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穆天子传》辨真------《山海经》系列研究

   《穆天子传》(以下简称《穆传》)为史上著名“汲冢书”之一种,后人皆以为其战国小说家言,其论近是。只要具备基本的唯物史观,观《穆传》中穆王远征万里的丰功伟绩,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可知皆为虚言。不过,《穆传》成书年代在先秦,又大量引有《山海经》的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只是运用时,需要更谨慎地进行辨别。本人对《山海经》(不明注出处,下文皆以“经”称之)已作过系列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发现其海经区域为今天的豫中平原及相对黄河以北部分,东北不过濮阳、西南止于禹州、东南为商丘、西北到辉县,其中重要地标昆仑为今天新密的浮戏山周边(详见本人文章《解读上古中国的一把钥匙------关于<山海经>所载地域及其史料价值的讨论》)。本人将以之按《穆传》文本顺序与《山海经》的相应内容进行对照释读,冀以有所阐发。

      《穆传》卷一以其地望,皆在《山海经》海经范围之外,两者地望绝少关联,故此卷少有引用《山海经》内容。唯《穆传》一节“戊寅,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下文中不注明出处所引文皆为《穆传》)所载“阳纡之山”,在《山海经.海内北经》有载:“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此“阳污之山”当为同一山,却地望殊异,暂存疑。

     《穆传》卷二首句:“□柏夭曰:□封膜昼于河水之阳,以为殷人主。”此句首无年日,与卷一绝不相属,其地望与卷一也不相关,按卷一之方位在山西西河,与此“殷人主”无涉。 而本卷以下当在三代商人故地。

      “戊午,□之人居虑〔古畴字,居虑名〕,献酒百□于天子〔百下脱盛酒器名〕。天子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昆仑山有五色水,赤水出东南隅而东北流。皆见《山海经》〕。”按《山海经.海内西经》载“赤水出东南隅”,正为“赤水之阳”。即见此昆仑,按本人意见,则此下《穆传》所述踪迹皆应在中原浮戏山周边,绝非陕甘西域。

       “甲子,天子北征,舍于珠泽〔此泽出珠,因名之云。今越巂平泽出青珠是〕,......天子□昆仑〔此以上似说封人于昆仑山旁〕,以守黄帝之宫。南司赤水而北守舂山之珤〔欲以崇表圣德,因用显其功迹〕。""舂山"为“钟山”,《海外西经》有文“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其地在经中西北隅,处于昆仑之北,今日的郑州区域。

       “甲戌,至于赤乌。赤乌之人丌献酒千斛于天子。......封丌璧臣长季绰于舂山之虱,妻以元女,诏以玉石之刑〔昆仑山出美玉石处,故以语之〕,以为周室主。”为何封丌璧臣长季绰为周室主?身为天子宗亲仅是必要条件,更重要的可能是地理关系。武王拟建洛邑,与周公语“无远天室”,而此赤乌按书中所言,位在昆仑西北,与“天室”不远,是否此地为周人祖先发迹之地?《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东,有长胫之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此西北海外,衡以地望,在今天荥阳附近,正是经中周人先祖后稷、叔均发迹之地。

       “甲申,至于黑水〔水亦出昆仑山西北隅而东南流〕,......天子乃封长肱于黑水之西河〔即长臂人也。身如中国,臂长三丈,魏时在赤海中得此人裾也。长脚人国,又在赤海东,皆见《山海经》〕,是惟昆仑鸿鹭之上,以为周室主。是曰留胥之邦〔因以名之〕。”与此相对应,《大荒西经》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东,有长胫之国。”两相参照,可见《穆传》有误,“长肱”当为“长股”,而长臂人也应是望文生义,长臂人另有一处在《海外南经》“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保操一鱼。一曰在周饶东,捕鱼海中。”所在地望在东南而非西北。赤水也讹作赤海,但仍能看出,此两条材料系出同源,当以经中“赤水”和“长股”为原文。

       “辛卯,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即《山海经》:玉山,西王母所居者〕,容成氏之所守。”经中黑水出于昆仑西北,按《海内西经》的说法,其流为向北,再向东。循黑水而上,按今天荥阳地理,只有索水河符合条件,“群玉之山”则为今日的少陉山,在浮戏山东。

        “丙午,至于鄄韩氏(鄄,之然切)。爰有乐野温和,穄麦之所草〔此字作下早,疑古茂字〕,犬马牛羊之所昌〔昌,犹盛也〕,珤玉之所□。”此节于经中无考,据上来文来看,从群玉之山向西则已进入洛阳盆地。“丁未,天子大朝于平衍之中〔衍,坟之下者,见《周礼》〕,乃命六师之属休。......庚戌,天子西征,至于玄池。天子三日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因改名为乐池,犹汉武改桐乡为闻喜之类〕。”以上于经中仍无考,其中“玄池”有人认为即《山海经》中的轩辕之台,多是臆断。其实少室、太室二山到洛阳盆地之间正是轩辕关,附近有轩辕山,与文中所言地望相近。

        “丙辰,至于苦山,西膜之所谓茂苑。天子于是休猎,于是食苦〔苦,草名,可食〕。丁巳,天子西征。己未,宿于黄鼠之山,西□,乃遂西征。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山海经 .中次七经》记载:“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有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条,可以为簳。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其上多砺,其下多砥。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如丹火,善詈。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按《穆传》所述之行程及地望,经中“苦山”与之相符,唯其西无西王母之邦。直到春秋,洛阳盆地周边尚有“伊洛之戎”,《穆传》之记载于史有据。《穆传》卷二至此完结,按此卷所述行程、道里与方位与《山海经》海经西部、中次七经尽皆相合,实可证《穆传》部分地理循《山海经》而作,或者引用了同一材料,其材料来源甚古。

