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王堆传奇
userphoto

2012.04.14

关注
 
 
 
 
 
 
 
 
 
  湖南省会长沙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遗憾的是,二战期间的一场大火几乎烧毁了地面上所有的古建筑,但在长沙城地下,却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1971年年底,当地驻军想利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塌方,工人用钢钎钻探时从钻孔冒出了呛人的气体,有人用火引燃气体,马上出现了蓝色火焰。最早接到消息的湖南省博物馆侯良先生意识到,地下是一座古代墓葬,湖南土话把这样的墓叫火坑墓,据说里面的东西一般保存得比较好,但当侯良赶到时,气体已喷出三天了。 
  原马王堆发掘组组长侯良回忆说,当时我借了一个小的氧气袋想灌一点气体,但气体已经很少,灌了半天只灌了一点,很遗憾,不知究竟是什么气体。 
  1972年1月,考古队正式对神秘的墓葬进行科学挖掘,推土机清理部分封土后露出了墓口,墓葬南北长20米,东西长17米,是大型古代墓葬。 
  进一步清理必须依靠人工进行,在湿润多雨的长沙,挖掘非常艰难地推进着,挖掘中,人们发现了一个圆形的盗洞,盗洞笔直地朝着墓葬的下方延伸了17米。这时,人们挖到了一种粘糊糊的泥土,这种土俗名叫白膏泥,在中国南方墓葬中,白膏泥常常用来保护墓葬,据说有很好的密封性。这时,忽然有人在白膏泥中挖出了绿色的树叶,大家不敢相信这是古时候的树叶,像是刚从树上掉下来的颜色。 
  随后,人们又在填土中陆续发现了翠绿的树枝和黄绿色的竹筐。一切都那么不可思议。(图2) 
  白膏泥下面是一层厚厚的黑色木炭,木炭整整装满了4卡车,估计超过5000公斤,把木炭和白膏泥清理完,露出一张很大的竹席,揭开席子,出现了一座完好的古墓。 
  这是一个方形墓,深20米,从上到下逐渐缩小,像漏斗的形状,墓坑底部摆放着4米多长、1.5米高的椁室,面对如此罕见的巨大椁室让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感到惊讶。(图3) 
  椁室由数十块整木制作的椁板拼合而成,有的椁板重达1000多斤,椁室的超大体积给人们带来了麻烦,直接从墓坑中移出椁室的可能性不大,只好在墓中先揭开厚实的椁板。揭开椁板发现,这是一个丰富的地下宝库,中央是巨大的棺材,四边的边厢里填满了五光十色的珍宝,每件物品都如新的一样。 
  就在考古队员小心翼翼提取文物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又出现了,在东面边厢里发现了一个漂亮的漆器,打开盖子,在场的人不由瞪大了眼睛。侯良回忆说, 漆器里下边是水,水上漂着一层藕片,大家都挤上来看这稀奇的事,当慢慢把它端到中间照相时,漆器里的藕片就剩下几片了,当放到汽车上送走时,藕片没有了,变成了一盒汤。(图4) 
  是什么原因使得最容易腐烂的东西保存得如此完好,又是什么原因让神奇的景象转瞬即逝呢?琳琅满目的文物被源源不断地取出墓坑,最后只剩下了墓主人的栖身之所。 
  在这个埋藏有千年不朽的藕片、树叶以及色泽如新的随葬漆器的巨型墓葬中,注定还会出现令人惊异的景象,人们急切地等待着开棺的那一刻。 
  开棺的过程再次出乎人们的意料,庞大的棺材竟然套装有4层,最里面才是安放墓主人遗体的内棺,棺盖上覆盖着一块“T”型的神秘帛画,这幅长达2米并且完好无损的巨幅帛画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图5)
  人们决定先在墓坑里打开内棺,内棺打开后,人们看到的是一团裹得严严实实的丝织物,神秘的墓主人还是没有露面,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墓主人连同棺材完整地运到了博物馆。 
  庞大的4层棺材都用上好的木料打造,共使用了70块木板,所有棺木全部用卯榫拼接。 
  最外面是庄重的黑漆素棺,没有丝毫装饰,第二层是黑地彩绘漆棺,黑色的底子上用金黄色绘出复杂多变的云气纹,纹 路间穿插着111个怪兽或者神仙,图案想象力丰富,线条粗犷,洋溢着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第三层是朱地彩绘漆棺,红色的底子上用绿色、褐色、黄色等各种颜色,描绘出许多代表祥瑞的图案,画了6条龙、3只虎、3只鹿、1只凤和一个仙人,和外面的相比,这层棺材显得富丽堂皇。 
  
