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瑶医学

---从传说探源

    我国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如伏羲、神农、盘瓠、黄帝、尧、舜等,是某一特定时期整个原始人群在生产生活实践“播五谷,创医药”的概念化代表,是早期人类智慧的代名词。瑶族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

    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瑶族,其医药肇始于原始社会时期,“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当时的人们集体采集、集体狩猎的生活劳动场景。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在生产劳动的同时,在长期同自然猛兽、灾害、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即开始了医药活动。如在外出打猎时,脚不慎被尖石所伤,由于偶然机会,坐在了某种草上休息,并发现这种草会加快伤口的愈合而使植物药得以萌芽。又由于当时他们不知道何种动物可食、哪部位可食,经过多次尝试,便从此开始以动物的脂肪、血液、骨骼或内脏等作为治病用的动物药。到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采矿和冶炼时代的到来,矿物药则相继被发现并被摸索总结出来。在《通鉴外记》中有“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淮南子•修务训》也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这些描写都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人类最初的医疗活动及认识药物的实践过程,尽管是那么的偶然与肤浅,但这正是人类医药最伟大的开始。

    因此,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中华民族医药作为伟大的人类遗产,在其有关医药起源的神话流传中,形象地反映了包括瑶族医药在内的中华民族医药的起源,也反映了人类早期医药活动的概貌。

---从山歌探源

山歌在瑶族文化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源远流长。瑶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在田间原野或家居木楼,还是在生产劳动或谈情说爱时,常常能传出悠扬悦耳的歌声,尤其逢年过节,寨寨摆歌堂、设歌会,男女老幼,直抒胸意,唱个通宵达旦。

