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大师陈西滢:鲁迅最大的论战对手,情感上一世孤独,落寞而终

陈西滢:闲话引论战,孤独伴人生

突然看见网上有人发问,“陈西滢是好人还是坏人”,遇到这样让人无语的问题,也很是无奈,但却是半个世纪前我也会问的一个问题。

对这个问题,网上的回复也还算热烈,无非将陈西滢的履历贴上,再说些对一个人的评价要一分为二等等,无甚新意,因为,在当年鲁迅被奉为“神”的年代,这陈西滢的名声是很不堪的,被鲁迅痛批之人,不是坏人是什么?

鲁迅成名后,似乎一直都在论战中度过的,他骂人有个特点,骂中国人多,骂外国人少;骂同时代人多,骂古代人少,而且一骂便痛快淋漓,让对方体无完肤。

被他骂的人真是不少,郭沫若、梁实秋、胡适、徐志摩,这几位是被骂最惨的,要是说发文相怼的话,那钱玄同、朱光潜、叶圣陶、李四光、沈从文等等,几十位肯定是有的。

但骂得最激烈,争论最火爆,甚至到了人身攻击且最为痛恨,一世都不原谅之人,莫过于陈西滢了,这也让在本来名声不甚响亮的陈西滢,在那个特殊时代爆得大名,为很多人所认识,当然,随身相伴的都是不好的声名,如民国丑陋文人,反动派罪恶帮凶一类的名头。

其实,陈西滢是个老实人,他叫陈源,江苏无锡人,他从中学开始便在英国学习,回国后在北大教授外国文学,同徐志摩等人一起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开辟“闲话”专栏,以西滢为笔名,所以,后人皆以陈西滢称之,著有《西滢闲话》一书。

他一生的经历并不复杂,著作也不多,不过,除了这部《西滢闲话》外,他还翻译了不少外国小说,如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等等,1929年到武汉大学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后来担任国民政府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代表,1966年退休侨居伦敦,1970年因病去世,时年74岁

虽然他后来也在民国政府中任职,但相比于胡适,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小了一号,所以,他的名声并不响亮,使他爆得大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被夫人狂戴了绿帽,二是同鲁迅论战,其它便乏善可陈了。

不过,他的散文是写得很好的,在民国排位的话,进前二十名是绰绰有余的,他常年留学英国,深得英国散文之妙谛,笔下如行云流水,有意态从容的趣味,苏雪林就曾称赞他的散文是:“文笔晶莹透剔,更无半点尘滓绕其笔端。”

他夫人亦是民国才女,著名“高富美”的凌叔华,不过,凌大小姐当年的梦中情郎是徐志摩,当徐大才子最后决定娶上海名媛陆小曼后,失望加落寞地才嫁给了陈西滢,二人聚少离多,后来是一直分居,其中还公开出轨了一个外国小情人,在当时也是令整个文坛啧舌之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其实,出轨或偷情,无论在民国或是在现在,于男于女,都是很普遍的事,关键是陈西滢对夫人出轨的态度让人吃惊,都在床上抓现行了,还能听之任之,如此孱弱之人,着实少见,是否因他深受绅士教育的陶冶,还是他特有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处理方式,不懂。

当然,最后他的解决办法不是人们常见的离婚,而是选择了分居,是主动还是被动,不得而知,不过,也没什么区别,因为夫人也实在没拿他当回事。

陈西滢肯定不是人们习惯认定的那种所谓“坏人”,至少他不会如周作人、胡兰成一样,投敌卖国,为虎作伥;而他同鲁迅的论战也是由一篇文章而引起,只是二人的观点不同,认知不一样而已,不过,随着逐步升级后所产生的后果,却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论战的起因是1925年发生的女师大风潮及“三·一八”惨案,这是由李大钊领导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最后演变为一次枪击事件,死者47人,伤者百余人,李大钊和陈乔年受伤,而死者中有北京女师大学生领袖刘和珍,为此,鲁迅写了著名的讨伐文章《记念刘和珍君》。

反对北洋政府,无论在何时都是无比正确的,至少在当时是一种共识,但这陈西滢却在他主持的《西滢闲话》栏目中发文,对这次运动发出置疑,大意是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不应该介入政治;另外他认为,“这次闹得太不像样了。”他将这次的运动看作是对学校秩序的破坏。

于是,论战开始并逐步升级,陈西滢虽然看似处于下风,但他软中带硬的风格,怕也只有鲁大师能接招,双方你来我往的文字相斗,成为当时文坛更大、火药味最浓的论战,最后更是上升到了人身攻击。

起因是陈西滢发文说,鲁迅学术代表作《中国小说史略》有抄袭的嫌疑,根据是同日本人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中,有关部分有相似之处,所以,陈大教授说了一堆“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话,来讽刺鲁迅。

这个说法得到了著名史学家顾颉刚的赞同,也有人认为,是顾颉刚首先提出并告诉给陈西滢发表的,也有人说始作俑者另有其人云云,很是复杂,这当然引起鲁迅极度地愤怒,并予以更猛烈地反击。

争论是没有胜负的,或者说,胜负从一开始就已经定了,因为我们只能看见单方面的论著,而一个缺乏对手,类似于独角戏的舞台,注定是无人喝彩的,于是,我们知道了一个叫陈西滢的反面角色,这是时代的悲哀还是个人的不幸,实在是难以说清楚的。

反正,陈西滢因为同鲁迅的一场笔墨官司而身败名裂,又因同凌叔华的情感而一生孤独,他实在是个不幸之人,最后是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寂寞而终,结束了他悲情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骂战名场面:鲁迅和李四光互撕,徐志摩参战,但收场有点尴尬
梁实秋传--沧桑悲欢 (电脑藏书)
p14:舌战群儒,鲁迅与多人的论战实录。
他为鲁迅研究献终身
民国的爱情
《读书》新刊 | 瞿骏:再思“学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