 
 
   最里面的内棺,棺身涂满黑漆,外面用帛和绣锦装饰,考古人员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修饰的棺材。 
  要见到墓主人的面目,必须先揭开裹在外面的丝绸物品。 
  侯良回忆说,墓主人身上盖了两层,丝绸非常鲜艳、漂亮,专门研究古代丝绸的王予予说,从来没有见过2000多年前这么好的丝绸,他用手去揭,揭不开,丝绸已朽了。 
  为了剥开墓主身上的丝织品,人们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墓主人身上裹了20层衣物,有丝绸、麻织品,春夏秋冬的衣服俱全。在揭衣物的过程中,人们闻到一股强烈的酸臭气。如果尸体早已腐烂,怎么还会有这种气味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白荣金回忆说,当时已经后半夜了,揭到最后一层麻布时,我用手一摸觉得软软的。 
  墓主人终于露出了面容,所有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墓主人是位女性,她不像一具古尸,皮肤仍旧是淡黄色的,按下去甚至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能够活动。女尸经过防腐处理后,被送到湖南省医学院。注射防腐剂时,女尸的软组织随即鼓起,以后逐渐扩散,和新鲜尸体十分相似。(图6) 
  马王堆女尸的不朽不仅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从此,她也成为人们不停追寻的疑问。 
  墓葬的发掘工作基本结束,但女尸的身份依然是个谜。在清理文物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着“妾辛追”几个字,说明墓主人的名字叫辛追。在一些随葬器物上,印有“軑侯家丞”和“軑侯家”字样,据史书记载,軑侯是西汉初年的一个侯爵,曾在长沙国担任丞相。(图7) 
  由此基本确定墓葬的年代属于西汉初期,而地方志里关于五代十国楚王马殷墓的说法是错误的。 
  軑侯只是位次一般的小侯爵,享有封户700户,而墓地的豪华程度怎么看也不像一个小侯爵的夫人。 
  墓主人辛追的巨型椁室,形状像汉字的“井”,中间是4层套棺,周围堆满了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北面的头厢象征着她豪华的客厅,地上铺着竹席,四周围着丝幔,23个精心雕刻的木俑代表贴身女仆,尽心地服侍着她。(图8) 
  在所有木俑中,有一位绝色佳人最引人注目,精心修饰过 
  的脸庞无限娇媚,嘴角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神情,这尊木俑在荷兰展出时,被人们称作“东方维纳斯”。 
  技艺精湛的乐伎似乎在为主人弹奏美妙的音乐,木俑的形态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乐队的真实场景和辛追当年的声色享受。 
  一张矮矮的漆案上面摆着全套的餐具:五盘菜、一碗汤、一碗酒,还有几个烤肉串,似乎在等待主人用餐。(图9) 
  东、西、南三面的边厢都是侯爵夫人的库房,储存着漂亮的衣服和丰富的物品,竹笥和陶罐里装着各种粮食、蔬菜种子和水果,大多保存得非常完好,有水稻、小麦、大麦、大枣、梅子、杨梅等几十个品种,这也反映出当时中国南方农业的兴盛。 
  这个雍容华贵的女人是谁?为什么死后有豪华的墓葬?她是因为年老或疾病去世还是死于谋杀?为什么历经2000多年的时光她依然保持尸身不朽? 
  为了进一步了解女尸的生理状况,考古专家决定对古尸进行解剖,湖南省医学专家负责解剖,主刀的是彭隆祥医生。 
