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秘境陇南 | 第三期:陇南大叙事——阴平摩天岭之战:绝望的战争

星期二

陇南

地处中国大陆版图的腹心地带

被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所拥护

跨越黄河 长江

和中国南北分界线上伟大的秦岭山脉

纵贯中国大陆的巨大山系从陇南的岷山一带

一路向南 穿越过四川 云南

构成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原始民族迁徙走廊

陇南

诞育过强大的秦国

繁衍和兴盛过氐羌原始族群

更储蓄和刻录着自然和人文的元初密码

神秘群山 原始密林 繁盛物种 滔滔江河

以及闪亮的空气 和华彩多元的人与大地

而这些 已冰藏太久!

最华丽的黑洞中 封闭着太多的能力和梦想

陇南 蛰伏 守候着——

开启者 探秘者 梦想者

你!灵魂家园的主人

欢迎来到陇南人文地理

《秘境陇南》

第三期

阴平摩天岭之战:绝望的战争

仝西玄

战争,这样的战争,是绝望的。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白帝城;

公元234年,诸葛亮死于五丈原;

公元246年,蒋琬死于涪城。后主刘禅亲政。

现在,是公元263年,夏,洛阳。

魏国此时的统治者,司马昭。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次子,字子上。自他的父兄之后,司马家实际上已经完全掌控魏国的朝政,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威望,司马昭觉得,是时候出兵伐蜀了。据《晋书·文帝本纪》记载,司马昭与众臣商议,认为自寿春之战后,整整六年无战事,制造兵器、修缮盔甲,对战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反观蜀国,只有战士九万余人,守备成都及后方各郡的不下四万人,前线空虚,唯一对魏国有威胁的姜维因蜀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此时正在沓中屯田避祸。

图|魏灭蜀之战概况图,引自台湾三军大学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第四册 三国 中信出版社

八月,魏国举兵十八万分三路,以邓艾为首的西路军会同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颀进逼沓中,使姜维无暇东顾汉中;中路由诸葛绪到武街断姜维归路;东路由钟会率领李辅、胡烈直取汉中。

战争之初,军事经验丰富的姜维早早察觉魏军动向,他上表后主刘禅“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然而,迫使姜维避祸沓中的宦官黄皓崇信鬼神巫术,说服后主相信魏国不会南伐,在朝中群臣全然不知此事的情况下,白白耽误了先机。

也正因此,钟会分几路并进,围王含于乐城,攻蒋斌于汉城,主力直下阳安关口,破关而人。姜维听说钟会入了汉中,自知汉中难保,立刻从沓中退往剑阁,在疆川口与追击而来的杨颀大战,蜀军以赵广战死的代价,摆脱了杨颀的追击。

此时中路的诸葛绪已经带兵塞道屯桥头,姜维假意向北三十里抄诸葛绪后路,诸葛绪听说后果然也往北走了三十里,姜维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上当的诸葛绪赶回桥头时,姜维已经过去一天了。并与此时才赶到的张翼、廖化合军退守剑阁。

在李白的《蜀道难》中曾经这么描述过剑]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姜维成功退守剑阁使魏军原本“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剑阁不暇守险,关头不能自存”的原定计划彻底破产。魏蜀双方相持于此地,蜀军借助剑阁天险严防死守,钟会率领的魏国部队久攻不破,加上粮运路途遥远难以为继,已经有了撤军的打算。

至此,蜀本应逃过此劫,如果那位邓艾大将军没有突发奇想的话。

阴平古道摩天岭段

为了打破剑阁相持的僵局,邓艾提出“从阴平沿小路、经汉德阳亭,奔赴涪城,这里距剑阁西有百余里,距成都三百余里,派精悍的部队直接攻击敌人的心脏。在这种情形下,剑阁的守兵如果退守涪城,那么钟会就推进向前。如果剑阁的守军不退回去,救援涪城的兵力就少了。兵法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今进攻其空虚之地,一定能打败敌人。”

冬,十月,邓艾亲率精兵万人开始了他偷渡阴平、覆灭蜀汉的最后一击。

“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日:“贼未可击。”艾怒日:“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三国志·卷二十八·邓艾传》

这里所说的阴平道,所经地区包括今甘肃文县和四川平武、青川两县及江油北部、广元西部山区。这里占总面积95%左右的是海拔500——3000米的高山、河谷川坝。主要河谷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差1000——2000米,山岭高耸入云,坡陡谷深,林森草茂,不易攀登。主要山脉有自北向南绵亘于甘川界上的摩天岭,大致呈西北——东南向,西段高峰达3500米左右。摩天岭山脉之南是龙门山脉,走向大体上是东北——西南向,高度比摩天岭大为降低,最高峰仅1600——1700米,相对高差却达到了1000米左右。在这两条山脉间,有一条东西向的丘陵谷地,即青川县白水街——乔庄——青溪一线,为古今主要交通线所经,很可能即是当年所称的景谷道。

