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听蜀琴 陶然得知音

罗山人弹琴 岑参贾岛沉醉

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的岑参有《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一诗:“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描写了一位白发苍苍、超凡脱俗的蜀地琴家,为他弹奏著名琴曲《三峡流泉》的情景。接下来写道:“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乐曲展现的是一幅壮丽而俊美的山河图卷。接着是“石林何飕公式,忽在窗户间。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从激越的琴音中引出冷峻的石林、潺潺的小溪,那青丝般的流泉从高处泻下,挂在深涧,那“楚云”、那“秋烟”的景象都在琴韵中。但这样优美、深邃的琴音却“知音难再逢,惜君方老年。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从岑参上面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到,弹琴人是一位蜀地老人,听琴人是时任嘉州刺史岑参,所引出的壮丽山川,是典型蜀地大自然的真实写照。其琴曲《三峡流泉》,据专家考证是唐代传承的名曲,川味十足,非川莫属。另外,从诗中描绘的《三峡流泉》琴曲所展示的意境来看,也使我们确认蜀派琴曲中的《流水》,是有源可考的。

此外,贾岛也曾作过一首《听罗山人弹易水》的琴诗,具体写听琴后留下的印象。

上述两位诗人都曾在巴蜀生活,并写下不少歌咏巴蜀的诗,而两首诗的题中均有“罗山人”,从诗中“岷山”“巫山”等词判断,此诗应是写蜀之嘉州琴人无疑。

韦庄的诗《赠峨眉山弹琴李处士》云:“峨眉山下能琴客,似醉似狂人不测。何须见我眼偏青,未见我身头已白……霓旌绛旆忽相寻,为我尊前横绿绮。一弹猛雨随手来,再弹白云连天起。凄凄清清松上风,咽咽幽幽陇头水。吟蜂绕树去不来,别鹤引雏飞又止。锦麟不动惟侧头,白马仰听空竖耳。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说今人疑。子期子野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坐中词客悄无语,帘外月华庭欲舞。为君吟作听琴歌,为我留名系仙谱。”这首诗描写了蜀地峨眉山弹琴高手所营造的琴乐意境。这琴境、诗境如此天造地设般的融合,是琴韵、诗意的流露。一弹狂雨来,再弹雪漫天,那清清的凉风,幽幽的江水,忙碌的蜂不去,即飞的鹤也止,麒麟不住地点头,白马竖耳静听,一幅幅生动而感人的画面在弹琴者的指下再现。当然,只有琴艺高超、对琴乐有很高修养的琴家方能达到如此境界,所以使得坐中词客悄声无语,一直静听到月亮高挂在天空。这是诗人以传神之笔,为我们刻画出的一幅绝妙的音乐画卷,也证明峨眉山李处士的琴艺是何等的高超!

韦庄的另一首《听赵秀才弹琴》诗,也描写了蜀地琴人琴艺给听琴者所展示的大千世界:“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淡入神清。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不便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此诗写了蜀琴雅韵所在,蜀琴魅力所在。看来韦庄留居蜀地,接触了不少蜀地琴艺名家,加之他自己也是操琴高手,方能写出对巴蜀琴艺的深切感悟和理解。

韦庄能以诗歌写出他对蜀地古琴艺术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正如他另外十几篇蜀中诗一样,是他对晚唐蜀中这一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的记录。韦庄在其62岁(公元897年)之时,以左补阙宣谕西川,后任王建掌书记,并终身仕蜀。他初来蜀中,看到这里人心安定,社会承平,比之早已陷入“无地不藩,无藩不叛”的中原战乱局面,有耳目一新之感,所以,他在《汉州》一诗中说:“北侬初到汉州城,郭邑楼台触目惊。松桂影中旌旗色,芰荷风里管弦声。”这应该说是他的心里话了。同时反映出蜀中音乐的盛况,当然也包括古琴音乐的演奏盛况。

晚唐另一诗人李宣古在《听蜀道士琴歌》诗中,写他遇蜀中一弹琴道士,并大赞其高超的琴艺。他写道:“至道不可见,正声难得闻。忽逢羽客抱绿绮,西别峨眉峰顶云……忽挥素爪画七弦,苍崖劈裂迸碎泉……”在他笔下,这位老道出神入化的琴技,非同凡响。

此时还有很多写蜀琴和蜀地斫琴工艺的诗,特别是雷琴斫制技艺的诗文是研究蜀琴的宝贵资料。如:吕温《咏蜀客石琴枕》、李季兰《三峡流泉》、李贺《蜀国弦》、章孝标《上西川王尚书》、李商隐《蜀桐》、雍裕之《听弹沉湘》、李昌符《送琴客》、无名氏《钱氏琴》等等。

从上大体知道蜀琴在唐代的兴盛状况了,而且风格独特,自成一派。

两个著名琴派 吴声清婉蜀声峻急

刘永济《咏琴》诗中说:“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赵耶利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快。”这是我们见到的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将巴与楚、蜀与吴之琴派琴风相对比的例子。这里的“缓疏节”与“躁急”代表了两个琴派琴风鲜明的个性特征。

从时代上看赵耶利是唐初人,刘永济是晚唐人;从地域上看,赵耶利是以吴蜀琴风相比,刘永济则以巴楚琴风作比。吴即今江苏一带,楚即今湖北、湖南一带,两者比较,都离不开以蜀声作例,可见蜀声在当时琴坛上的影响已是跨时代、跨地区的,反衬出巴蜀琴艺的风貌和兴盛之势。

《琴史》记赵耶利(公元563年—公元639年),曹州济阴(今山东定陶)人,是隋唐宫中著名琴师,他修订《胡笳五弄》著录《幽兰》卷子本之曲目,《唐书·乐志》中有他所撰《琴叙谱》9卷,《弹琴手势谱》一卷,《宋书·乐志》中又有他的《弹琴右手法》一卷。日本藤原佐世9世纪末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收录中国琴书9种,其中也有赵耶利撰《琴法》一卷(另有一无撰者姓名的《弹琴用手法》一卷,疑即著录在《宋书·乐志》中的《弹琴右手法》)。赵耶利在陈仲儒、智辨等人之后,对古琴记谱法进一步作了改进,这对后来曹柔创作减字谱有积极的意义。赵耶利在对吴、蜀两种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琴风对比后提出其不同的个性特征,这对蜀琴来说,无论在当时或今天都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在赵耶利的那个时代,中华大地上,古琴琴风或琴的流派应不止吴、蜀两支,然而他却又仅以吴、蜀两者作评,说明吴、蜀两地琴风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吴、蜀两种琴风的基本区别,现代琴家的评论结果是:“表现在速度上,一是徐缓,一是快急;表现在力度上,一是柔婉,一是刚强”,“蜀声躁急的价值也在于它为吴声清婉树立了对立面,从而可以有所比较,‘若急浪奔雷’的演奏风格不可缺少,它丰富了琴曲的艺术表现力,焕发了作品的青春活力,为绚丽多姿的琴坛增添了色彩。”(引自许健在喻绍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辉煌的巴蜀琴学)

另外我们也看到,张大千先生于敦煌临摹的数十幅盛唐时期的敦煌壁画中(藏四川省博物馆),也有反映古琴的佳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蜀派古琴
中国诗词大会:太难了!李白这首诗让朱丹零分退场…… | 小满茶馆
蜀之游001:清婉女校书薛涛纪念馆
【蜀中记】眉山觅春记
茅亭客话
古琴往事|琴中美人图鉴(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