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仁不让于师”究竟何意?

“当仁不让于师”究竟何意?

丁启阵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当仁,就是仁义当前,急着要付诸实施,马上加以行动;不让,不退让,按照自己想法去做;师,有三种说法:老师,众人,死亡。

因此,本章可有三种解读:

一、如果有仁义之事急需行动,即使老师不同意,也要勇敢地去做;

二、如果有仁义之事急需行动,即使众人都反对,也要勇敢地去做;

三、如果有仁义之事急需行动,即使有死亡危险,也要勇敢地去做。

每一种解读都有道理,都说得通。因为,意思一样:都强调仁的重要性,为了仁勇往直前。所不同的,是参照物。

第一种说法,大概相信的人是最多的。可以理解为,孔子在鼓励弟子,勇于为仁付出,勇于实践仁义主张,不必一切都遵从老师的意见。

第二种说法,孟子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反躬自问,如果正义在我一方,纵使千万人阻挠,也要勇往直前),可为佐证。

第三种说法,上一章“蹈仁而死”,屈原《怀沙赋》“知死而不可让兮”,均可为佐证。

三种解读,从意思上说,都对;但从行文一致性上说,孔子本人的意思,大概是第三种。

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篇》谈到楚国大臣子反答应跟宋国结盟的事情时说的一番话,可以作为例证:子反到宋国考察,听说宋国有人吃人的事情,非常吃惊,无比悲伤,他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此,“心骇目动而违常礼”。董仲舒于是评论道:“礼者,庶于仁文质而成体者也。今使人相食,大失其仁,安著其礼?方救其质,奚恤其文?故曰当仁不让,此之谓也。”都发生人吃人的事情了,当然不能无动于衷。

小学时代听老师讲故事,说:从前有个老学究,有人跑去向他报告,他家失火了。这老学究一听到这消息,跳起来就跑。可是没跑几步,突然想起孔夫子关于礼仪的种种教导,又停下来,返回原处。整顿衣帽,肃穆神情,倒剪双臂,踱着方步,往自家方向走去……这老学究,显然是没有读通《论语》,至少是没有读懂本章“当仁不让”四个字的意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注释 当仁不让
孔子五哭:我是天下被误解最多的人
易经中“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先庚三日和后庚三日”的几种说法
2024年比较特殊,无春年遇上闰年,3件事不宜做,看农谚怎么说?
哇,换种说法,瞬间提高说话腔调了!
【论语】宪问篇(20)脸皮厚的一定是小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