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时的轨迹(21)芒种,布谷声声催夏播

芒种,布谷声声催夏播

雪岸

乡村芒种万家忙,

小麦收罢插稻秧。

布谷声声催夏播,

明晨四野看青黄。

芒种的特点

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芒种是在笔者大脑里留最深刻印象,并永志难忘的一个节气。

【中国历法】云:“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是反映物候的节令。”

“芒”就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如大麦、小麦等。“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在笔者的故乡,一到芒种,大小麦一些有芒作物已近成熟,农民便要先后收割。水稻作物就要插秧,抢收抢插十分急迫。因此也是最忙的季节。每年6月5日前后进入这一季节。有人把“芒种”解释为“忙种”,形象而生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到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因此,芒各是一个典型的表现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春争日,夏争时”,这“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夏管。

 在一些农历书中,对“芒种”的记载更为明白,比如“斗指己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按现在的话,就是“芒种”节气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翟等。“芒种”也是农作物种植时机的分界点,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过了芒种,不可强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湖北是“芒种,芒种,忙忙种。”、“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鼓夜插秧”。

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粕,芒种过,好种糯”。

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

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

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

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

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漪(指移栽植物)”。

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人高潮。因此,"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中华二十四节气】第65页云:“(芒种)阶段一般在农历四月底或五月初,又叫午月。这时菖蒲已经成熟了,所以又叫蒲月、也叫榴月。芒种时节小麦子也成熟了,田野中小麦浪滚滚,一片金黄,绿树点缀在小麦田中,黄绿相间,小麦倒一把镰,小麦客们脖子上搭着白毛巾,弯腰弓步,用镰刀飞快地收割着麦子,后边的人用小麦杆编成的草绳捆成小麦捆,有规律地摆在田野中。收割的人不时地直起腰用毛巾擦去汗水,抬眼远望丰收的麦田,自是喜上眉梢。他她们收割的速度又加快了。”

“小满赶天,芒种赶刻。”芒种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这用分秒来计算的。要知道这个季节经常会有异常天气。种在地里的是草,收到囤里的才是粮。小麦收如救火,人们于是把抢收小麦叫做虎口夺粮,龙口夺食,这里的虎指大风,龙指暴雨。小麦黄西南风,小麦收一场空。如果收割不及时,一场大风或者一场暴雨,就会使人们眼见到手的丰收成果受到严重损失。小麦收如战场,所以农民们一定要根据气象情况安排好抢收时间。现在除了山庄窝铺还有手工割小麦的现象外,大田中已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尤其是联合收割机可在短时间内就将成熟的小麦子收割完毕,即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又保证了最好的收成。

“麦收如战场”。现在,除了在山庄窝铺还有手工割麦的现象外,大田中已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尤其是联合收割机可在短时问内就将成熟的麦子收割完毕,既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又保证了最好的收成。

芒种一到,在忙于夏熟作物收获的同时,更要忙于秋收作物的播种和春种作物要管理。可以说是收、种、管交叉,样样都忙。

时至芒种,在长江和黄准流域,这个节气在抢插水稻的同时,还要抢种玉米、豆类、花生、红薯及一些秋熟作物。“芒种,芒种,样样要种,一样不种,秋后囤空”。适时播种的庄稼很适宜生长。此时农民对老天爷的要求是矛盾的,抢收麦子时是怕下雨,“一场大雨一场空”,而播种后又需要雨,“芒种无雨空种田”,这时天气预报就显得更力“重要了。风调雨顺是人们的企盼,也是人们获得好收成的自然条件,而跟据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是庄稼生长良好的必要条件。

  按气候学上划分四季的标准看,“芒种”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为孟夏、仲夏之交时节。不过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雨水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这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特点的季节。“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就说明麦收季节的紧张氛围,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

  所言忙种,是因夏种作物如夏大豆、夏玉米等可生长期有限,为保证到秋霜发生前收获,须尽量提前播种或栽插,方能取得较高产量,所以农谚有“春争日、夏争时”、“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之说。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

