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海经》“海经”区域新考(四)------《山海经》系列研究

四、夏启登天之“天穆之野”即“昆仑之墟”

       《海外西经》:“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此引文中夏后启为禹子,为夏朝开国君主,前海经东南隅正是据此条而定为禹州。《帝王世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史记注解》:徐广曰:“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居阳翟。”启为禹子有正史所载,故禹都自为启所继承。《竹书纪年》记载:“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此处所指为钧台之会,史上正属之于禹州。以上推断看来顺理成章,实则各处比未提及启御龙登天之事。《归藏易·启筮经》:“明夷曰:昔者夏后启筮: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皋陶占之曰:'吉。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乡。’”此处记载虽提及启登天事,却未涉及此事发生之所在。故前述所据材料都无法得出海经西南隅之地望,今日重审仍应于经中再作发掘。

      《大荒西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在《“赤水”、“黑水”补考,兼论“昆仑”地望------<山海经>系列研究》一文中,我们已发现赤水、黑水之间为昆仑,为今日荥阳以南浮戏山、少陉山,察之于地形图,此赤水之南之大山唯有昆仑。经中所述“天穆之野,高二千仞,”为天穆之下台地,如此,则天穆为昆仑,而“天穆之野”则为“昆仑之墟“。《海外西经》:“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此节中大乐之野、大遗之野显然是天穆之野,而其地在大运山北,则大运山即为昆仑山,其北为昆仑北部台地,所谓昆仑之墟。此处有一疑问之处,为何此“天穆之野”只见赤水,而不见黑水?我意此“天穆之野”与“昆仑之墟”还是有所不同的,昆仑山四周台地皆可谓昆仑之墟,而此“天穆之野”应指昆仑东部区域,以此小范围而论,则只见赤水,而与黑水无关。

       在近期讨论大荒四经、海外四经的过程中,篡改编造之推测虽暂未及于海内四经,实际上我们经过简单讨论即可发现,海内四经也是篡改编造而成。大荒四经的内容不唯见于海外四经,也有许多内容不在海外四经中而在海内四经中,这表明编篡者之一不仅把原始材料拆分为四方,而且同时拆分为海内和海外两部分。这其中明显的例子就是昆仑,大荒经中把昆仑列于西经,而海外西经中并无昆仑,昆仑是载于海内西经,且海外、海内两部分其所述地望常可以相互印证。《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此两节所引文中开明兽前人大多认为即启,“开明”原应为“启明”,经中因避讳而改,且开明兽为虎之形状,正虞夏图腾之象。引文中之开明兽皆处昆仑东部,正是“夏启御龙登天”之异文。

        虽然明确了”天穆之野“即为“昆仑之墟”东部,但查之经中,昆仑在经中也非处于西南隅。《海外南经》:“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按此昆仑之南尚有南山、结匈。《大荒南经》:“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鸀鸟。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两经参照,颇疑结匈即互人。结匈不知何意?前人有所谓鸡胸者,而此互人或与鱼妇同指一事(如《大荒北经》例,博父国文下节即夸父故事,实为一人。),此节或为大禹故事。《尸子》:"禹之劳,十年不窥其家,手不爪,胫不生毛,偏枯之病,步不相过,人日禹步。"偏枯何病难有定论,总之是有残疾,而鸡胸也是一种残疾。此处互人王念孙校为氐人,即氐羌,传说大禹即出自氐羌。“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与“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虽然差异较大,但仍能看出是为同事异文,只不过文字错讹较多,难以解读。不过可以确定这两经所述皆同一事,与禹有关。

       此结匈经中位于夏启之南或不确,我们已知晓海外经中各节皆误把文章汇编顺序误作地理顺序,实际地理形势仍要据大荒经中相关记载。《大荒西经》载弱水位于昆仑之下,并未明言其在昆仑之南,就上古地图例,其下反而应为北方,而就地形审察,此弱水应于赤水、黑水之间流向北方。《海内南经》所载氐人在若水,此经中之结匈、互人应处于昆仑之北。如此,我们可以推定:夏启登天处即为昆仑东部,其北部昆仑之墟应为大禹故地,昆仑应当为海经原始材料所述区域的南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匈奴族源新论(二)
研究之四 -《山海经》的地理范围与历史 - 天机网
《山海经地名考——远古昆仑今何在?》
《山海经》与夏代史资料及相关问题研究
《山海经》地名考证
《山海经》1:昆仑山并非《山海经》的地理中心 ——附带指出《山海经》中的昆仑山和不周山的地理位置(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