    现在广西的许多地方都流行着一些有关瑶族医药的山歌,虽然其流传的时间有多久已无从考证,但从字里行间中,我们仍可窥探到瑶医药的博大与精深。

    广西的都安瑶族自治县一带就传唱着有关三介公的歌谣。三介公在当地人民的心中是一位品德高尚、除恶扬善、医术出神入化的医圣形象。现经人在民间收集笔录整理如下:“三介公,三介公,神奇故事传到今。要知介公有何能,听我细细说分明:明朝广西都安县,山乡有个内蒙村。内蒙山水堪称罕,九龙朝水在山中。龙尾远在大明山,龙头正好在内蒙。村中有个李秀才,新婚姐姐韦秀珍。夫妻恩爱如胶膝,日子过得甜津津。来年正是戊申岁,秀珍有喜孕在身。四月初八将分娩,兰房酣梦见仙翁。鹤发童颜持仙杖,走到床前说一声:“恭喜奶奶福星到,送你娘子一仙童。”说毕化作一仙气,悄然不见影和踪。韦氏醒来儿坠地,宝宝正是子时生。当初取名李三介,不幸父病早归阴。丢下孤儿和寡妇,随母再醮嫁姓冯。嫁到冯府家富贵,送拜孔圣读诗文。头年先读幼学书,次年又读到孝经。三年再读到周易,满腹书诗好聪明。昏官当道庶民苦,苛捐重赋不聊生。冯家传到这一辈,田园丧尽家业空。三介被迫辍了学,十分辛苦九分穷。家中贫寒难度日,舍命进山砍柴薪。本是仙童来转世,生来力气尽超人。三介家中虽贫苦,却有助人慈善心。老弱病残乐照顾,送柴送水问寒温。富家有钱交税赋,三介卖柴纳捐银。整天挑柴肩膀肿,衣袖擦汗烂纷纷。荆棘勾衣撕成片,刺凿脚板密丁丁。高山矮岭皆踏遍,唯有须眉未攀登。独自出门抬头望,只见仙山树森森。夜间就寝自思量,决意明朝上一轮。家穷无鸡来报晓,才睡一觉便起身。找起扁担念三祖,暗中护佑保无凶。到了山脚天未亮,歇息片刻待天明。迷迷糊糊便入睡,梦里飘来一仙翁。鹤发童颜持仙杖,对着三介说几声:“三介三介你记住,天明速爬上顶峰。毒蛇猛虎你休怕,悬崖峭壁你莫惊。山上八仙等着你,送你法宝显神通。”说罢举杖推三介,醒来已不见仙翁。想起似梦又非梦,仙翁言语记犹清。此时东方已发白,急急起步进山林。只见林中贼一伙,劫得财物把脏分。包袱露出绸和缎,囊中倾出金与银。忽见三介彪形汉,惊慌失措丧了魂。忙将脏物分作九,抽出一份给介公。三介空笑手不接,转过身去不领情:“劫人财物终有报,日后查获罪不轻。不义之财我不取,宁愿砍柴守清贫。作贼一时得富贵,子孙后代坏名声。”贼人见公心不动,卷起脏物自逃奔。三介离开众贼人,迈开大步往上登。爬了一坳又一坳,三介登上第一峰。站在山顶极目望,仙山景致果迷人。层峦迭嶂收眼底,须眉磅礴气势雄。三介看到正入迷,蓦地吹来一阵风。接着林中一声吼,跳出斑烂猛大虫。嘴似血盆眼如盏,张牙舞爪扑介公。介公念及仙翁语,毫不畏惧勇气增。跌身躲到大树后,大虫首次扑个空。三介退到绝壁上,身后悬崖万丈深。大虫顺势再一扑,三介危急无路奔。舞起扁担猛一扎,正巧扎对虎眼睛。老虎负痛回头窜,三介猛抓虎尾不放松。霹雳一声虎消失,青色彩带握手中。彩带绣有龙和凤,三介看得出了神。再爬一坳又一坳,不觉到了第二峰。忽闻草中沙沙响,桶粗大蟒又临身。张开大口咬三介,介公扁担尽力抢。“卟嚓”一声扁担断,忙抽柴刀砍蛇身。蛇身好似石头硬,柴刀断口冒火星。巨蟒紧把三介绞,三介紧紧抱蛇身。人蛇翻复直打滚,不时三介竟昏迷。醒来不见蛇身影,一条奇棒在手中。上书三字“须眉棒”,三介紧握以防身。此时腹中咕咕叫,又饥又渴腿难伸。忽闻叮咚泉水响,犹如枯苗遇甘霖。俯身痛快饮个够,又拖倦步慢爬行。过了一坳又一坳,终于来到最顶峰。三介无心观风景,急觅凉处养养神。偶然发现一山洞,不顾一切往里奔。洞中别有新天地,无奇不有睡朦胧。忽见走来一童子,轻唤一声三介公。“八仙洞府召见你,快快跟我进洞厅”。三介随后往里走,八回九转喘气盈。到了洞厅抬头看,八仙端坐云中床。三介见了忙脆拜,“上仙叫我有何因?”八仙见是三介到,示意果老来点明。果老开言问三介:“一路收获也顺风?”三介如实回答道:“一路收获也不轻。砍柴梦见一老丈,嘱我取宝上仙峰。山脚碰见贼八个,分我绸缎与金银。不义之财我不取,免得遗臭万年春。第一峰上斗猛虎,幸得彩带系腰中。第二峰上搏大蟒,须眉棒子归我承。”八仙仰面哈哈笑,“不愧是我门中人。见你人间心地善,有意收你入玄门。果老托梦把你引,果然艰险不畏惊。我们装作贼一伙,你意不被财迷心。虎尾原是五彩带,须眉棒子本蛇身。彩带又名“如意带”,仙棒能缩又能伸。彩带棒子皆法宝,能治百病转康宁。如今再送仙桃果,吃后脱胎仙气通。再送一本金字书,念动真言神鬼惊。六六三十六变化,件件法宝显神通。时刻法宝随身带,你在人间救众生。待你百年功满后,神灵超度脱凡尘。”八仙说完猛力推,三介梦里着一惊。醒来不见八仙面,金书仙桃在怀中。说来似梦原非梦,八仙言语耳中鸣。一口吞下仙桃果,未曾开口气已通。飘飘然然往回走,不时已回到家中。自此每天持法宝,走村串户救病人。病人患处缠彩带,又照金书念咒经。仙棒轻轻敲三下,病人康复倍精神。骨折脚跛皆能治,几许病人转回春。浮肿病人重康健,多年瞎子见光明。首先治好本乡土,后来远近都闻名。西北传到贵州省,东南又传到广东。都安有个恶知县,忌贤妒能起毒心。耳闻三介有法宝,遂起恶谋害介公。执笔写书奏皇帝,诬他得道成仙翁。说他有心夺皇位,世间百姓尽归心。皇帝闻报心惊动,调兵遣将来捉人。三千兵马齐南下,浩浩荡荡到县城。