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谁说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作者简介:南郭居士,本名郭军,男,汉族,籍贯甘肃徽县。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会员,「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狗尾草诗人原创艺术团队主创人员。有数百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

“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谁说的?对此你作何感想?
  ●南郭居士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很容易被我们挂在嘴边,用来嘲讽或自讽。但大多数人在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常冠以“古人说”,却并不知道这句出自何处,是谁说的。

  对读书人,中国一直存在着两种评价标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 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对读书一直是带有崇高敬意的。古人认为,文字是有灵魂的,不能随便焚烧,还因此建了敬字亭。但在现实生活中,书生相对于其他人来说,生活能力上还是有一些弱势和不足的,特别是当一个人事业和生活处于低谷时,往往会想到“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而挂在嘴边,用以自嘲。

  那么“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到底出自何处,又有什么来历呢?我们且看看这首诗就知道了。

杂感 
清 · 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这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韵格式的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平仄严谨。这里,一个名叫黄景仁的人开始走进我们的视线。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文学家。诗负盛名,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却终因命途多蹇,毕生落落寡合,以高洁傲世之身沦于熙熙红尘,愤世嫉俗而英年早逝,徒留“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之悲鸣。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黄景仁的身世的确令人感叹,他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两年后便病逝了,时年仅三十四岁。

  《杂感》这首诗,作者想表达的是因自己身世飘零凄苦,虽然很有才华却无人赏识,仕途不顺,6次乡试不中,对一个自诩有才的人来说确实打击很大,于是怒极而笑,自嘲自己百无一用。黄景仁年少就已成名,9岁有诗名,16岁在三千人中取得童子试第一名,是“乾隆六十年第一人”,这样的人都不能取得功名,不由得便发出“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悲叹。

  虽然“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一个恃才傲物的少年郎自嘲自讽的话,也算是一时气话,但也表现了古代读书人生活的窘境和求取功名的艰难。陆游也曾说自己“此身合是诗人未”,苏东坡亦痛感“人生识字忧患始” ,杜甫更是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他宁愿为此“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当今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伟大时代,我们要抱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态度,让“莫因诗卷愁成谶”、“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有益于社会的人。

  当然,即便是在穷困潦倒的境界里,黄景仁依然不失文人的孤傲与清高,以“春鸟秋虫自作声”聊以自慰。最后,笔者填词一首,以表达对这位古代失意文人的纪念。

【渔歌子】千古一叹黄景仁
南郭居士
  谁将残卷付长秋,醉与痴心共东流。歇余恨,饮多愁。百无一用叹未休。
  漫作佳篇重山丘,悄立危栏望西楼。弄清影,写从头。且掷奇句万古留。

  *渔歌子词谱:中中中中仄中平(韵)。中中平中仄中平 (韵) 。中中仄、仄平平(韵)。中中中中仄中平(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无一用是书生”家喻户晓 后面一句呢?
是谁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前半句更嚣张,诗人的傲骨难以言说
清代黄景仁《杂感中》“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上一句"十有九人堪白眼",才是千古经典,写出了人性的丑陋
黄景仁自嘲写下千古名句“百无一用是书生”
揭秘: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 古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听过“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上半句更让人心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