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赔偿扩大范围是法治应有之义

精神赔偿扩大范围是法治应有之义

如果因为法律未明文规定,就将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非刑事司法赔偿之外,无疑是人为割裂了人身权受损的法律属性,也让人权保障因案而异,标准混乱。

近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根据国家赔偿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针对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作出统一规范。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解释》首次对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作出规定。

在公共舆论场上,司法赔偿总是与刑事错案紧密相连,但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也有错案存在。只不过,这些错案给当事人带来的权益损害,多为财产损失。与生命和自由相比,财产的确显得没那么重要,但这并不表示,就可以轻视或忽略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要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决定了,不论大案小案,不论刑案还是民案抑或行政案件,都得依法求诸正义,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以往,之所以未对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作出规定,是因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侵犯人身权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可是,非刑事司法赔偿中,有侵犯人身权情况的,怎么办?

从法理上看,若有司法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实施违法拘留、殴打、虐待等行为,在侵犯公民人身权上造成的损害后果,并不亚于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的损害后果。如果因为法律未明文规定,就将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非刑事司法赔偿之外,无疑是人为割裂了人身权受损的法律属性,也让人权保障因案而异,标准混乱。

由此,非刑事司法赔偿虽然以财产损害赔偿为主,但司法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侵犯公民人身权的,也应当对人身损害予以赔偿,这其中当然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解释》将精神损害赔偿首次引入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实则符合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精神,也与精神损害赔偿不断扩大相一致。

从中国法制恢复重建以来的历史看,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认识,经历了全盘否定,到有限放开,再逐渐扩大的过程。过去有法学家认为,人的精神是无价的,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所以也不能用金钱来赔偿。但是,因国家权力使用不当而对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对受害人的打击往往比经济损失更甚。

国家赔偿若不涉及精神层面,则无法起到补偿和抚慰受害人的作用,赔偿的意义、效率都会大打折扣。民事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率先破冰,之后,刑事司法赔偿也引入了精神损害赔偿。如今,精神赔偿又被纳入非刑事司法赔偿实践,这必将有利于促进公正司法,让司法人员更加谨慎地使用权力,更加兢慎地履行职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高法:诉讼中法院违法致严重后果 应付抚慰金|违法|民事诉讼|赔偿
最高法规范非刑事司法赔偿 首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
论我国国家刑事赔偿制度的立法不足及完善
刑事附带民事制度“刑”“民”冲突之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司法赔偿案件适用请求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