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营造客观理性的网络批评氛围 ——关于文艺评论的几点思考之二
营造客观理性的网络批评氛围
——关于文艺评论的几点思考之二
2014年11月26日 00:17:50
来源:求是网     作者:尚文
网络时代,众口难调。近期《星际穿越》大热,与之相关的影评、时评随之而来。舆论普遍将影片定义为“烧脑”、“硬科幻”的年度大作,很快便成为网络的热门话题。有的影评人在如潮的好评中指出影片在叙事节奏等方面的不足,确实反映了部分观众的观影体验,却被影片的“铁粉”斥为是“以打压、挑刺来彰显自己的学识”。评论是作者与读者互动的重要途径。这篇影评的遭遇不是个例,不少文艺评论都面临着类似的情况。有读者认为,只从评论文章中读到作者“苛求完美”的“主观臆断”;有的读者则认为大部分评论文章中充斥着“故作高深”的“傲气”。评论固然要高于创作,但不要高高在上。在高处站久了,难免不接地气。那些被批评的评论文章,不是观点站不住脚,而是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一个事实,即文艺批评的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们获取文艺经验、接受文艺观念的途径更多了,方式更加便利,与之的思考也更加深刻。某些文艺评论被围攻批评,恰恰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特点。在网络的舆论场上,任何言论都可能会引发海量跟帖、长评,其中虽不乏观点碰撞,但争辩到白热化阶段也难免会场面失控,不仅伤害了他人,严重污染了网上社区环境,还会造成非理性情绪的蔓延,淹没了客观公正的声音。固然,“一团和气”不是良好的批评生态,但是“一评就跳,一评就骂”更不是批评的正常氛围。每个人都是网络环境的营造者,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信息具有相对不可控的特点,这就要求每位网民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观点时更应多思、慎行。
另一方面,对于文艺评论工作者而言,网络时代更需要因势而变,思想观念需要转转弯,创新创造文艺批评新形式的工作是重中之重。一些用概念词汇堆砌起来,通篇浏览却一句也“看不懂”评论不免惹读者嫌弃。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的长篇大论似乎已经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高高在上”的高姿态更要被网民嗤之以鼻。传统评论在内容、方式、语言上已存在一定的不适应。而网络上有很多更优秀、更接地气的文艺批评作品,值得传统评论学习。网络评论要想把握主动权,重在及时主动抓热点,发出准确到位的评说,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于传统评论的各项要求,结构合理、论点突出、论据充分、逻辑严谨等对于网络评论依然适用,却要更加注重语言风格的创新,内容深入浅出,篇幅短小精悍,使用一些网言网语、快人快语,更贴近广大读者的浏览习惯,在引导网上舆论、宣扬正能量方面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表达观点看法,也正是因为人人都渴望发声,社会才更需要营造一个客观理性的网络批评氛围。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是文艺批评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而另一方面,其实所有网民都可以成为不良评论的监督者,对于那些观点看法不合就马上翻脸咒骂的网络暴力、反对所有观点的“自我中心论”、随波逐流“没有内容的追捧”,以及“为了批评而批评”的声音,相信网民读者心中自有分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周 | 铁肩担道义,中国网络文艺批评的守望与担当
当批评遭遇微博
《中国诗歌观察》标题版(第37期)
融媒时代文艺批评的话语阐释与公共空间构建
刘巽达:中国鲜有“当面商榷”空间
好的批评,一定是带着“体温”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