  解剖显示:女尸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日本血吸虫病、第四、五腰椎间盘脱出或变形、右臂骨折等,50岁左右死亡。尸体光滑的皮肤说明,她并没有忍受长久疾病的折磨,属于猝死。 
  人们怀疑,她会不会是自杀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彭隆祥认为,如果是自缢,她颈部的骨头会受损,检查时可以发现,X光照片也看得见,但都没有这样的迹象。 
  医学家在她颅骨里发现了残留的汞,但微量的汞不至于致人死亡。西汉贵族流行服用所谓“仙丹”。“仙丹”其实是用天然矿物炼制而成,含有微量的汞,对身体有害无益。 
  人们在女尸的胃肠中发现了138粒半没有消化的甜瓜瓜子,也就是说,在死亡前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墓主人曾吃了大量的甜瓜,她一定是个喜好甜食的贪嘴女人。联想到墓中还发现了不少兽类、禽类和鱼类的骨骼,看来辛追是个非常讲究吃喝的人。 
  医生再次仔细检查了辛追的生理状况,发现一小块石头堵在十二指肠口,辛追患有胆结石,食用太多甜瓜会引起胆绞痛,而辛追还患有严重的冠心病,百分之七十的主动脉堵塞,医生推断,辛追死于胆绞痛诱发的冠心病。 
  能如此清晰地了解2000多年前人类的死因,在考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这得益于尸体良好的保存状态。解剖结果说明,尸体只出现了早期腐败的症状,也就是说,尸体刚被细菌侵蚀,便成功地阻止了自然的进攻,时间就此停止了。 
  古代埃及人曾成功地保存了法老的尸体,做成了不朽的木乃伊。然而,木乃伊只是一具干枯的外壳。在马王堆之前,人们还没发现过保存如此完好的湿尸,后来,同类的古尸便被称为“马王堆尸”。今天,人们还在不懈地探求马王堆女尸的不朽之谜,但没有一种解释能让人完全信服。一般只有在很低的温度和无氧环境中,湿尸才可能避免腐烂,古墓的温度虽然比较恒定,但不可能很低,有人猜测,古人可能用了什么特别的办法,把无所不在的空气挡在了墓室之外。挖掘的结果显示了墓葬独特的结构。巨大的椁室放置在20米深的墓坑底部,椁室四周堆积着半米厚的木炭,木炭外面是厚达1米的白膏泥,墓坑里填满生土和夯土。显然,木炭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可以吸收渗入的水分。白膏泥又起了什么作用呢?侯良说,白膏泥的学名叫微晶高岭土,密度很大,经实验证实它24小时不漏水。但是,同样的方法在中国南方的墓葬中曾普遍使用,并不都能取得像马王堆女尸这样的效果,人们怀疑一定还有鲜为人知的原因,才使得马王堆女尸千年不朽。女尸出土时,在内棺的底部有一些神秘的棺液,检测结果,棺液里含有乙醇和乙酸成分,pH值5.18,为弱酸性。从理论上说,弱酸的环境确实有助于抑制细菌繁殖,解剖小组专门提取部分棺液做了实验,结果显示,棺液没有防腐作用。 
  有人提出,棺液当时没有保存好,已经不是原始棺液,实验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包裹女尸的衣物也浸泡在棺液中,这些衣物有丝绸、麻布,它们的保存就发生了不能解释的现象。侯良说,比如丝绸是蛋白质,是有机物质,不怕酸,棺液是酸的,但是丝绸坏了,麻布是植物纤维,怕酸,结果却非常结实。后来我拿棺里的麻线和新麻线到北京造纸研究所用拉力机拉,它们同时断,说明它基本上是新的。 
  如果真是棺液使尸体千年不腐,那么棺液到底来于何处呢?有人猜测,棺液是古人在埋葬前刻意喷洒的防腐剂;也有 人认为是长久渗入的水蒸汽慢慢凝结而成的结果;还有一种说法是尸解水,也就是人体分解出来的水分。 
 
