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弃疾充满愁绪的一首词,全文一气呵成,让人感同身受

很多人年少时,未经苦难,不懂悲凉,却偏偏最爱说愁。或许是源自无处安放的青春,抑制不住的荷尔蒙,或是急功近利的期盼。明明是不谙世事的一张白纸,却生怕别人说自己浅薄,急着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为赋新词强说愁”。

进人了人生的秋冬季节,最爱的却是回忆,回想山花烂漫之时,少年脸上的纯净。如果一夜之间回到了生命的起点,理想的车轮刚刚吱吱呀呀地运转起来,那该多好。今天分享一首辛弃疾的《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向来喜欢用典,肚子里没有几两墨水便无法全然参透,但这首却例外,写得一气呵成、明白如白话,妇孺皆可读懂。此时的辛弃疾已从官场退隐,半生饱经辛酸,郁郁寡欢,无法排解。回望血气方刚的少年时代,不免有感而发。细细体味,字里行间浸透了愁绪,寄托了他的身世之感。

假如时间倒回,才知道小时候哪里知道什么叫愁

时光逝去之后,人们最爱想的一件事也许是一一假如时间倒回。青春的美与哀愁本是一体的,青春是生涩的,充满了苦恼与迷惘。但也只有对未来不着边际的憧憬和心底惶惶的不确定,才算是青春时代最值得珍藏的记忆。经历了宦海沉浮、人世沧桑后,已明白何为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悲若喜了。回望记忆中那张皱紧眉头的青涩脸庞,不禁轻轻摇头,那时的自己怎懂苦难。

少年辛弃疾却懂得“愁”,愁自满腔抱负

辛弃疾也考过金朝的科举,但名落孙山。据说,这并非他水平不够,而是他根本就是考着玩的,压根儿不想为金人效力。也有记载说,他参加考试是为了进京刺探情报,与他同路的,是党怀英。只是,最后党怀英中进士后忘记了驱逐胡虏、统一中原的心愿,为名利所牵绊。辛弃疾则坚守了理想,并为之奋斗和惆怅了一生。

尽管很多人一回望青春,就会想到狂放不羁、自由自在、为所欲为,但我想,对于辛弃疾,这样的词语未必准确。少年辛弃疾也懂得“愁”,只是愁自满腔抱负,想为它寻一个出口。“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所谓“爱上层楼”,指的是古人每每“登高”,就意味着诗兴大发,有万千胸臆要抒发。

而今识尽愁滋味,却又不想与人诉说了

真正尝到了愁滋味时,反而不愿絮絮叨叨,说与人听了,一切只是放在心里,自己默默承受。世事难言,年华已老,多说无用。有些心绪还是留于自己心中较为适宜,知心人无须诉说也能体味,异路人道尽肺腑也难共鸣。

尝尽人生百味,历经世间沧桑之后,才知道理想和现实之间横亘着多么深的鸿沟。执着神勇如辛弃疾,也无力改变现状。无论是四世同堂,还是寄情山水,都抹不去灵魂深处的那抹愁。欲说还休,只能吐出一句“天凉好个秋”。可见,生之艰难与不如意,已到了无法言说的地步。

辛弃疾的愁是壮志难酬,是时代的悲壮回声

辛弃疾的愁不是过好小日子、养活老婆孩子的个人追求。读辛弃疾的词作,常有回肠荡气、慷慨激越的热血沸腾。古时的词,即是今日的流行歌曲,如果这样对接,那就可以理解为,辛弃疾不以儿女情长、伤春悲秋为主风,而是演绎着更宏大的主题,用文字演绎时代的旋律,使千年之后的我们能感同身受。

独爱辛弃疾的铁血,认为他是雄才与伟略兼具的真男子。辛弃疾的喜爱者,更愿意亲切地称他为“稼轩”,这个名字更加顺口,有一种朋友间的亲近感。

稼轩不是躲在角落里发牢骚的愤青,他是敢想敢为的行动者,曾经跻身主流的开拓者,他有气吞山河的勇气和拼劲,他的愁不是平安盛世里的对月空吟,而是乱世里的金戈铁马、颠沛流离。这样的男人,独具一种魅力,这种吸引是扎实而厚重的,不是浅薄的费洛蒙挥发,而是让人真心想要接近,读懂他的故事。即使是时光不能倒流,也要自己坐下来,手端一杯烈酒,细细品读稼轩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弃疾这首词当年不懂,走入社会才发现这首词写的真是犀利啊
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关于“愁”的词,上片末句更是经典名句!
【每日一诗】少年不识愁滋味
丑奴儿 [chǒu nú ér]
辛弃疾最无奈的一首词,年少时不知其意,读懂时已不再年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