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露天电影里的童年记忆》

露天电影里的童年记忆

/李雁春

我的童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乡村文化匮乏。我有三个和文化沾边儿的爱好分别是看电影、看小人儿书和听小说评书。这三个爱好伴随我度过了少年的青葱岁月,对后来的成长或多或少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时候农村基本没有什么上档次的文化娱乐活动,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看电影,看那种农村打谷场上或生产队院子里的露天电影,那种乐趣和感觉是现在孩子们永远无法理解和体验的。任凭他们怎么想象,也无法在脑海里建立起那时候看露天电影的情景。

最开始的时候,是县里或镇里来的放映队,有时候一个月也排不上一次,所以我们对电影的期盼不次于盼过年过节。听说方园十几里内哪个屯子有电影,而且是没看过的,我们都会想方设法地让大人领着,或跟年龄大一点的伙伴们去看。那时候我还很小,到外屯去看电影是大人的累赘,大晚上去十几里地的外屯子看电影谁爱带个累赘呀,说不定走不动了还要让大人背着呢。那时,我二姑和老姑还没有出嫁,去哪儿看电影我总是像跟屁虫一样缠着她们,常常成为他们的累赘。有时候她们也会哄着我不让我跟着,有时候我父母也嚎唠我不让我去,我就会使出哭闹的办法“争取”她们的同情。当然,更多时候,他们出于责任心和爱心,都会带着我的。

随着年龄逐渐长大,看电影最远的地方去过十几里地远的别的大队。那时候,去外屯子看电影,夏天有时候会掉到水坑或泥坑里。坑坑洼洼的土路夏季总有存水的地方,夜晚看着发白的地方以为是路,踩上去才知道进了水里。后来人们总结出经验,夜晚走土路挑发黑的地方走才没有水。走夜路掉水坑里或者摔跟头是常有的事儿,有时候赶上下雨还会挨浇。本来,刚黑天的时候还是亮瓦晴天的,刚放完一卷或两卷就可能忽然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大伙赶紧喊着叫着自己的伙伴或孩子往回跑,有时候到家浇成了落汤鸡,更可怕的是有的时候孩子跑丢了还要冒雨回去找。即便如此谁都没有怨言,还会对未看完的电影十分期待,询问第二天能不能演。冬天看电影有时候冻得手脚像猫咬的一样,我们就一边看一边跺跺脚,即便如此也没想过半途而废提前回家,因为电影的故事情节对我们永远是最有吸引力的。看电影最坏的遭遇就是跟外屯子的孩子干仗,半大孩子看电影打仗是常有的事儿,一般都是本屯子的孩子仗着“主场”的优势装蛮耍横欺负外屯子的孩子;有时候是一个学校甚至一个班级的学生因为在学校时有点小摩擦,也会利用看电影的机会来寻事干仗。我那时候身材长得小胆儿也小,不敢跟人干仗,走路和看电影都尽量不拆帮,紧跟在二姑和老姑等人身边,她们总是呵护着我。

看电影的最佳地方莫过于在自己的屯子里,能提前占个好位置,也能从家里搬来凳子坐。那时候屯子里来了电影比过节还热闹,小孩子老早就会张罗着显摆着,有的在学校就告诉同学:“今晚我们屯子有电影。”大人们一般也都提前收工,早点儿吃晚饭。有的人家吃完晚饭还会炒点瓜子或者爆米花,带着看电影时吃。

那时候哪个屯子放电影都是人山人海,都招来附近屯子的人们。有的看电影还当了走亲戚,见面后在打谷场上唠得亲亲热热。

因为爱看电影,我们对放映员也感到特别亲切。有时候屯子里来了放映队,我们还主动帮着放映员搬东西、立杆子、钉钎子、挂荧幕、安音箱,帮着抬“电锅”(发电机)。最开始屯子没上电时,放映队都带着“电锅”,走到哪都自己发电。那时候最怕的就是电影演半道“电锅”出现问题不发电,那就要耐心地等使劲地盼,希望早点修好继续开演。而有时候“电锅”一坏就是好几天,让我们天天盼。在学校同学间也都问“电锅”修上了没有?今晚能不能演啊?或者问这回演的啥片子呀?是不是打仗的?是不是带色的等等。那时候,我们还编个顺口溜:“好电影、破电锅,一到咱屯就趴窝”。于诙谐幽默中表达着对电影的期盼对“电锅”的担心。

后来,随着社会进步情况大有好转,农村通上电了,“电锅”成了备品。公社又有了自己的放映队,十天半个月就能看上一场电影,去外屯子看电影的次数也就逐渐少了。大约是1982年前后,我们大队有了自己的放映机,一周就能看一场电影了,好友“二不点儿”当上了放映员。那时候我已经在初中读书,赶上星期六晚上就可以跟着他出去到各屯子放电影。渐渐的我也学会了倒片子、上片子和接片子等一些放映技术帮着他忙活。晚上放映完,再一起回来,其乐无穷。直到后来他处对象,因为“逃婚”不放电影了,我也开始悟自己的学业了。

小时候看电影,我们男孩子最爱看的是战斗片儿或武打片儿,比如打鬼子抓坏蛋的那种,看着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和志愿军打败敌人取得胜利,我们也跟着热血沸腾、慷慨激昂。看到革命者好人被捕入狱或者牺牲我们也会十分悲愤和惋惜,也会十分痛恨叛徒、特务和地主坏蛋。电影的故事情节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总会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每次看完后,那几天上学时大家都会模仿电影中的动作和台词。晚饭后玩耍时,在我们这些孩子的游戏里也会模仿着电影的故事情节来个演示,捉特务、打土豪、打鬼子,两伙孩子有时候也会真的打起来。

最爱看的是《平原游击队》,特别是李向阳那大眼睛对敌人就有震慑力,他们神出鬼没的战术也吸引人。那时候《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和《烽火少年》等影片对我们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对小嘎子、潘东子等小英雄都十分羡慕。而《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上甘岭》、《英雄儿女》和《烈火中永生》等那些老电影又让我们记住了很多英雄的名字,这对我们的成长都有着很大的鼓舞。歌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等也让我们记住了黄世仁、南霸天等一些大坏蛋的名字,让我们更加爱憎分明,更增强了我们对好人的爱和对坏人的恨。我常想我现在这种爱憎分明的性格或许就是受青少年时代电影的影响吧。    其实,那时候的电影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六零后和七零后两个年代人的成长。我们有理想、有抱负、知荣辱、明是非。几十年过去了,时代不同了,但是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这两个年代的人还是非常的有原则,爱憎分明,识大体,顾大局,居安思危,旗帜非常鲜明、立场非常坚定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如今坐在电视机前,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自己喜欢的老电影和电视剧,可是无论是坐在温暖宽敞的客厅里还是坐在乡下老家的热炕头上,都找不回来当年看露天电影的快乐了。

露天电影是我们那一代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因为那是我们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没有烦恼的年纪。少年时光飞逝,少年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即便是点点滴滴的快乐和满足也都是最真诚最难忘的。




作者简介:

李艳春笔名:李雁春,男,汉族,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吉林省长岭县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放映员见证露天电影兴衰 从业36年始终热爱(图)
【太行往事】秦文堂 露天电影故事多
【广东】勾淑秋|露天电影
20年前的夜生活,是短视频给不了的快乐
时光印记 | 平遥电影放映队
有一种情怀,叫露天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