 
  谁也无法说服持不同观点的人,很多人以为,马王堆女尸是一个历史的偶然,类似的惊喜可能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20多年后,奇迹再一次降临。2002年7月,在距长沙1000多公里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一个建筑工地上,人们发现了一个约5米深的大土坑。 
  考古人员判定,这是一座西汉中晚期的夫妻合葬墓。 
  现场清理了3口棺木,其中地位最尊贵的男主人头颅骨完好无损,颅内脑组织完好,但另外两具尸体几乎完全腐烂。还剩下一具棺材没有来得及在现场打开,只好运回连云港市博物馆。第二天上午,工作人员用钢钎撬棺盖时,刚打开一个5厘米的缝,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人们透过裂缝,清楚地看到了一只脚。 
  在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后,当天下午3点钟左右,考古人员打开了棺盖,一具仰面漂浮在棕褐色棺液里的古尸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一发现又一次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也许这次能解开马王堆女尸的不朽之谜。 
  2003年6月,连云港女尸被送到连云港市人民医院,来自 
  南京和上海的专家,开始探究女尸的秘密。医务人员用X光和CT扫描对女尸作了全面检查,发现女尸的左眼球比较完整,脑组织尽管缩小了,但仍清晰可见。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韩群颖教授说,女尸全身绝大部分皮肤非常好,非常细腻,整个背部也非常好。 
  专家们对女尸进行了解剖,结果有更多惊人的发现,女尸的脑组织尽管萎缩约二分之一,但保存完整,大脑额叶的沟回清晰可见,三叉神经也保存得非常好,肌肉仍有弹性和韧性,脊柱很直,足底纹路清晰。打开胸腔、腹腔,发现内脏器官保存完整,虽然粘连在一起,但心、肺、肝、肠都能辨得清。(图10) 
  解剖的结果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但关于女尸不朽的疑团却仍然没有破解。 
  和马王堆的墓葬条件相比,连云港的墓葬简陋得多,不仅封土比较少,而且也没有大量的木炭和白膏泥,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同一个墓葬中,同样的环境和密闭条件,为什么其他三口棺内只剩下零星的骨头,单单这具女尸如此幸运呢?女尸出现时的棺液引起人们的注意,让人联想到马王堆女尸的棺液,然而根据对棺液的分析,连云港棺液pH值为7.55,呈弱碱性,还含有血红蛋白,和马王堆墓棺里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从理论上说,碱性液体不仅不能抑制细菌生长,反而有助于细菌繁殖。 
  连云港女尸的发现不仅没有解开马王堆女尸的谜题,反而增添了新的问题。尸体的千年不朽也许有着太多的偶然,尽管如此,研究人员还是给出了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答案,他们将女尸的不朽归结为3个原因:深埋、密封、缺氧,另外,还可能跟特定的地理条件有关。 
  比马王堆女尸幸运的是,出土文物确认了连云港女尸的身份,她的丈夫可能是一位地位较高的地方官员,而她本人则是被皇帝特封为侯的女贵族,名字叫凌惠平。 
  复原后的图像表明,凌惠平是一位面容秀丽的女子,根据推测,她生前身高1.65米左右,在当时中国的女子中,算得上是身材高挑的美女,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位美丽而尊贵的女侯爵死后却没有留下太多的陪葬品,她的家庭似乎并不十分富有。 
  相比之下,同属于西汉侯爵等级的马王堆女主人则显得相当富裕,似乎她的地位比女侯爵还要尊贵,或许,在她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家族兴衰沉浮的历史。 
  时间过去了30多年,但1971年底发现的马王堆辛追墓仍旧是中国考古史上绝无仅有的惊喜收获,历经2000多年的不朽女尸、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吸引很多人探根究底。人们想知道墓主人是谁,为什么这么富有。 
  墓葬中出土了100多件丝织品和衣物,丝绸、刺绣,织锦应有尽有,包括各式各样的袍子、衣服、鞋子、手套和袜子,有人称这是深埋地下的“古代时装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白荣金认为,马王堆就是一座地下丝绸宝库,中国考古学从没有发现如此完整、大量的丝绸服装。 
  一件透明的纱縠单衣只有48克重,如果去掉领口和袖口的镶边,只剩下25克,据说折叠起来可以装进一个普通的火柴盒里。中国古人形容高级丝织品薄得像蝉的翅膀,轻得像流动的烟雾,这件衣服的出土证明先人的描述毫不夸张。(图11) 
  出土的化妆用具虽然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并不比现代女人的用具逊色,比如侯爵夫人的化妆盒,里面分两层,上层放着一面铜镜,下层有9个小盒子,里面装着粉扑、粉刷、木梳及各种胭脂、白粉等化妆品。(图12) 
  辛追还戴着漂亮的假发,假发盘出一个发髻,用3枚不同质地的簪子别在真发上。 
  辛追墓最大的财富要算色泽鲜艳的漆器,一共出土了700多件,有餐具、家具、兵器,还有用来娱乐的博具。(图13-1、2) 
 
