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魄汤
(2012-09-08 16:55:50)
标签: 地魄汤
杂谈
分类: 经方时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魄汤
甘草二钱,炙 半夏三钱,制麦冬三钱,去心 芍药三钱 五味子一钱,研 元参三钱牡蛎三钱,煅,研
煎大半杯,温服。
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此补阴之法也。
《四圣心源
----------------------------------------------
地魄汤
【来源】《血证论》卷八引黄坤载。
【组成】甘草(二钱,炙)半夏(三钱,制)麦冬(三钱,去心)芍药(三钱)五味子(一钱,研)元参(三钱)牡蛎(三钱,煅,研)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火降逆,养阴生津。
【主治】吐血、咯血、咳血日久,肺脏气阴两伤者。
--------------------------------------------
地魄汤――阴虚之治方剂
方名解释:
地:《灵枢·经水》:“腰以下为地。”
魄:《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素问·宣明五气》:“肺藏魄。”
阴虚
人以腰为界,腰上为天,腰下为地,故腰上为阳,腰下为阴。
阴产于阳,在阳中称之为阴根。易经中离为肾,肾为二阳一阴,此中的阴气为称为阴根。
胃气的沉降带动心阳下降使肺金,肾水得以收藏,称为浊阴不逆,也称之为阳降而化阴,也为阴根下潜。胃为戊土,如果戊土不降,浊阴无法从右自上而下降,则肺金,肾水则无阴可藏。君火为心火,相火为心包火,阳气无法下降则使君相二火上炎,心液消耗,称为上热而阴虚。也就是说:阴虚是肺金,肾水得不到心阳,叫阴虚。虚:得不到物质以充实则称之为虚。治阴虚就是降肺胃以使肺金,肾水得以收藏。
治阴虚方为地魄汤。
方剂组成:甘草2钱(炙)    半夏3钱(制)  麦冬3钱(去心)  芍药3钱       五味子1钱(研)  元参3钱        牡蛎3钱(煅,研)
方药比例:2:3:3:3:1:3:3
方剂解释:麦冬加芍药:双清君相之火。
半夏加五味子:降摄肺胃之逆。
元参:清金益水
牡蛎:敛神藏精
甘草:培土
方剂功效:陪阴精之原,补阴之法。
方剂加减: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加人参,黄芪。
方剂验案:耳鸣
以下全是我个人的医病记录,以时间线记录。为了治疗已经有将近一年的耳鸣,颇费周折,最后用黄元御的地魄汤治好了,实在让我太高兴了,特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悦~
1. 2010/3/11
症状:右耳耳鸣,头痛,时有眩晕,下嘴唇红,下牙床绛红,舌尖红点,舌中舌根黄苔,眼圈黑,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体胖
去同仁堂某主任医师处挂号,诊断为肝肾阴虚。
处方:熟地20g,山药20g,薄枣(山茱萸)15g,云苓(茯苓)20g,丹皮10g,枸杞子20g,炒知母10g,黄柏10g,柴胡10g,郁金15g,当归15g,川芎10g,五味子10g,酸枣仁20g,莲子心5g,白大乳(大飞扬草)20g,甘草10g,白芍20g,枳壳15g,车前子15g
7付
效果:头痛好转,舌根黄苔减少,但耳鸣和眩晕依旧。
2.2010/3/21
其他症状如上所述,外加晚上11点时盗汗,脉弦。
同仁堂某主任医师,诊断为肝肾阴虚。
处方:龙胆草10g,柴胡10g,炒知母10g,黄芩15g,当归20g,枳壳15g,车前子10g,丹皮10g,黄芪40g,白术30g,防风10g,郁金15g,香附15g,五味子10g,熟地黄20g,山茱萸15g,龙骨30g,牡蛎30g,酸枣仁20g,莲子肉20g,茯神30g
6付
效果:盗汗痊愈。但耳鸣、眩晕依旧。
3.两盒龙胆泻肝丸
(由于之前的方药太贵,所以按照处方的思路购买龙胆泻肝丸成药。)
每次两丸,服用一盒半,舌根黄苔转为淡白色,舌中淡黄苔不变,舌尖红点不变。
4.六味地黄丸+逍遥丸
(由舌根苔转为白色,判断下焦虚火以驱除,此时应养血滋阴)
服用一瓶+一盒,无太大效果,头晕有时好转有时继续,耳鸣依旧。
早上起床后舌根苔为淡黄,下午转为淡白。舌中淡白黄苔不变。
5.六味地黄丸+香砂六君丸
(补阴无效果,由于舌苔腻,胖大,有齿痕,于是准备从健脾祛湿下手)
各服用一瓶。期间有几天时间耳鸣好转,但之后又继续。眩晕依旧。
舌苔依旧。
6.一贯煎
(一日摸左手关脉,浮取有力,按之虚弱似无,怀疑肝阴严重不足,于是参考选取一贯煎)
北沙参9g,麦冬9g,当归9g,生地黄30g,枸杞子12g,川楝子5g
3付
效果:耳鸣继续,眩晕有时好转有时继续。有一天后背右侧膀胱经突感刺疼,按后疼痛加剧,停药后消失。
舌苔依旧。
7.地魄汤
甘草6g,半夏9g,麦冬9g,芍药9g,五味子3g,元参9g,牡蛎9g
3付
效果:第2付喝完后耳鸣声明显减小,第3付喝完后耳鸣基本消失。眩晕消失。
但断药后第1天晚上又有些许耳鸣之声,怀疑服药的药量不足,于是再开3付。
舌苔依旧。
8.地魄汤
3付
效果:耳鸣明显缓解,时有发生。
舌苔依旧。
选择地魄汤的依据:
根据病症和医生的诊断,基本确定是阴虚无疑。但是前期用了滋阴降火的方子却一直无明显效果。而由于一直是右耳耳鸣,左耳没事,于是想到了黄元御的左升右降的一气周流理论。上个月刚刚买了《四圣心源》,所以马上翻开劳伤解的阴虚一段,综合《四圣心源》天人解和劳伤解的以下论述,选择了地魄汤。
清阳上升,则七窍空灵,浊阴上逆,则五官窒塞。    →  耳鸣
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    →  舌尖红点,眩晕,下嘴唇红。
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    →  服用直接补阴的药物无效;舌尖红点,眩晕,耳鸣,下嘴唇红。
人知其金水之亏,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以气统于肺而实化于胃,肺气清降而产阴精,即胃土之右转而变化者也。是宜降肺胃以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
9.姜苓半夏汤
茯苓9g,泽泻9g,甘草6g,半夏9g,橘皮9g,生姜9g
3付
地魄汤服用后效果明显,于是分析各味药,认为应是其中半夏的燥湿化痰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常见耳鸣的原因中也有一条是痰火郁结。一开始滋阴的路线错误,所以无效。
于是翻开《四圣心源》的痰饮根原,阅读其文,发现的确很适合我的症状,于是选取其方姜苓半夏汤原方服用。
效果:无明显效果,耳鸣继续保持原来不变。
10.地魄汤
7付
由于先前服用地魄汤的效果很明显,所以再次服用7付。
效果:耳鸣基本消失,偶尔会轻微有一点。
现在遗留问题:下嘴唇红和舌尖红点依旧,舌根舌中厚苔依旧。但无其他外在症状。
由于平日饮食较为油腻、量大,怀疑脾胃有食积,所以准备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试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黄元御的地魄汤治好了耳鸣
中医执业医医师经典背诵
咳嗽分几种?如何辨证论治?!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三一)临证谈小柴胡汤之咳嗽
汤头歌
金匮要略方剂——小青龙汤——阴阳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