图|阴平古道

起于阴平郡,即今甘肃陇南文县的鹄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甘川交界处的摩天岭,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镇),全长265公里。与《三国志》所记的七百里阴平道完全一致,因当时是以360步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华里约等于三国时的1.33里,正好相符。

这个地区较大的河流东有白龙江,自北而南由碧口流向昭化人嘉陵江;西有涪江,自北向南由平武流向江油。全区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垂直差异大,气候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尤其2000米以上的地区,冬季严寒,大雪封山。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雨季时,常有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是路断人稀,交通受阻。

也因此阴平邪径难以通行,成就了邓艾“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成名一战。甚至1100年后的明朝:

“明年(洪武四年)充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蜀。和帅廖永忠等以舟师攻瞿塘,友德帅顾时等以步骑出秦、陇。太祖谕友德曰:“蜀人闻我西伐,必悉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抗我师。若出不意,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兵贵神速,患不勇耳。”友德疾驰至陕,集诸军声言出金牛,而潜引兵趋陈仓,攀援岩谷,昼夜行。抵阶州,败蜀将丁世珍,克其城。蜀人断白龙江桥。友德修桥以渡,破五里关,遂拔文州。渡白水江,趋绵州。······初,蜀人闻大军西征,丞相戴寿等果悉众守瞿塘。及闻友德破阶、文,捣江油,始分兵援汉州,以保成都。未至,友德已破其守将向大亨于城下,谓将士曰:“援师远来,闻大亨破,已胆落,无能为也。”迎击,大败之。遂拔汉州,进围成都。”

——《明史·傅友德传》

《明史》的引文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到阴平、景谷、德阳亭等汉魏地名,但明代文州既古阴平郡,而“过白水江”,“捣江油”,“趋绵州”(即汉涪城)等,可见行军路线是阴平道无疑。

还有解放战争时期,一野六十二军也是经阴平道自北向南由甘入川的,剑阁川陕公路上的敌军不战而溃,遂围成都。这又是一个出其不意,经阴平道攻下成都,统一四川的战例。

险关要隘阴平桥 玉垒关

阴平桥位于文县东30公里处,横跨在两座对峙的山头之上。玉垒关就坐落在阴平桥头,桥下是万丈深谷,桥头是险关要隘,因而在历史上被称为“陇蜀咽喉”,其险要与四川的剑门关齐名。当初,魏将邓艾所以弃阴平正道不走,而是沿着艰险的山路翻越被视为鬼门关的摩天岭,就因为姜维早就派重兵把守着被称为“天险”的阴平桥和玉垒关。

在阴平桥和玉垒关遗址,一座现代化的公路吊桥,像一道长虹横卧在古阴平桥的旧址上。这座新建的公路大桥为双链式悬索吊桥,全长218米,跨度180米,离水的高度50多米。由于此桥,昔日的阴平古道,已经变成了入蜀的坦途。

闲话不多说,我们回到三国。为什么这开篇的命题是绝望的战争?

后主投降了邓艾后,公元263年,十二月,司马昭上表让魏元帝曹央下诏书,将邓艾由邪径奇袭灭蜀之功比作“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封邓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候,各食邑千户。这时的邓艾也颇为自得,功高自傲,他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而钟会见邓艾居功自恃,乘机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说他作的事情悖逆不道,甚至有了叛乱的苗头。于是,朝廷下诏书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押送到京都来。

“艾仰天叹日:‘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于今日矣。’”

——《魏氏春秋》

 《秋溪》木子 摄

《让水河秋韵》何朝贵 摄

让水河是白龙江一级支流。在甘肃省文县境内,因地处摩天岭山脉,密林阴翳,鸣禽婉转,水质清冽,风景幽邃,是自驾游、探险游的绝佳去处。

公元264年,钟会抵达成都,将邓艾押往洛阳。这时,钟会麾下有魏、蜀军队二十余万。在排除了诸葛绪、邓艾,又手握庞大的军队,钟会开始密谋反叛。

司马昭对钟会怀有的野心早有戒备,遣中护军贾充率一万步骑入蜀进占乐城,随即亲率十万大军进驻长安。钟会措手不及,慌乱中扣押了魏军所有将领,并出示废黜司马昭的所谓太后遗诏。姜维则怂恿钟会诛杀被扣将领,预谋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却因钟会迟疑而走漏了消息。而后,护军胡烈之子胡渊率烈部众擂鼓呐喊而出,各营官兵为营救本部将领也一起响应,蜂拥杀人蜀宫,被拘宫内的将领们冲出与其部众会合。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斩姜维、钟会及部众数百人,杀蜀汉太子刘璇和姜维妻儿。魏军大肆掠劫,后由监军卫瓘收拾稳定局势,但因其也参与了诬谄邓艾,于是派护军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西。邓艾在洛阳的余子也被诛杀,邓艾的妻子和孙子则被发配到西域。

