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孝”与“顺”的关系
 浅析“孝”与“顺”的关系
 【摘要】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子女孝顺父母,既要做到物质上的“孝”,还要做到精神上的“顺”。 笔者认为,“孝顺”父母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愿不再是挂在我们每个人嘴边的一个生硬汉字,而要成为对父母最直接最温暖的行动。中国有句最传统的民谚“养儿防老”,就是指父母含辛茹苦抚养子女,目的之一就是等自己失去生活能力的时候,希望子女能够孝顺自己。更希望子女对他们的“孝”能体现在对他们的“顺”上,“孝”则是“养”,就是“赡养”,即从物质上奉养和悉心照料,“顺”指顺从,即在尊重的基础上不违背其意志,让父母在晚年生活中得到应有的精神慰藉,这也是子女对父母尽孝道最基本的要求。

先说“孝”字:

是子女对父母生前的厚养父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享受子女的关心和照顾,确保父母有房住有饭吃,在父母身体不适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体贴,而不是面对父母长眠的躯体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嚎,道出自己无尽的遗憾和悔恨。也不是在父母去世后办丧事时的奢侈攀比,铺张浪费,鸣放礼炮,大讲排场,在亲友面前为死去的父母焚烧用纸轧制的高档空调,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用这种方式充孝道,装孝心,请问那边有电吗?徐话说;“祭而丰不如养之厚”,要想对父母尽孝,不必等到父母逝世后大操大办,“生者如过客,死者如归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死如灯灭,人死了,就归于自然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子女要让父母在世时,“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宁静”。对父母尽 “孝”则是对父母在有生之年的“厚养”。这才能使对父母尽孝的方式更有意义,更实在。

也是的体现。百善孝为先。人若不孝,何谈有德?孝不仅是孝敬父母,而是用这种心态去面对社会上所有的老人。有孝才有德,有德才有资格去做人。可是,现今社会仍然还有不孝之子将父母断然抛弃,让他们孤苦怜仃艰苦度日。笔者清明节回老家给父亲上坟,听说本村有一位80岁老翁因喜欢唠叨被儿子儿媳打断胳膊,听之愕然。还有的子女因为父母地位卑微耻于与其为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认双亲;为了照顾自己的家室妻儿对老父老母不闻不问……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听到的事情,真的令人寒心。笔者认为,父母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他们都把半生的心力用在了抚育我们身上,嫌弃父母是一个在“德”字上严重出了问题的人,一个对父母无德的人也谈不上“孝”,父母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有爱,那么作为子女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国家……“孝”是决定社会和家庭和谐的主要因素。

是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记得在某个电视屏道看到过一则公益性广告,广告内容是一个小男孩看见妈妈为奶奶洗脚,他也端来一盆水,对妈妈说;“妈妈,让我为您洗脚吧!”看到这么小的孩子竟有如此举动,广告中里的妈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所有看到过这则公益广告的人,都会感觉到“孝”字的温暖和美好,也会被母亲言传身教的精神所感染。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再谈“顺”字:

“顺”是顺从老人的意愿。顺从绝不是逆来顺受。现今社会父母的意愿并不是封建社会的那种包办子女婚姻、干扰子女从业、增加子女负担的父母,他们认为的“顺”就是子女给予的精神温籍,是工作之余能回家看看,给他们道上一声平安,端上一杯热茶,父母并不在乎子女能给他们多少钱,也不需要子女把他们打扮得如何雍容华贵,他们不需要山珍海味和豪宅,他们只想感受子女对他们的一点点关心 。

笔者认为封建社会对父母的孝顺是愚孝,是绝对的顺从。子女像是父母的产品一样。比如圣人说的“父母在不远游”、“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就很有些束缚子女的发展,后来发展到极端的二十四孝更泯灭了子女的个性发展,“存天理,灭人欲”了。包办婚姻、遵守祖制等等。更有甚者,把“献子尽忠”的故事当正面典型褒扬。除了“忠在孝先”外,古代的顺是凌驾于人权乃至法律之上,父亲打死儿子虽然也小有惩罚,但绝不会到“杀人偿命”的程度,社会舆论也是认为天经地义的。不难发现,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子女们忙于工作、学习、应酬、往往容易忽视对父母的看望问候,使父母因得不到亲情满足而心情苦闷,丰盛的物质供养也同样无济于事。只有“养情”、“敬亲”相互结合,才能真正体现“顺”的精髓。

孝敬父母,物质上的供养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对父母不尊敬,给父母脸色看,甚至对父母训斥、打骂,即使供给父母的是锦衣美食,也不能叫做孝顺。因为这样的供养就如同嗟来之食,只会使父母在精神上受折磨。顺必须包括对父母的尊敬。孔子就特别强调“敬”在孝道中的地位,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供养父母和喂养犬马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敬”。只有尊敬父母,才能称为孝。父母快乐是一种精神状态,要使父母快乐,关键是不要让他们受气、生气。为此,一定要注意满足他们精神生活上的需要,特别是对亲情的需要。老年人最怕孤独,特别重视亲情,希望子女能常回家聚聚,享受天伦之乐。当然,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子女们忙于工作、学习、应酬,往往容易忽视对父母的看望问候,使父母因为得不到亲情的满足而心情苦闷。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当我们真正经历了世事的沧桑,真正懂得了父母的伟大,想好好孝顺父母时,也许他们都已经老了,我们想带着父母去游名山大川,他们也走不动了,想让他们吃山珍海味他们的牙齿也掉光了,想和他们聊天他们的耳朵也聋了,当上天把父母夺走的那个时刻,我们纵有千言万语想和父母聊他们也听不到了,人生能有几回?花点时间陪父母说话,抽点时间陪父母旅游,让父母的脸上多留点笑容,让他们的内心感到快乐,这就是对父母的

如何能让“孝”和“顺”成为一首和谐的乐章已成为现代社会条件下孝行所应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孝”和“顺”就如“国”和“家”是永远分不开的主题,只有儿女孝顺了,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繁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道[1094]-[394]为什么中国要刻意的强调孝顺?
如何成为父母的骄傲:从弘一法师的智慧中寻找孝顺之道
这种孝顺父母的方式是“祸害”:孝顺不是盲目顺从,别害了自己
为什么要特别突出孝顺?
“啃老”取代“孝顺”,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关键问题有这三点
什么是“孝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