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生建设造就幸福

民生建设造就幸福

    2014 年12 月18 日晚,在位于北疆的六师新湖农场新旺社区的“舒闲阁”农家乐内,送走最后一批客人之后,职工邱决青和妻子商量着重新装修农家乐的事。

    “一年下来,农家乐挣了20 多万元,我想用这些钱把店面再装修一下,生意肯定会更红火。”邱决青对妻子说。

    而在南疆的十四师二二四团,八连职工康清也在和妻子开着“家庭会议”。

    “咱家的红枣估计能收入30 多万元,我想买辆车,就买20 万元左右的吧。”康清对妻子说。

    辛苦一年,远隔千里的两位职工对于收入的安排,有着不一样的打算,但当问及对2014 年的最大感受时,答案却是一样:“日子过得幸福!”

    幸福,成为和邱决青、康清一样的兵团职工群众2014 年最常提及、感受最深的热词。

    回顾2014 年,兵团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理念和以民生建设为突破口的方略,找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结合点、着力点,出台一个个惠民政策,建设一项项民生项目,向偏远地区、困难群众、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倾斜,努力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在书写中国梦兵团篇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十件实事”件件贴心

    “以后冬天再也不用生炉子了,家里有暖气。住进这样舒适的新楼房,我觉得像在做梦。”2014 年12 月10日,三师伽师总场八连残疾职工阿里木·玉买尔高兴地说。

    阿里木·玉买尔在2014 年年底搬进了团场的廉租房,和他一样不再为“生炉子”而烦恼的,还有该团的126户困难职工。2014 年,伽师总场共建成716 套廉租房,该场还出资140 余万元对第一批交付的127 套廉租房进行装修,确保水、电、暖等基本生活设施齐全,让困难职工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住进楼房不算啥,住得舒心才算好。”2014 年11 月21 日,晚饭后在八师石河子总场北泉文化广场散步的职工甘守伟说。

    2014 年,石河子总场北泉镇出资近1800 万元建设了两个休闲广场,出资1400 万元新建了三个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在38 个连队和15 个企事业单位都建起了“农家书屋”、远程电教室、文化活动室和健身广场等,并配备了活动器材,让职工群众搬进楼房后的生活丰富多彩。

    城镇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提升……2014 年,兵团连续9 年为职工群众办“十件实事”,涉及十大类60 项建设内容,计划总投资341.88 亿元。

    截至目前,60 项实事全部顺利实施,累计完成投资383.9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2%,其中24 项实事超额完成任务。

    数据无声,却是有力见证。一件件贴心实事的实施,温暖了兵团职工群众的心。“民生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职工群众,是实施‘十件实事’的意义所在。”兵团发改委副主任闫海燕说。

    精准扶贫筑梦前行

    “ 我的扶贫羊又下羊羔了,照这样下去,不出两年我就能脱贫致富了。”2014 年12 月18 日,望着羊圈内欢快进食的羊群,买买提·土拉克激动地说。

    买买提·土拉克是三师四十五团四连职工,家中人多地少,生活一直窘困。2014 年年初,四十五团向兵团和三师申请专项扶贫款,扶持像买买提·土拉克一样的22 户维吾尔族职工。

    为了加强对扶贫羊的管理,使扶贫工程早日见成效,四十五团四连按照团党委给出的扶贫金额、扶贫户数、专项资金管理、卫生防疫等相关条款,以与土地担保挂钩、担保人担保的形式分别与养羊户签订了扶贫羊养殖协议书,每家必须拥有5 只以上体格健壮、品种好的生产母羊,确保扶贫羊成为带动职工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

    买买提·土拉克申请到5000 元扶贫资金,买来10 只带羔生产母羊。一年过去了,在连队扶持和买买提·土拉克的精心管理下,他的羊群已经发展到25 只,脱贫致富的生活触手可及。

    精准扶贫,筑梦前行。2014 年以来,兵团以南疆三地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团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为重点,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兵团各级已投入以贷款贴息为主的精准扶贫资金2 亿多元,预计带动2 万多贫困人口增收。

    为了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兵团加快推进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完善兵团、师、团场三级贫困信息管理机制;鼓励和支持以规模化养殖、设施农业、农机服务等为主,依托农业公司、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贷款贴息、入股入社等形式把扶贫资金变为贫困户的股份、产业,推进扶贫资金到户到人。

    此外,兵团还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完善“产加销”“种加养”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吸纳和辐射带动职工的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贫困人口参与面和参与程度。

    许多职工一心脱贫致富,但苦于没有技术。为此,兵团还采用“技能+产业+就业”的扶贫帮困模式,支持师、团场建设了一批项目;组织实施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技能振兴计划,开展特色种植养殖、特色园艺、食品加工、手工制作等实用技能培训。2014 年,兵团组织开展转移就业培训2.8万人次,完成少数民族示范性就业技能培训4200人次。

    病有所医病有良医

    2014 年11 月26 日,在四师七十四团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办公室内,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派驻七十四团医院的医疗专家许辉,通过远程网络会诊系统,与有关专家联合会诊,为患者确定诊疗计划。

    “以前七十四团医院没有远程会诊设备,一些疑难杂症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很多病人不得不转到伊宁市治疗,现在这些情况不会再发生了,这都要归功于兵团、师医院与团场合作开展的医疗服务试点工作。”许辉说。

    2014 年4 月以来,为了解决兵团艰苦边远困难团场卫生人才匮乏、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民生问题,确保基层职工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兵团、师医院与团场合作开展了医疗服务试点工作。

    截至2014 年年底,兵团、师医院与24 家团场医院完成合作,试点医院门诊量较2013 年增长20%至80%,住院病人量增长50%,转院率下降50%。

    此外,兵团还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兵团特色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完善覆盖师、团、社区、连队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2014 年6 月,六师奇台垦区(模拟)医疗集团项目正式启动,这也开始了师、团场、社区、连队医疗一条线的探索实践。

    该医疗集团以六师奇台医院为核心,整合奇台农场医院、红旗农场医院、北塔山牧场医院3 所团场医院,4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37 个连队卫生室,服务六师东线团场7万余名职工群众,辐射昌吉回族自治州东部三县的52万人口。

    截至2014 年10 月底,六师奇台垦区(模拟)医疗集团共选派医务人员190 人次下基层巡回医疗36 次,基本实现了“让设备转起来、让人员动起来,让资金活起来,让职工群众看病更方便”的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兵团对口援疆建设全面推进 222个项目已完工212个
新常态下兵团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六)
2016第十届中国医师奖
【关注】2019年省政府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你最关心啥?
昆仑山上“驴背医生”姜万富
【职工文苑】】有一个叫“万岁的地方”-----红星二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