来到县城忙询句,“不知三介在何村”。县役引路奔内蒙,正值三介要出门。官兵见了齐拥上,不容分说就行凶。为首将介公扳倒,众兵按压不得松。手足上了镣和铐,脖颈枷锁又上身。惊动乡中众百姓,齐为介公来求情:“介公治病行人道,今得何罪犯朝廷?”为首头目露凶相,皮鞭抽打众黎民:“朝廷钦犯关紧要,解往京城判重刑。刁民胆敢来拦路,叫你身首异处分”。“我医病人无罪过,自有苍天见分明。到了朝廷有公论,你们诸位别挂心”。介公说完昂头走,背后跟着众官兵。解经旱路恐逃脱,登舟扬帆顺水行。沿江百姓都愤慨,怎奈无力斗官军。望公背影随波逝,掩面哭泣泪淋淋。六月初六捉公去,八月初三到京城。皇帝上朝开御审,传旨提公进龙门:“大胆三介敢造反,妖法惑众反朝廷。久想称王夺帝位,世间百姓尽归心。从实招来休抵赖,若有隐情法不容。”介公站着却不跪,装作耳聋不出声。问公不应皇发怒,令押市曹斩顽凶。介公暗中念咒语,刀砍不入冒火星。刽子倒跌三丈远,跌得头破血淋淋。监官急忙去回奏,文武百官尽皆惊。皇帝闻说龙颜怒,令取宏钟火映天。油愈浇来火愈旺,又加柴火又扇风。介公闭目念咒语,件件法宝显神通。白日仍在钟内坐,夜却回乡医病人。文武百官私议论:“此公定死尸骨溶。”烧了三天揭开看,介公两颊仅微红。帝叫搬来铁火炉,烧红铁棒令公吞。介公啃铁如啃蔗,百官见了尽皆惊。公吃一半留一半,顺手便抛给帝君。皇帝见状忙问道:“此公到底是何人?”三介俯伏阶前诉:“小可广西一平民。家穷无钱交税赋,上山砍柴纳捐银。因上须眉遇八仙,赠我法宝救病人。骨折跛脚皆能治,几许残人病回春。浮肿病人能康健,多年瞎子见光明。并非妖法来惑众,怎敢称王反朝廷。”皇帝闻此沉言道:“不知你言假或真?”忽报开封表章到,开封瘟疫正盛行。平阳官道无人走,十亭人口死九亭。皇帝闻言大惊骇,心慌意乱失了魂。吏部尚书忙奏道:“臣中一言谏朝廷。介公既称法宝妙,何不遣你救苍生。”皇帝闻说龙颜喜,宣押三介逐瘟神。介公被押离金殿,不日来到开封城。市面萧条无商贾,不见炊烟冉冉升。开封知府伏公案,想救黎庶心如焚。爱民如子急无措,连日茶饭俱无心。闻报京师神医到,喜出望外忙礼迎。迎到内衙方坐定,献茶献水敬如宾。茶罢忙问介公道:神医何药救子民?”介公答言知府道,“天机不可吐真言。老爷备缸卅六口,擦净焚香在其中。搬到花园空地上,待我前去制仙霖。”不久一切皆齐备,急请介公到园亭。只见介公持仙棒,踏着彩带念咒经。忽闻空间隆隆响,四海龙王现云中。介公见了忙跪拜,龙王滴涎缸缸盈。先将彩带拂三遍,又将仙棒搅三轮。缸缸画符各一套,龙涎变成“驱瘟灵”。知府张榜遍晓喻,分派灵液救病人。万民传闻有灵药,八方云集到省城。知府衙前人如海,个个取得药一瓶。病者将药吞下肚,腹中劈啪响几声。顿时吐出黑痰水,色似浓血臭难闻。顷刻浑身觉清爽,健壮如初脸红晕。百姓欢呼声似浪:“华陀扁鹊又重生。”人人感戴公恩义,争送锦旗献钱银。介公分文皆不受,跟随官兵返京城。知府具表亲面圣,颂扬介公法宝灵。皇帝见奏龙颜喜,传旨令公进龙门。介公上殿忙俯伏,三呼万岁面朝君。皇帝点颌忙赐坐,“卿家法宝果真灵。开封妙制神符水,驱除瘟神建头功。礼贤下士争重用,官拜国师佐朝廷。忽见奸相出班奏,“陛下且慢把官封。臣闻三介与知府,通同作弊妄欺君。不如先禁天牢内,派官细察辨假真。”一班死党齐附和,君王准奏囚介公。两旁闪出二军士,枷锁介公往牢中。介公心中无限恨,“奸臣不除国不宁。”暗中念动金字书,军士顿时尾巴生。黄黑斑斑如虎尾,足足长有三尺零。一位官员先发现,惊呼一声尾也伸。文武官员齐叫嚷,顷刻个个尾扫尘。人人翘尾齐摇摆,一时朝堂乱了营。失去三魂并七魂,个个惊得脸铁青。皇帝见了干瞪眼,急呼三介转回身。介公回首哈哈笑,“陛下喊我有何因?”皇上哆嗦开金口,“先生快来救众卿。”“人长尾巴世罕见,何不快请御医临?”“朕料御医决难治,请将法宝显神通。”“即是陛下抬举我,怎敢抗命不服从?”说毕暗中念咒语,仙棒几立朝堂中。“长尾官员摸仙棒,虎尾自然消无形。”众官闻言轮着摸,十亭虎尾掉九亭。皇帝见状觉诧异:“十中去九为何因?”介公回言皇上道:“此辈做官不廉明。贪恋酒色行虐道,不忧国来不忧民。残害忠良成妄佞,十足是个大奸臣。这种奸臣不除掉,扰乱朝纲不安宁。法宝对他不灵验,拖着长尾变兽禽。”奸臣听了直打颤,跪拜君王请开恩。皇帝闻言龙颜怒,“奸臣误国抄满门。都安知县纯狂极,忌贤嫉能又欺君。擅自多派捐和税,贪财从不体民情。介公执宝行人道,救死扶伤辨奸忠。朕今破例加升赏,介公坚辞官不做,仍携法宝返乡村。皇帝派兵来护送,不日来到桂林城。便叫众兵回京去,自己消遥散散心。一路乡间众父老,焚香秉烛把公迎。走了三日到乡里,男女老少拜仙翁。杀猪宰羊齐庆贺,向公敬酒来压惊。介公陈述进京事:“此去化吉少灾凶。”亲朋好友皆称羡:“大难不死是福星。”介公从此无忧虑,照旧执宝救病人。人奉介公当活佛,介公享颐无疾终。七七斋事已完毕,忽闻八仙集云中。站在云端呼三介:“今日度你脱凡尘。”霎时天昏地也暗,公柩冉冉上高空。远近乡中众百姓,燃香遥祭表孝心。千山百弄立庙宇,虔诚礼拜塑金身。介公英灵常显圣,佑启四乡众黎民。公过空中跨彩凤,公游海底公乘龙。男女老幼求必应,朝朝祈祷敬神明。风调雨顺年丰收,庶民百姓庆升平。穷人拜公家业盛,才子拜公榜题名。香客源源终不绝,香火一直盛到今。”