姜维是绝望的,作为蜀国末期屈指可数的大将,只因后主听信于宦官黄皓,迫不得已带兵困顿于沓中不敢回成都。在提前发现魏军南征倾向后及时提出了正确的建议,又被所谓鬼神占卜之说驳回。最终死于乱军,妻儿亦不得幸免。

钟会是绝望的,伐蜀一事原本是他一己促成,三路大军主力也是他钟会,却被邓艾拿了头筹。阴谋算尽,赶走了诸葛诸,收押了邓艾,手下魏蜀军士二十万余,本想做个巴蜀王,终究到头赴黄泉。

邓艾是绝望的,一心为国,早年大兴水利,体恤民众,让淮水流域的水利与军屯建设飞速发展,为魏国在东南抗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多次抵御蜀国北伐,最终以六十岁高龄,亲自带军跋涉崇山峻岭无人之地七百里,奇袭灭蜀立下大功,却换来一句“艾忠臣也,一至此乎?”

蜀国也是绝望的,三分天下的蜀国,其实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反而他很弱小。小到天下十三州,蜀国只得其一。据史料记载,这时候的蜀国人口也居三国之末,相比魏国四百四十余万,吴国二百五十余万,蜀仅占三国总人口的八分之一,最盛时,仅有九十四万余。领土,人口,人才的稀少一直困扰着这个在后世被赋予了太多意义的国家。一本《三国演义》道尽了蜀国在沙场上的绝世风采,却道不尽这风采背后的点点滴滴。

图|邓邓桥

邓邓桥在甘肃省宕昌县城南32公里处官亭乡花石峡口岷江之上。公元263年,曹魏大将军邓艾与其子邓忠率部从临洮南下入蜀,至花石峡,为岷江所阻,遂令士兵缘山崖修造栈道,并在花石峡口以两岸岩石为墩,修造桥梁,渡岷江,出花石峡,过武都,入阴平道,进军成都,攻灭蜀汉政权。《岷州志》和《阶州志》均记载说,此桥为邓艾父子入蜀时造,故名邓邓桥。桥长22米,为伸臂木桥梁,经过多次重修,结构始终未变。直至1965年,才改为永久性钢筋混凝土桥梁。今天,在邓邓桥附近的悬崖绝壁上,还可以看到许多当年邓艾父子指挥修建的古栈道石孔及木桩遗迹。

邓邓桥北峡口外有邓邓桥村,据说那原是邓艾留下的守桥士兵所居住的地方。邓艾遭诬陷被杀害后,这些士兵为避免邓案牵累,决定在此隐居。

赵云七进七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六出祁山,如此动人心魄,如此军威如山。

可赵云七进七出是为败军之中救后主,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不过因为败走麦城,诸葛亮连年北伐,不是因为军师穷兵默武,只是因为过少的人口和过分狭小的统治区域让蜀汉丢失了战略与发展的空间。

那么魏国呢,战争的赢家,他,绝望吗?

只此一句,公元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央禅让,继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

玉垒关旅游景区

在文县冉家村,地处玉垒关顶,俯瞰古阴平桥,为陇原入蜀的雄关要塞。白水江、白龙江于眼底汇流而东,气象宏阔。现有郭淮城、城墙坝、观景台、龙王庙、玉垒花灯戏戏楼等景点。史载,三国时期魏将郭淮就曾于蜀后主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亲率大军筑城于今关头坝大桥下约1.5公里的地方,以攻击蜀国将领廖化,这座城就叫郭淮城,城址所在的地方后人一直叫城墙坝。这些古城墙经过一千多年的日月轮转和风侵雨蚀,大多随风消逝,遗留的只能在白龙江畔的断壁残垣上偶然见到。三国时,阴平古桥立于玉垒关白水江两崖之间。邓艾伐蜀,败姜维于阴平玉垒关桥头。姜维弃玉垒关,退保剑阁。县人进士程天锡有对联:“此处是阴平古迹,在长江独据上游,天险地险竟何凭,历代几人能固守;高空望玉垒浮云,挽白水控扼咽喉,南流北流浇灌注,霓虹倒影指通津。”

三国时的阴平古桥早已毁于战火,千百年来几经费新,直至解放前夕尚有一索桥,被溃逃的国民党军毁之一炬。

下期见

《仙人关之战:不该被遗忘的保国之战》

监制|胡桂芸

责编|高剑榕

编辑 | 王彦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邓艾就凭那么一点兵力就可以灭掉蜀国?他有什么超凡的实力吗?
邓艾灭蜀详细经过分析 邓艾灭蜀功绩如何
三国后期的三大奇才,一个特谨慎,一个爱玩险,一个有奇谋!
钟会远不是姜维的对手,为何蜀国还是被灭?姜维双拳难敌四手
诸葛亮最器重的人却留下了一世骂名-微信精选-历史
诸葛亮死前的预言——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