主持人或嘉宾的解读,以神话、历史、文化将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节目就会有生命力。这也是我们用十年时间撰写《读字》一书追求的目标。节目组设计的汉字十三宫创意非常好。那么,十三个字一组的选择就非常重要,应该围绕一个字根或主题,难度递加,循序渐进,便于嘉宾或主持人延伸文化内涵。

  汉字研究是文字学家的专长,汉字使用和传承则需要公众参与。只有学术研究的成果服务于大众,这种研究才更有价值。专家与公众共同努力,必将化解汉字危机。

    (作者简介:谢飞东,男中国古琴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公益书画院特聘艺术家、重庆书画社成员、涂山琴社社长。聂晖,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古琴学会会员、亚洲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兼书画委员会秘书长,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造型艺术中心副主任,重庆书画院创作部副主任,南岸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危机意识中拯救我们的汉字
“新文盲”只会敲键盘不会写字 电脑惹的祸?
电脑用多了,提笔就忘字,一写就错的100个汉字,你也试试!
每日一课全新视觉一学就会,五笔书法楷书入门第10课
教师培养应把好写字关
书写危机还是教育危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