    从这首歌谣不难看出:第一,瑶族人民热爱瑶医,喜爱瑶医。瑶医以其特有的疗效不仅深受本民族人民的爱戴,而且也被其它民族所接受。第二,古时确有瑶人在外行医的事实。瑶医是从什么时候就有了?这是个无从考证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瑶医确实历史悠久,而且医术精湛。第三,三介公作为古代瑶医的典型代表,在用其出神入化的医术治病救人的同时,还以其高尚的人格感染人,并受到包括瑶族在内的其它民族的崇拜与敬仰,为后代瑶医树立了的典范。第四,在当时的社会,瑶族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而且还遭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和限制,但瑶族医药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全靠以山歌、故事等形式口口相授,可以说山歌给了瑶族医药的血与肉,赋予了瑶族医药新的生命。

    瑶族人民还常把前人传下来的民俗药用防病养生方法编成歌括传唱,如下便是沧海一粟:“春节菖蒲温辛香,内服外浴效验彰,四肢湿痹屈难伸,耳鸣头风五劳伤。菖蒲能祛瘟虐瘴,咳逆上气用亦良,常服骨坚颜面艳,延年益寿百年长。二月初一鸡矢糕,四肢湿痹预防好,三月清明黄花饭,肝炎目赤治效高。四月初八枫木香,枫枝插门户户唱,糯米饭同韭菜炒,不畏湿气与岚瘴。五月端午用雄黄,疗癣鼠瘘痔疽疮,雄黄早晚背身上,诸虫蛇毒不敢伤。白花韭菜粽粑香,草果浸液祛虐瘴,小占五加诸味药,熏洗除湿去痹良。婚娶办席需槟榔,酒后代茶以御瘴,醒之能醉醉能醒,健脾和中补劳伤。小儿降生烧苍术,川连频咽时时知;满岁防病铜锁住,外出祛邪插桃枝。六十老人备命粮,初一十五食安康,鸡子蜜糖蒸饭上,久服强身百年长。”