 
  漆器一般用木、竹等制作胎体,经过上漆、绘画等工艺之后,最后上一道透明漆。漆器轻巧、实用、耐磨,在汉代十分流行。 
  马王堆漆器质地光亮照人,图案朴实大方,精美绝伦。 
  由于墓葬良好的密封状态,使得不太容易保存的漆器形状如初、色泽饱满,在2000多年里,几乎没有消损颜色和亮度,看上去和新的一样,以至于让前来参观的外宾产生了误会。侯良说,当时一位外宾问我,这是2000多年前的吗?我说是的。他又问,你们在外面涂了什么东西吗?我说没有。参观后告别时他又问我,你们到底在漆器外面涂了什么东西?我说,我们国家文物政策明文规定,一切历史文物必须保持原样,如果加工就是破坏,要犯错误的。这时他才点头相信了。 
  人们对随葬品又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这么多奢侈品中没有一件青铜器和金银器物呢?根据史料记载,西汉早期,由于国力虚弱,几代皇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提倡节俭朴素,汉文帝规定,王侯的随葬品中不得有青铜器和金银珠宝。辛追表面上没有违反皇帝的规定,但她也没有真的遵从皇帝的训导,一切都说明辛追是个十分贪婪的女人,因为在那个时代,丝绸和漆器同样是奢饰品。原马王堆发掘组副组长周世荣说,虽然没有铜器,但当时一件漆器的价钱是铜器的10倍。 
  墓葬如此豪华,人们无法想象辛追生前的宫殿里是怎样一番景象,神秘的辛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的家族究竟有多显赫?如果她不是軑侯的妻子,又会是谁呢? 
  在墓主人的身份确定之前,考古学家甚至有点相信,奢侈的陪葬比较符合皇妃身份的说法。 
  马王堆的两个土堆看起来确实很像两个墓葬的封土,这说明在辛追墓的正东面还有一个二号墓。就在一号辛追墓的挖掘过程中,忽然发现南侧冒出了气体,这让人感到意外,既然南侧出现与一号墓类似的气体,很可能还有第三座墓葬。 
  侯良回忆说,我派一个干部去考察,他拿锄头用力一刨,结果里边的木炭一下流了出来,他往里面一看,又是一个大棺材。 
  一号墓和二号墓呈东西向排列,三号墓紧靠着一号墓的南侧,由于三号墓已经暴露,考古队决定先挖掘三号墓。 
  1973年11月,马王堆一带又热闹起来。 
  考古队希望能在这个墓葬里再次获得惊喜,一号墓主人辛追的身份和不朽之谜或许能在三号墓中找到答案。 
  但是,当考古队挖到墓葬东南角时出现了意外,侯良回忆说,在角边大概三四十厘米宽、一米多长的地方只有木炭没有白膏泥。 
 