        《穆传》卷三,内容多为穆王与西王母互答应酬之事,皆与《山海经》无涉。值得注意的是此左近旷原,“硕鸟解羽”,与《山海经》云“大泽方千里,群鸟之所生及所解”相合,考其地望,《穆传》在洛阳盆地,《山海经》则在昆仑以北,两者并不符合。《穆传》毕竞为小说家言,其附会之事也是当然。

        《穆传》卷四:“庚辰,至于滔水。浊繇氏之所食〔《山海经》曰“有川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亦此类〕。”注引《山海经》,实际上二地相邻。《大荒北经》记载:“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是因以为台。在昆仑之北。”此“相繇”即为《穆传》之“浊繇氏”。《大荒西经》又载:“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同一事《大荒北经》为:“有钟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献。”可见“龙山”即“钟山”,二者不仅音同可通,俱在青衣女子之北。钟山与共工之国同地,其西为相繇,《穆传》所“滔水”应天在黑水之西,可能为今天的枯河。

        “丙戌,至于长,重氏之西疆〔疆,界也〕。”“庚寅,至于重氏黑水之阿。爰有野麦〔自然生也〕,爰有荅堇〔只谨二音〕,西膜之所谓木禾〔木禾,谷类也。长五寻,大五围。见《山海经》〕。重氏之所食。爰有采石之山〔出文采之石也〕,重氏之所守,曰:枝斯,璿瑰〔璿瑰,玉名。《左传》曰:赠我以璿瑰。旋回两音〕。<王殳>瑶〔亦玉名,瑶音遥〕,琅玕〔石似珠也。琅干两音〕,玪〔皆玉名,字皆无闻。玪音钤瓆〕,玗琪〔玉属也,于其二音〕,尾〔无闻焉〕,凡好石之器于是出〔尽出此山〕。”此节所言“至于黑水”,证明前节所述地望不误。本节之众多玉石,皆见之于《海内西经》昆仑以北,更可确证《穆传》所述地理所在。

      “孟秋癸巳,天子命重氏共食天子之属〔音供,言不及六师也〕。五日丁酉,天子升于采石之山,于是取采石焉。天子使重之民,铸以成器于黑水之上〔今外国人所铸作器者,亦皆石类也〕。......乙丑,天子东征,送天子至于长沙之山。□只,天子使柏夭受之。柏夭曰:重氏之先,三苗氏之□处,以黄木银采,□乃膜拜而受〔三苗,舜所窜于三危山者〕。”《大荒北经》记载:“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有山名曰章山。”重氏之民处此钟山与昆仑之间,前言及此处有“赤乌”之人,此或为同一族氏,“赤乌”急读为“重”音。

       “癸酉,......天子乃遂东南翔行,驰驱千里〔一举辔千里,行如飞翔〕,至于巨蒐氏,巨蒐之人奴,乃献白鹄之血,以饮天子〔饮血所以益人炁力〕,因具牛羊之湩〔湩,乳也。今江南人亦呼乳为湩。音寒冻反〕,以洗天子之足〔令肌肤滑〕,及二乘之人〔谓主天子车及副车者也〕。"此巨蒐氏地望颇疑当为今天的大隗镇,其在昆仑南,按驰驱千里之测算,按文中相对里程,大致符合。

       卷四此后地望里程皆无法以新密、新郑周边符合之。其后所述之䣙人,又与卷一相接,所采材料皆不见于《山海经》。卷五所用材料皆与《山海经》无关,其中出现“圃郑”、“洧上”、“荥水”等地方,其地却正在《山海经》海经西经之区域。

        通观《穆传》全文,经与《山海经》对照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意见:

        一、《穆传》确为战国小说家言,其故事为各种材料拼合而成。至少存在三种材料:一种即为《山海经》,另一则为卷一与卷四到巨蒐氏所述之材料为一种,其中都包含有䣙人和河宗氏故事,其地望自成一系。最后卷五则又是一种,其材料如前人所推断,类似于起居注,出自春秋战国时一诸侯之典籍。

        二、《穆传》全文实际上叙述了两个地理区域:卷一和卷四后半段为太行山东麓到西河,其地望与春秋晋国相合,其所载北征事,于史实及文献有征;卷二到卷四前半部分,则描述了今天嵩山周边地理,荥阳、巩义及于嵩山西麓最为详细,考其区域,则于春秋的郑国疆域相合。其事迹除西王母载之于史,其余皆多无故事;再一为卷五,独以盛姬事为详。《穆传》作者莫非为郑国人氏,其著者为盛姬当时之人?而盛姬是否为穆王时女子,其身份存疑。

        三、《穆传》与《山海经》其所述上古故事集中于以新密、新郑和郑州区域间,这两部文献皆已得证其为先秦文献,其时编著之人皆以为所涉及上古故事皆发生在这一区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昆仑仙山【一】
周穆王西祭昆仑的三个主要目的地
舂山考/任乃宏
第104讲 周穆王西游行程及地望考(下篇)
《山海经地名考——远古昆仑今何在?》
《山海经·海荒经》是远古西部地理记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