    可见,瑶族先民们利用一些较为常用的山中草药,并结合时令节气和饮食来治疗风寒湿痹、肝炎、瘴气等等病症。为了提高本民族的防病治病的能力,扩大瑶医药的影响,他们把这些内容总结归纳,提炼成短小精湛、朗朗上口的山歌,便于瑶族医药的传播和推广。

 

---从文献探源

瑶族医药的传录方式全靠口耳相传、指药传授、指症传经。关于瑶族医药的记载,并没有专门的典籍,但从某些古籍文献中仍可查到些零星的记载。虽然是些粗略的记载,对内涵丰富、多彩多姿的瑶族医药只算是冰山一角,但我们仍可从中领略到源远流长的瑶族医药。

    瑶药也是以草木树皮为主。历史上最早记载瑶族利用草木的首推《后汉书•南蛮传》,书云:瑶族先民“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既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较深入的利用木皮和草实了,那么试想一下,他们也有可能已经发现它们的药用价值。

    到了宋代对瑶医药的零星记载就较多了。苏颂的《图经本草》称砂仁“今唯岭南山泽间有之”。瑶族先民当时是通过服用砂仁以除瘴消暑助消化。在宋代的典籍中,很多地方就已记载了瑶家的圣药灵香草。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灵香草“唐人谓之玲玲香,亦谓玲子香”。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则记载了灵香草的生长条件、产地、炮制方法及销路。“瑶洞及静江、融州(今广西融安和大苗山),象州(今广西石龙),凡深山木阴沮洳之地,皆可种也。”而且早在700多年前,瑶族先民就掌握了灵香草的特殊炮制方法。因为生的灵香草其气味并不香,在烈日下爆晒干也不会香,只有“熏以烟火而阴干之”才能香气四溢,而此时的药效才是最强。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对灵香草的炮制、药用的数据记载,但距瑶族先民对灵香草的认识,却晚了200年。在周密的《齐东野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方春时,瑶女数十,歌啸山谷,以寻药挑菜为事。”可见,当时瑶族先民的用药已经相当普遍了,就连寻常的村姑,都“以寻药挑菜为事”,说明早在宋代,瑶族医药已具相当的规模,并广为流传。

    而从一些地方志的记载中,也可看出瑶族医药的广泛流传。如《记录汇编》卷六十中云“瑶人山中多板木、滑石、胆矾、茴香、草果、槟榔诸药,时时盗出市博鱼盐”;《乐昌县志》载:“(乐昌县)邑有瑶,不知始于何代……惟其人尚诚信,常以药、茶、材木运入市肆,交易无欺”;《曲江县志》卷三曰:“瑶人,盘姓,古盘瓠之后也……平时多出街头圩贸易,或负药入城,医治颇效”;《岭南记蛮》载:“蛮人(主要指瑶族)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外科一切杂症,每有奇效”。不难看出,瑶族人民利用他们很有特色的瑶医瑶药等丰富山中资源,进行商贸交易,提高本民族的社会影响,并得到其它民族的肯定和赞扬。虽然是些粗略的记载,但它们却展示了瑶族医药的悠久历史及瑶族人民利用医药为桥梁与各民族进行联系沟通的事实。

 

---从民俗探源

 民俗即民间风尚习俗,是民间集体承传和拥有的一种非制度性文化,是先民们历代相延传、积久而成的风俗习惯和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其随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而不断的继承和发展。民俗有着鲜明的群众性、地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瑶族的习俗风情是瑶族人民生活环境、历史遭遇、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反映,是瑶族人民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无法对丰富的医药卫生经验进行文字总结,但我们仍可从其民俗当中管窥到瑶医药的早期形式。

    瑶族的丧俗因地区和支系而异,如“勉”支大都行土葬;“布努”支过去行过岩葬,现行土葬;“拉珈”支葬式有成年人火葬,未成年人土葬,婴儿行挂葬;广东连南八排瑶行“游尸葬”。据考证,在远古的年代里,瑶族老人逝世,大都装入棺柩,设灵堂祭奠,请师公、道师做道场为死者超度,然后火葬。后来由于受到壮、汉族文化的影响部分地区才改为土葬。但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等地区的部分瑶族至今仍用火葬。他们认为,人死后,腐败的躯体会散发出一种毒气,这种毒气会污染水源、山林,健康人接触了弄脏的水源、山林就会得病。他们还认为,那些因痨病(肺结核)、老鼠疮(淋巴结核、鼻咽癌等)和发人瘟(霍乱)而死的人,他们的口鼻中会有孑孓蛆虫涌出,这些孑孓蛆虫不但能使接触死者的人得病,还会通过污染水源、山林而使他人得病。所以凡是生“痨病”、“老鼠疮”及发“人瘟”而死的人,死后立即用煎熟的鸡蛋蒙住死者的口鼻。然后再洗身入殓,做道场,然后在野外火化。火化所用的燃料为送葬者每人带一捆干柴或松枝加上临时就近拾来的干柴。据说用煎蛋堵鼻,一是堵住孑孓蛆虫不让其散发出来;二是已经散发出来的孑孓蛆虫会附在有香气的鸡蛋上。这既保护了水源、山林的清洁,又方便了后代对遗骨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对那些确为患传染病而死的人,经过火化,彻底消灭了传染源,保护了他人的健康。