 
 人们担心,白膏泥的缺失可能会对墓葬的保护造成不利, 
  一号墓的情景也许难以重现。挖掘的结果证实了人们的担忧,由于密封不严,三号墓里已严重渗水。 
  和一号墓相比,三号墓规模稍小一些,棺室分3层,边厢里堆满了丰富的随葬品,其中也有不少稀世之宝。但内棺的情况令人失望,研究人员准备用真空泵提取棺液,结果以失败告终,因为棺材已经裂开了。 
  三号墓主人只留下一副骨架,医学家测定,这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女尸不朽的谜团没有在三号墓中得到破解,而关于墓主人是皇妃的猜测也没有得到印证。 
  三号墓主人虽没出现千年不朽的奇迹,但在三号墓发现了大量帛书和竹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图14) 
  12万多字的帛书,包括著名的古代典籍《周易》、《老子》等,大部分是已失传一两千年的古籍,这是继敦煌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古代典籍的发现。马王堆的帛书和竹简在日后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马王堆学。 
  侯良说,帛书的宝贵在于很多书是失传的,司马迁写《史记》都没看到,在这儿发现了。再有,这里的版本非常古老,例如这里《德道经》的《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现在流传的本子有错误,通过这里的版本都可以更正了。 
  三号墓里还有一幅帛画,画面上的人正在做各种动作,有的像鸟一样展开双臂;有的像熊一样笨拙地往上爬,一共有40种动作。旁边还标有解说性的文字,这或许是当时的健身体操,也许是太极拳的雏形。(图15) 
  古代中国人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也令人惊叹,墓中的彗星图将彗星的形象和位置描绘得十分真实,几乎让人怀疑是否真的是肉眼观察的结果。 
  6000多字的《五星占》既是古代人的占星术,同时也记述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是人们肉眼能看到的太阳系五大行星,《五星占》留下了一些依靠肉眼观测的数据,说明当时人们对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有相当准确的了解。原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傅举有说,太阳系五大行星,公转周期、会合周期和现在的数据580多天只差半天,这在世界天文史上是没有的。 
  墓里还有一幅《地形图》,方位上南下北,有比例尺,地图描绘的是东经111度~112度30分,北纬23度~26度之间的地理状况,大体包括今天湖南、广东和广西交界的区域,向东一直延伸到今天的九龙、香港。这幅2000多年的地图具备了现代地图的4大要素:山脉、河流、道路和居民点。(图16) 
  傅举有认为,有了这4大要素,这幅地图就很科学了,这个地图跟现在的地图比较是差一些,但河流的走向以及弯曲的形状跟现在的地图基本一致,比清朝时的地图还要准确。 
 
 
 
 
 
