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州牛肉面:名满天下,一碗面、一座城、一个世界

兰州牛肉面的起源和发展

老字号品牌:德元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饮食智慧散发的灵感
当丰富的牛羊肉和充足的谷物相遇,当人们在饮食上释放智慧的灵感,这一切,似乎注定了一次美妙的化学反应,而这次美妙的化学反应就诞生了今天的兰州牛肉面。兰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清晨,如果不吃碗牛肉面,那么这一天都不会舒坦。兰州牛肉面的美味是离不开其劲道的面条,美味的牛肉以及鲜香的汤底。

悠久历史的积淀

兰州老字号牛肉面

牛肉面的发展史

兰州牛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中华第一面”的美誉。

民间传说,兰州牛肉面起源于唐代,因制作技艺工序繁杂,多为富贵人家食用。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是兰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创始人为陈维精。陈维精是清朝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陈谐声,陈和声兄弟是兰州牛肉创始人陈维精之孙。清嘉庆年间(1799年),甘肃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苏寨村(今河南博爱县境内)陈位林的父亲陈维精处学习小车牛肉老汤面制作工艺后带入兰州,然后在兰州民间流传开来,后来经陈氏后人陈和声、回族厨人马保子等人的创新、改良,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椒)、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

热锅子面,是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后来,他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其香扑鼻,大家都喜欢他的牛肉面。接着他开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卖了,就想着推出免费的“进店一碗汤”,客人进得门来,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爽,醒胃。马保子的清汤牛肉面名气大振,马保子经营到1925年,由其子马杰三接管经营,马杰三继续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断改进牛肉拉面,直到后来名振各方,被赠予“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称誉。那时人们识别兰州牛肉面的正宗与否,就是看进店有没有免费一碗汤,正宗必有汤赠,牛羊肝的汤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显然与喝此汤有关;二看牛肉拉面的汤是否清,汤浊就不是正宗了。现在赠汤环节已经省略了。

清代诗人张澍曾这样赞美马家大爷“兰州牛肉面”:雨过金城关,白马激霤回。几度黄河水,临流此路穷。拉面千丝香,惟独马家爷。美味难再期,回首故乡远。日出念真经,暮落白塔空。焚香自叹息,只盼牛肉面。入山非五泉,养心须净空。山静涛声急,瞑思入仙境。

可见至少清代嘉庆年间“兰州清汤牛肉面”已是兰州的美味小吃了。

传说20世纪40年代,兰州酒泉路马保子热锅子面馆,一个大胡子官员常常光顾这里。有一次吃饭,他问起店名,老板如实相对。他说,这热锅子面不中听,你看这面汤清肉烂,看着美吃着香,不如叫“清汤牛肉面”。这位大胡子官员,就是于右任先生。他后来回到重庆,经他宣扬,兰州牛肉面就在全国声名鹊起。后来也有人戏称它是牛肉面的第一代言人。

独特的制作技艺

牛肉面独特的制作技艺

牛肉面制作工序讲解

首先是选面,一般要选择新鲜的高筋面粉,兰州有牛肉面专用粉,不宜选择陈面,因为陈面中的蛋白质活性大大降低,而且储存过久的陈面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发霉变质,并且筋度降低无法完成拉面。

接着是和面,和面是拉面制作的基础,很是关键。和面时要注意水的温度,一般要求冬天用温水,其它季节则用凉水。因为面团的温度易受自然气温的影响,通过和面时用水温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团温度始终保持在30℃,因为此时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性最高,可以达到150%,此时面粉的延伸性和弹性最好,最适宜抻拉。

和面时还要放入适量的水和灰,因为他们能提高面团中面筋的生成率和质量。和面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实际上是碱,却又不是普通的碱,是用戈壁滩所产的蓬草烧制出来的碱性物质,俗称蓬灰,加进面里,不仅使面有了一种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来的面条爽滑透黄、筋道有劲。

然后是饧面、溜条、拉面等后续步骤。有句顺口溜形容往锅里下面:“拉面好似一盘线,下到锅里悠悠转,捞到碗里菊花瓣”。

最后一步就是制作牛肉汤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制作牛肉汤的工序主要有3步,之前的文章有写到过,这里不做过多赘述,调汤时辅料萝卜片的做法:绿萝卜均按日需量购进,以免糠心。 牛肉面的汤要达到色、香、味、形方面俱佳。

流传下来的祖传秘方

马保子留下来的祖传秘方

    这个秘方是清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陈氏家谱中排序“十三世”的陈维精当年留给子孙的一首诗,名曰《维精送子位林孙和声西行手记》:众鸟高飞尽,“桂子”独去远。“豆蔻”年华和,身强余“百倍”。春风草“木香”,“当归”怀庆府。新绿欲涌,“丁香”初开,花“香叶”茂,“荜菝”涟漪,百里林“草果”然繁盛“芳香”。路远难行,高“山柰”何?汝等避“草寇”而返苏寨。“车前”着吉服马褂“红袍”,夜宿“八角”楼,晨饮“胡荽”汤。马“良姜”行千里,遍“地黄”花时至,司碧玉书联水席相敬,“月山姜”汤“茴香”豆,烹“肉扣”碗“贵老”忙,横“披垒”灶。在这首诗里,陈维精将牛肉面的23种调料全部融入了进去。后来,陈维精的儿子陈位林也参照老父的方法,把卤牛肉的配方嵌进了一首诗里:“豆蔻”枝头翘,翠竹苏寨绕。“八角”“大红袍”,盎然“丁香”笑。“春砂”映阶绿,“芳香”溪流跳。“桂香”八月里,骑驴叹“国老”。

一碗面养育一方人

兰州牛肉面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兰州是一座拥有多民族饮食文化的城市,而兰州牛肉面正是依托汉族的粮食,回族的面食技艺和藏族的牦牛肉这三个民族的交融才孕育出来的。

兰州牛肉面,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兰州牛肉面馆。兰州人一般称之为“牛大”或“牛大碗”,取“大碗牛肉面”之意。

一座城市饮食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几辈人味蕾的传承,地方美食的完善则依赖于手艺人的不断努力。兰州牛肉面和黄河一起融入了兰州人的生活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四年最不能忘却的只有牛肉面, 牛肉软烂面条劲道! 有秘方
兰州没有拉的牛肉面
为什么兰州牛肉拉面牛肉特少?
兰州牛肉面发声:请尊重我,别再喊我兰州拉面!
兰州没有牛肉拉面,兰州只有牛肉面!
地方特色:马家大爷牛肉面与普通牛肉面常识五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