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饺子的故事
三个半碗饺子的故事
分类:人间真情
2017-03-05 06:04阅读(32)评论(35)
昨天在家看《见字如面》(第九期)的视频,其中何冰朗读了作家莫言2003年闹非典时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何冰读得真好,令人动容。嘉宾许子东先生说,他见过莫言两次,一次在鲁迅文学院,一次在香港。莫言曾对他说,自己写小说的动力,就是为了能吃饱肚子,当年实在是饿怕了。
为吃饱肚子而写小说的事,莫言对许多人都说过。女作家张晴在《莫言与饺子》一文中就写道,当年她在鲁迅文学院“蹭课”,有一次是莫言主讲。莫言对听课的人说,他特别喜欢吃饺子,而他选择当作家的理由,就是“为了能每天都吃上饺子”。
莫言童年时,邻居是一个被打成“右派”下放回家的大学中文系学生。“右派”对莫言说他认识一个作家,那个作家每天吃三顿饺子,而且还是肥肉馅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嗞嗞地往外冒。莫言听了,震惊得难以相信,但“右派”再次强调说:人家是写一本书就得了很多稿费的作家!这次莫言相信了,并禁不住暗自心想:当了作家,每天吃三顿饺子,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呀,神仙也不过如此。”从此,本来就喜欢读书的莫言,更加勤奋地读书并开始创作,只为了将来也当作家,也能一天吃上三顿饺子。而在莫言为吃上饺子奋斗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在他的心灵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我这里说的第一个半碗饺子的故事,就是关于莫言的。
这半碗饺子的故事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讲的。莫言儿时,有一年过中秋时,难得家里包了顿饺子。每个人只分到一碗,可正要吃,外面来了位要饭的老人。莫言当时端出半碗红薯干给乞讨老人,不料,面对红薯干,老人发起飙来,他骂道:“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虽然老人的话让莫言很生气,可最终赢得了道义上胜利的乞讨老人,还是吃掉了莫言家的半碗饺子。不过,多年之后,莫言说,当年面对乞讨老人“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质问时,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第二个半碗饺子的故事出自电影《喜盈门》。当年这部影片引起轰动时,我才十几岁,在乡下看了许多遍。想不到长大后,我工作的地方,就是片中饰演女主角的温玉娟的故乡。影片中,大儿子仁文的妻子不孝敬老人,她趁爷爷去看麦场,偷偷地在家包饺子给仁文和孩子们吃。不想,爷爷回来了,她赶紧将没吃完的饺子藏起来,将窝头端给爷爷吃。这一行为让年幼的儿子给揭穿了。爷爷气得质问仁文夫妇:我这么大岁数了,不争你们这几个饺子吃,可你们这样对待老人,饺子能咽得下去吗?仁文爷爷的话很像当年到莫言家门上讨饭的老人说的。
第三个半碗饺子的故事是一李姓朋友自己讲的,他退休前在某局任副局长。据他说,他的爷爷奶奶死得早,小叔由其父母代为抚养长大。“三年困难时期”,他的小叔在蓬莱一铁矿做临时工。矿上的活累人,小叔又正长身体,经常吃不饱。因为不愿给家里添负担,小叔平时很少回家。有一年除夕,工人们都回家过年了,厂子里只剩下了小叔一个人。小叔原打算独自在厂里过年,可最后忍受不了寂寞,还是冒着大雪、饿着肚子徒步60多里赶回了家。小叔进门时,家里人正在吃年夜饺子。见到小叔回来,母亲一脸的不高兴,也不和小叔叔搭话,只端给了小叔半碗饺子,小叔饭量大,半碗饺子根本吃不饱,可他也不好意思再向嫂子张口要吃的。过后,这位当时尚年幼的朋友,责怪他的母亲为啥不多给小叔几个饺子。没想到,母亲流着泪说,她不是不心疼小叔,实在是家里困难,好不容易用平时省下的白面包顿年夜饺子,因为小叔原定在厂里过年,包饺子时没将他计划在内。饭量大的他一回来,全家人就更不够吃了。后来,他慢慢地由对母亲的埋怨变为理解了。他对我说,现在条件好了,可每次吃年夜饭时,都会想起母亲端给小叔的那半碗饺子。
郑慈 2015-11-08 11:59:37
张先生写这样的文章实在太掉价了,二战后前苏联、朝鲜以及后来的越南都因战争导致男女比例失衡,没有听说为此哪个国家造成社会问题。实际上男婚女嫁的年龄跨度不是恒定值,是可以透支的。因此我认为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张先生指张鸣
分享到:
最后修改于 2017-03-05 07:45    阅读(32)评论(3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言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中秋,他们家难...
不能不服:莫言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深刻启示
莫言:人到中年,请收起你的大方
莫言:母亲是最好的老师
母亲节| 莫言与母亲8个引人深思的故事
名人育儿:莫言母亲的另类教子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