 
  从陪葬品看出,三号墓主人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过,他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兵器,人们推测,三号墓主人可能曾担任过长沙国的武官。 
  在三号墓里发现了两幅帛画,帛画上的男人就是墓主人的形象。 
  这位年轻有为的武官为什么30来岁就死了?历史记载,西汉早年,南方的南越国曾发生叛乱,长沙国是抵御南越国的前线,两个王国的军队发生过激战,由于战争的地点自然条件恶劣,双方伤亡惨重。人们猜测,三号墓主人作为长沙国武官率领部队和叛军作战,不幸在征战中死亡,他被匆忙运回长沙,匆匆安葬。 
  他究竟是谁?和一号墓主人辛追又是什么关系呢? 
  在三号墓中没有找到关于墓主人身份的明确线索,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二号墓。二号墓离一号墓西壁只有23米。1973年12月,开始对二号墓进行挖掘。 
  傅举有回忆说,人们对二号墓寄予很大希望,二号墓封土堆跟一号墓一样大,要搞清地层关系,我们按照考古学的办法,把封土堆先搞掉一半,从剖面能看到它的地层关系,推土机推掉一半,发现下面墓口是椭圆形的。 
  椭圆型的墓口,让在场的人迷惑不已,同属于一个墓葬群,为什么会出现方圆不同的墓葬口呢?考古人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可能不是墓葬,而是地面塌陷。大家决定进行钻探,打下去10米,把白膏泥、椁板都打下来了,证实确实是个墓。 
  挖掘不久,就接连发现了几个盗洞。傅举有回忆说,在其中一个盗洞中意外发现了一个唐代瓷碗,说明早在唐代,二号墓就被盗墓贼光顾了。棺椁都烂了,只剩下和泥水混在一起的底板。 
  二号墓的规格比一号墓和三号墓都差,随葬文物也显得寒酸。如果真像传说那样,一号墓和二号墓的主人都是皇妃,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由于墓室被毁坏,里面一片狼籍,考古人员不得不在泥水中摸索,忽然有人从淤泥中拣出了2颗印章。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高至喜说,一个印刻有“利苍”,一个刻有“轪侯之印”,我们很高兴,墓主人的问题解决了。(图17) 
  从印章上看,二号墓的主人确定是軑侯,名叫利仓,軑侯字样的铭文在一号和二号墓的随葬品上曾多次出现。軑侯利仓曾在西汉初年担任长沙国丞相,如果墓主人的身份确凿无疑,还应该有一方“长沙丞相”印章。 
  高至喜回忆说,当时决定,文物清完后,把椁底板全部吊上来,把椁底板下面的淤泥全部运回到馆里,结果挑了一担多淤泥就又发现了一个印。 
  这枚印章证实了人们的推断,印文清晰地显示出“长沙丞相”4个字。(图18) 
  3枚印章成为二号墓最大的贡献,3个墓葬主人的身份终于有了答案:二号墓主人是利仓本人,一号墓主人毫无疑问是利仓的妻子侯爵夫人,而三号墓主人应该是利仓的儿子。(图19) 
  墓主人的身份虽然有了定论,但人们的疑惑反而增加了。 
  一个享有700户的小诸侯家族,怎么会富比皇族呢?西汉早年,长沙一带是比较贫穷的地方,除了封地的供奉,这个家族还有什么收入来源?在3座墓中,为什么辛追的墓比丈夫利仓的墓要奢华得多呢? 
  中国古代发达的史学记载进一步充实了軑侯家族的信息。公元前193年,长沙国丞相利仓被汉文帝封为軑侯,8年后,利仓去世,利仓墓狭小的墓坑和简朴的随葬品显示,当时軑侯家并不十分富裕,圆型的墓口可能也是这一原因所致。 
  利仓去世后,他的儿子利豨继承了封号,成为第二代軑侯。 
  这位軑侯会不会就是死于战争中的三号墓主人呢?在随后的考古研究中,人们对三号墓主人的身份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专家认为,他就是第二代軑侯利豨,而另一部分专家提出疑义,三号墓陪葬的是三层棺,有悖列侯四层棺的礼制,所以不应该是第二代軑侯利豨,而且,三号墓和一号墓的位置关系也 不合情理。
 
 
 