    瑶人好客,久负盛名,客人进家,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待客的风俗也是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人情味。瑶族各支系,由于聚居区域、生存环境的不同,在交朋接友,待客接物方面也是样式各异。

    瑶族人民接待客人时,只要客人一进屋,主人便热情地捧上以本地特产龙塘茶叶炮制的“迎宾茶”,让你喝完之后才坐下扇扇(夏天)或烤火(冬天)休息。客人远道而来,身体乏困,口干舌燥,先敬上一碗迎宾茶,供来客夏天消暑解渴,冬天暖和身体,让茶水的药性驱除疾病,预防感冒。待客人边聊天边休息时,主人则叫妻子或女儿为客人烧水洗尘。洗尘澡按照四季节气分为两种:热水盆浴(在春冬两季进行)、药水桶浴(在夏秋两季进行)。药水桶浴是瑶家特有的洗浴方式。瑶胞有盆浴、药浴的习惯。各家普遍备有自用的木制澡盆,澡桶,倒满药浴水,药浴水是采集山中野生的二十多种草药熬制而成,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提神醒脑等功能,洗后不仅可以除汗去污,而且于身于心、于健于美都是不无裨利的。洗时先客后主,先老后幼,充满尊宾好客、敬老爱幼之情。洗尘之后,主人摆上酒菜,邀客入座。入座后,主人先敬客人一杯酒,客人饮毕众人才举杯畅饮。可见瑶族的待客风俗中处处体现着医药保健知识,这也是瑶医食疗、养生和预防保健的萌芽。

    瑶族有许多自得其乐的大小节日近30种,其中最隆重的有自称“勉”支的盘王节,自称“布努”支的祝着节和自称“拉珈”支的功德节。盘王节,俗称“跳盘王”、“还盘王愿” “庆盘王”等,可以说是瑶族社会最大的宗教信仰活动之一。是一项大型集中的盘王祭祀活动。 围绕着龙犬图腾崇拜的“盘王”祭祀活动,各信仰盘王的瑶族支系均有盘王节和盘王祭祀活动。盘王节也称“跳盘王”、过盘王节的人口约占瑶族人口的70%左右(其语言多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时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户、数户或一村进行。主要仪式由师公跳神祈禳,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祈告盘王(盘瓠)保佑赐福。祝着节,旧称“达努”节。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举行。届时,“布努”瑶各家各户杀鸡宰羊,备酒带饭聚集于山上草坪,敲响铜鼓,唱歌跳舞,喝酒划拳,热热闹闹,共同纪念密洛陀的生日。功德节,俗称“做功德”,是广西大瑶山茶山瑶庆丰收娱神的大型活动,过去每12年或18年举行一次。届时,大瑶山的“拉珈”瑶人,男女老幼均着节日盛装,聚集金秀,欢度节日。节日的主要祭祀仪式有跳神祭禳和架功德桥。男女青年不分昼夜地尽情娱乐,敲“蒙过”(陶鼓),唱“香哩”,热闹非凡。在这些传统的具有瑶族特色的活动当中,往往进行一些竞技性的项目,一方面促进了交流与友谊,另一方面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研究探讨瑶族民俗民风时,不难发现,在他们约定俗成的民俗中,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瑶族医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瑶族自身的风俗习惯对本民族医药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瑶族医药的发展也同样受到其它民族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体现了瑶族医药及其它民族医药源流具有相关性,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总之,各少数民族医药离不开中华民族医药这整大块沃土的滋养和哺育,而中华医药的繁荣昌盛也离不开各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和壮大,这正是瑶医药的真正源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瑶医药溯源
瑶医药特色与评价
什么是瑶族药椎疗法?
瑶族
中华医药20160211长寿之乡
揭秘古老神奇的瑶医瑶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