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画联盟丨王清

王清(山泉水),山东青岛市人,退休民警。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青年时代即与墨竹结缘。几十年来,始终以“君子若竹,临风不折,过雨不污,四季轮回皆一色,不因风霜改姿容”自励,潜心研究学习墨竹文化,转益古今名师,善于吸取历代竹林墨海之精华,终有所得:用笔,气息内敛,暗含张力;用墨,清润雅秀,浓淡相宜;构图,以简驭繁,疏密有致。自家风貌已渐见端倪。

世上最极致的艺术无不通往哲学,对中国画来说,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给了中华大地上山川河流,草木花卉以灵魂,然后通过一代代丹青妙手的杰作普化众生。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就是这样幻化成了中国人人格的象征。宋朝的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而一身警服半生墨香的王清却独爱竹之“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品性。

然而,对一个画家来说,画竹,太难了!且不说你的笔墨功夫如何,笔墨之外的修养如何,仅历朝历代以墨竹矗立的标杆就太多了,穿行在这样的竹林中而能走出自己的路径何其之难!所以,白居易远在唐代就在《画竹歌》中说:“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何以无似?与自身品性合一也!

石涛画墨竹,首先摒弃的就是宫苑庭园气象,特殊的人生际遇让他笔下的竹多在狂风骤雨中抗争,以不屈之势,开墨竹大写意之风;板桥之竹则经过“冗繁削尽留清瘦”的艺术处理,删繁就简,以小写意的笔法让几杆瘦竹突出他的傲骨。从这些经典作品中,王清却读出了自己该走的路,这就是,吸取百家营养,结合自身性情,画出了清雅醇和的自家修竹。

自古以来,画竹,常常被表述为“写竹”,一个“写”字,将画竹对书法基础的要求涵盖殆尽。王清潜心书法多年,诸体皆有涉猎,因此对不同意境不同主题的墨竹会以不同的笔法写出,比如这幅的《风清气正》,顶天立地的主干,苍劲有力,包括穿插其间的细小竹枝,每一笔都沉稳扎实,力度、节奏、气息皆备,即使是淡墨勾勒的枝梢,也是挺拔劲健,英姿勃发,如跳跃的行草书札,处处体现出“写”的韵味。苏轼曾以“若轻云之蔽月”、“若游丝之萦柳絮”、“若流水之舞荇带”等语形容文同的飞白用笔,看王清的墨竹,就常常会联想到他挥毫写竹时的妙手偶得。

王清画竹,不似板桥的孤傲,因为盛世中华,没有那么多的悲苦;也非吴昌硕的金石气息,因为朗朗乾坤,无需如此沉重。他的每一幅画作,都是在写自己的性情和品德。通过东方传统哲学的理念,他将干湿、浓淡、长短、疏密有机地统一于尺幅之中,无论是风竹、雨竹,老竹、新篁,都力求表现出一种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因此,面对他的作品,我们会感到一缕清气雅逸的林下之风扑面而来。

在用墨上,王清深谙水的运用至关重要。透过水与墨的交融,毫蓄水墨的比例,以及运笔的技巧,造成浓淡不同,叶面光阴的空间幻觉,正如苏轼所言:“以墨深为面,墨淡为背”,使他的画面淋漓利落,干净无尘,风姿绰绰,满纸清风。质感、神韵与雅逸的精神气质跃然纸上,基本达到了“去尽繁华见真淳”的艺术境界。

作为赏读者,我特别喜欢王清笔下的小幅团扇系列,这种空灵的构图,别具一格,令人充满遐想。就像面对古雅的小小轩窗,看窗内凌空稀疏的竹叶,看那些似乎漫不经心,实则精心布局的画面。这种感受,在当下这个喧嚣繁杂的世界上,如一缕缕缓缓升起的久远文气,让我们的内心瞬间便沉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唐宋古意之中。但了解王清的人都知道,他所追寻的古意,不仅意味着格调,更暗示着德行上的竹风清韵。

——(沈景春:艺术评论家,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人才培养项目导师。吉林省文化产业专家智库成员。东北师范大学满族历史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竹画风骨:以君子之风,成凌云之志!
以竹为题材的绘画【珍品】
墨竹用水技法
谢从荣墨竹小品——竹影鸟声·三论墨竹
历代无数画家喜欢画竹,为何独数郑板桥最有名?
竹报平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