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名医用药:尤在泾治齿衄厚土敛火 释“土厚则火自敛” 补土伏火法在口腔病中的应用体会
古代名医用药:尤在泾治齿衄厚土敛火尤在泾,清代中期著名医家,其医案多收于《静香楼医案》中,后被柳宝诒选入《四家医案》中,并加以评述,现选一例于下: 齿衄 中气虚寒,得冷久泻,而又火升齿衄。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积久之沉寒也。此当温补中气,俾土厚则火自敛。四君子汤加益智仁、干姜。 齿衄之为病,多由胃火炽盛,灼伤血脉,血液外溢所致,前贤已立有清胃散一法,其间或夹阴伤,或夹郁火,则景岳之玉女煎,钱乙之泻黄散正为此而设。然亦有因脾胃虚寒,阴火内生,上干清窍,迫血妄行而致齿衄。本案在“火升齿衄”的同时,尚可见“得冷久泻”这一中焦虚寒的见症。尤氏抓住识证关键,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非熟读古书者不能为之。他在另一著作《医学读书记》中对此还有一番阐释:“王肯堂治许少薇口糜,谓非干姜不能不愈,卒如其言。又从子懋鋙亦患此,势甚危急,欲饮冷水,与人参、白术、干姜各二钱,茯苓、甘草各一钱,煎成冷饮,日数服,乃已。盖土温则火敛,人多不能知。此所以然者,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作为口疮。其症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手足逆冷,肚腹作痛是也。”彼案为齿衄,此案则为口糜,但都有“得冷久泻”与“欲饮冷水”中焦虚寒的表现,除此以外,尤氏还补充了“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手足逆冷,肚腹作痛”等症,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治疗都以温补脾胃为大法,方选理中汤加减,以厚土敛火。清代名医邓养初在评论此案时写道:“辨真假之关键处,学者最宜留意。若属夫肾者,又需八味丸治之。干姜宜易炮姜。”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临证中,以清火泻热法治疗疮疡无效时,本案当可作为借鉴。释“土厚则火自敛”“土厚则火自敛”的论点,见于尤在径的《医学读书记》和《静香楼医案》:“王肯堂治愈少薇口糜,谓非干姜不愈,卒如其言。又从子愚吾亦患此,势甚危急,欲饮冷水。与人参、白术、干姜各6克,白获等、甘草各3克,煎成冷饮,日数服乃已。盖土温火敛,人多不能知此所以然者,胃虚 食少,肾水之气而乘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 迫上炎,作为口疮。其症饮 食少思,大便不实,或手足{逆冷,肚腹作痛是也。”“中卜气虚寒,得冷即泻,而又火 升齿妞等证。古人所谓胸中表现,即尤氏所说的饮食少思,大便不实等,若虚甚而脾胃虚寒者,更有手足逆冷和肚腹作痛,其病机为“胃虚食少,肾水之气而乘之,……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作为口疮”。东垣《脾胃论》中有: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其理颇合。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脾胃不足,心火上炎,则可使口腔、舌质糜烂。脾胃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饮食入胃,经脾之运化,化生营气,营血上升于心,以滋养心脉,使心火不升,如脾胃不足,则营气化生不足,营血不足,乏输养心神之功能,心神失养,心火亢盛,火盛则随心系而上炎于舌,发为口舌糜烂。虚劳低热(粟粒性肺结核)李风翔医案;五岁女孩,三个月来下午低烧,久治不愈。面白,体瘦,食少,精神萎靡,大便干,日一次,脉象沉细无力,舌质淡,苔正常,诊为虚劳。处方:小建中汤加党参、黄芪、当归。2剂后,热退神增,精神转佳。7剂后复诊,仍有低烧,依方继服14剂。(国医论坛1987;(1>:23) 按语:观本案脉证,属气虚发热无疑。《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院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治当培补中气,调和阴阳。待中气建立.阴阳平衡,则发热自退,此王旭高所谓“土厚火自敛也。”补土伏火法在口腔病中的应用体会 补土伏火法;复发性口疮;慢性剥脱性唇炎;慢性牙周炎;口腔扁平苔藓;中医疗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永正医案:补土伏火治口腔溃疡
揭秘医学全才一代名医徐灵胎口疮治疗医案,最后一句治口疮最管用
体内越寒越上火?名医只用2味药,一补一泻即可调~
医案分享:脾胃虚寒湿阻中焦,温中健脾化郁...
118  医案
久嗽不愈,补肾滋阴不效,脾胃虚寒不能生肺,使邪留膈脘作嗽,补母止嗽汤,二剂轻,四剂全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