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乔治忠:不应借热捧陈寅恪贬抑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陈寅恪热”的兴起与时会

陈寅恪虽然一向学术声名卓著,但真正被无限度美化,乃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适应了一些人的某种诉求,热捧之风随之兴起,这也是陈寅恪学术走红当世的又一时会。但凡随风气而动的历史认识,必当予以冷静、细致的反思,使史学评论、学术发展进一步坚持健康的方向。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是否完全正确,也需要辩证地分析。平心而论,将这个理念限定在学术研究范畴,虽非至论但也不必厚非,不少学者也都提出过学术研究应当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主要意旨在于学术精神和学术思想,或许也含有某种立身处世的自我尊严。

但即使在学术范围,这也不可视为至理名言,片面强调精神“独立”是不妥当和有害的。学者难道可固执到连“见贤思齐”的古训也抛弃吗?人生之中,需要常有积极、进步的社会精神激荡于心,才能获得高超的见识。绝对化的“自由”思想是没有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之内,有的思想看似自由,而从其产生到存续,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或阶级根源,许多人的“自由思想”会发生冲突,导致谁也不能绝对自由,社会资源的限制也无法保障所有自由思想的实现。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捧陈寅恪的热潮中,也存在将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理念扩大到政治思想等多种领域的倾向,不仅可能滑向理论与立场偏颇的荒谬境地,更歪曲了陈寅恪的学者形象。

陈寅恪的家世条件和学术际会,使他较为容易地在学界取得一席之位,但同时也制约了他思想的进步,导致他成为倾向于文化保守主义的学者,还导致形成过多从人物出身门第出发研究历史的思维定式。有人赞称陈寅恪是“贵族史学家”,其实做学问表现为“贵族”理念,利大还是弊大?需要辩证裁定。研究历史如果恪守一种贵族意识,其影响求实和求是宗旨的贯彻,应当说是难以避免的。陈寅恪是否真怀有“贵族”心态,并无确据,而将“贵族史学家”视为莫大优点,应当说评议者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以此为例,可以说明史学评论必须具备正确的指导思想,亟须坚持唯物辩证法,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而理智、冷静地进行学术研究和其他社会活动,仍应是长期坚持的准则。

就岑仲勉与陈寅恪对比而言,1950年后岑仲勉愈益加大马克思主义学习的力度,并仔细揣摩其中的思想方法,从而汲取史学研究的养分,《隋唐史》一书即附有用辩证法分析历史问题的专篇。在《隋唐史》中,岑仲勉不仅体现出对历史研讨的周到,即不仅重视政治演进,而且尤为重视隋唐时期的生产力、生产关系问题;此外,他还注意到古代史书不可全信,而加以去伪存真地考辨。例如,岑著揭示了司马光记述唐代历史,故意采用不实资料以贬低李德裕,批判了司马光基于保守派立场的记史曲笔行为。岑仲勉这种深入的求真作为,既发扬了古代史家直书、实录的传统,也贯彻了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的准则。史学界与岑仲勉态度相似者不乏其人,例如郑天挺、唐长孺等,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研究方法,在历史研究上没有不自由的感触,反而是得心应手地获得很多创新成果。

陈寅恪的两部隋唐史著述,仅将经济问题放在国家财政框架内简单叙述,没有探讨隋唐时期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的关系,由于成书较早,情有可原。但自新中国成立后,陈寅恪未曾对旧作反思和修订,甚至学术上不再触及经济问题,则多少显示其历史观念的停滞不前。在偏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状况下,陈寅恪忽视了最重要的史学理念——记史求真的准则。他在评议古代史家时重于治史方法的分析,很少用是否求真的尺度予以衡量,如在评论司马光的“史料长编法”和宋代学术之时,其结论就存在从主观意愿出发而过度赞美、夸张的倾向。类似这种失误,都与片面强调“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不无关系。

盲从性的“陈寅恪热”,应当冷却,更不应借热捧陈寅恪而贬抑诸多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不能作为学术旗帜,更不可借此怀疑与否定先进理论的指导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寅恪治史,有成就也有局限
20世纪学术史背景下的陈寅恪、唐长孺和胡如雷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寂寞陈寅恪
研究陈寅恪,要实事求是,不应把他与政治牵强附会得太厉害
【五四特刊】那时的先生
文人有关学术思想的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