 
  有人猜测,利仓应该还有另一个儿子。高至喜认为,如果三号墓主人是利豨,作为軑侯,他不能埋到母亲的脚下,只有利仓的小儿子埋在母亲的脚下才合乎情理。 
  如果三号墓主人并不是第二代軑侯利豨,利豨墓会在哪里呢?在这个埋葬了3个主人的家族墓地中,是否还有第4座墓葬呢?钻探队再次对两座土丘进行了详细探测。钻了3天,结果一无所获。 
  认为三号墓主人是利豨的专家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他们还从三号墓的陪葬物品中找到了相关的证据,在三号墓的一些封泥上,清晰地留下了“軑侯家丞”4个字,在汉代的官制中,只有诸侯才有资格设立家丞,也就是管家,级别相当于县长。 
  在陪葬的漆器上,有不少表明物主身份的铭文,“君幸酒”、“君幸食”,能称为君的,起码应该是诸侯国里的列侯,而且在出土的帛画中,主人乘驾的是配备4匹马的马车。 
  傅举有说,皇帝可以驾6匹马的车,诸侯能驾4匹马,大夫驾3匹马,士驾2匹马,老百姓只能够驾1 匹马的车,如果驾4匹马的车就犯法了。 
  多少年来,马王堆汉墓散发着神秘而诱人的气息,有关的争论始终在继续,有些问题也许能在未来得到破解,有些问题可能永远找不到答案。 
  相比之下,普通人对千年不朽的一号墓主人辛追有着更浓厚的兴趣,文字记载的历史完全忽略了她,但2000多年后她却比丈夫和儿子更引人注目。 
  2002年3月,应湖南省博物馆的请求,中国刑警学院法医系教授赵成文开始复原辛追的形象,为了工作方便,赵教授设计了一套叫作CCK-3型人像模拟系统的软件,可以通过尸体的骸骨复原死者的面貌。赵教授认为,人的面相关键取决于颅骨的形状,只要颅骨保留完整,2000多年前的女尸与日常破案中遇到的尸体基本没有区别。 
  复原主要依据辛追颅骨的X光片、出土时拍摄的面部照 片,以及帛画和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赵教授在电脑上完成了对辛追面容的复原,从复原图上看,她是一位地道的中国美女,根据尸体的身长,还推断出她年轻时大约高1.6米。据此,人们又复原出了辛追年轻时的蜡像。(图20) 
  没有记录可以查寻辛追的来历,人们推断,这位美女在很年轻时就嫁给了比她年长的利仓,丈夫去世时,辛追只有30多岁,家境也比较一般,之后利仓的儿子利豨继承了侯爵的封号,一家人仍旧留在长沙。 
  利仓死后,軑侯家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越发兴盛和热闹起来,辛追到底靠什么积聚了如此多的财富呢?人们只能靠想象去描绘她的人生。 
  当年在发掘过程中,人们对内棺中的一幅用帛织成的画感到迷惑,在后来很长时间里,这幅帛画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因为它不仅是一幅美妙的艺术作品,而且还透露了辛追内心的秘密,透露了当时中国人对宇宙和生死的认知。帛画两米多长,分3部分,下面是地狱,中间是人间,上面是天堂。地狱倒也不太可怕,一个赤裸上身的男子,双脚踩在怪鱼身上,用头和双手顶着地面。人间的情景就是辛追当年生活的写照,一个雍容的老妇,在仆人们的护拥下,神态安详而略有些忧伤。肖像画比例合适,线条流畅,人物生动有神,是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中的精品。辛追向往的天堂是:9个太阳在巨大的树枝间照耀,最大的太阳中间站着一只金色的乌鸦;弯弯的月亮里有传说中的神兔和蟾蜍,旁边还有一个仙女在飞舞。帛画最上端的中央是一位长着蛇身的女子,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创世主——女娲。(图21、22、23) 
  人们猜测,这幅帛画其实是一种叫幡的东西,是用来召唤死者灵魂的,也许辛追并不肯定自己能升入天堂,所以特意制作了这样一面精致的幡,来引导自己的灵魂不要走错了道路。 
  辛追只顾营造死后的世界,却没有预料到,她苦心经营的家族在后来的发展中并不顺利。根据史书记载,利豨死后,他的儿子,第三代軑侯离开长沙,到首都长安做官。之后第四代軑侯担任过武官,因为擅自调兵而被判处死刑,遇到赦免才留下一条性命,不得不回到原籍。 
  史书中关于軑侯家族的记载就此终结。辛追死后短短几十年,一度繁华庞大的家族就不复存在,她的后人成为平民,从前的富贵如烟云一样消散。 
  侯爵夫人的心愿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辛追却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物以及那些解不开的谜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震惊中外的“盗墓笔记”,马王堆汉墓发掘内幕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两千多年前的辛追夫人是如何保持不腐的?手指的纹理都看得清楚
穿越两千年,马王堆汉墓不腐女尸揭秘
她被称为“东方睡美人”,死后2000多年尸身竟完好无损,四方印章的出土让其身世秘密被曝光!
日本眼馋辛追夫人的头发,多次索要最终无果,得知原因幸好没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