  “芒种芒种,样样都忙”,为不误“芒种”这个至关重要的节时,长期以来,农人们还总结了许多农谚理语。反映长江流域农事情况的有“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芒种插的是个宝,夏至插的是根草”。反映黄淮流域农事活动的有“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在贵州则强调“芒种不种,再种无用”。在西北地区,则流行“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这些先人智慧的结晶,至今在各地的农业生产中仍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芒种的气候

芒种节气也被古人划分为三候:即一侯螳螂生,二侯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一侯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出现在田间地头的庄稼叶子上,并开始精神抖擞地寻找合自己口味的虫子。

二侯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每年到了芒种节的时候,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开始鸣叫了。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以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将进入梅雨期,并流传着许多与梅雨有关的民间谚语。如“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其意思是说,三九期间如没刮过东风,或东风很少,则芒种节气雨量也将偏少。三九的第一天与芒种节气第一天相隔约150天左右。三九期间刮东风与芒种节气的降水有对应关系。 用冬季天气特点来预报梅雨的谚语还有许多。例如“腊月里多雪,水黄梅”,就是指腊月雪和梅雨存在着正相关。“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谚语说,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春水铺,夏水枯”,“铺”是指雨水较常年偏多。谚语说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现干旱。它和“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一样,都是用春季的雨水来预测梅雨的。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桃花水”指清明节气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的降水。“旱黄梅”指芒种节气梅雨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果清明节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雨水增多,俗称“发尽桃花水”,则芒种节气梅雨将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蓬尘里;桃花落在蓬尘里,打麦打在泥浆里”,与此意思相似。“行得春风,必有夏雨”,春风,是指偏东方向的风(东南风居多),夏雨是指梅雨。谚语意思是说,春季偏东风较多的年份,则夏季梅雨一般也较多。“小满不满,黄梅不管”,它指明小满与芒种节气之间,雨水存在着正相关,即如果小满节气雨水偏少,则意味着芒种节气雨水也将偏少,或黄梅偏迟。以上这些民间谚语,经气象资料验认,准确率达70%以上,比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气象预测还“科学”。

  按气候学上划分四季的标准看,“芒种”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为孟夏、仲夏之交时节。不过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雨水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这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特点的季节。芒种后,我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坪田好作,五月(农历)难过”的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极低的旧社会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这就真实地反映了种田农民对天气的矛盾心理。

芒种的传说

      荞麦姑娘与芒种

传说很久以前,在太行深山里挂云山脚下,有个十几户的村庄旁有两间茅草房,住着一家母子二人。儿子叫芒种,二十岁了还没有娶妻。母亲老得头发全白,摇不动纺车,做不了家务。芒种一个人里里外外,又种田又做饭,又上山砍柴。有一次他母亲想吃鲜鱼,正是十冬腊月天气,芒种就将冰凌砸开,打捞鲜鱼让母亲吃。离芒种家不远的山神庙下住着聪明伶俐俊俏的荞麦姑娘,她老家原在百里外后山,爹娘早年去世,由于相貌出众,心灵手巧,几家财主都企图抢霸她为妻。荞麦姑娘寄住在姑母家里躲避灾难。她被芒种孝顺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常到池塘边洗衣担水,与芒种接触。一来二往产生了爱情。在姑母的成全下,两人得以完婚。婚后两口子互尊互敬,男耕女织,生活虽然艰苦,日子也挺美满。

这里山势高峻,土地瘠薄,日照短,雨量少,很难有一个好收成。有一年大旱,秋后家里只收了点蔬菜。芒种就决定把家中仅有的小马驹牵到集镇上去卖,换些粮食过冬。妻子给芒种反复嘱咐,要他早些还家。直到掌灯时分,芒种才赶集回来了。吃饭时,母亲询问马驹卖了多少钱。芒种说买马驹的老板留下了姓名和地名,等几天付钱。接着他就叙述老板的地址和名字:我叫东北风,来自冰凌宫,家住花木凋零寨,兄弟居官在京城。母亲听了皱起眉头说:百八十里哪儿有这个村名、人名啊,你上当受骗啦。芒种一听后悔莫及。聪明的妻子,轻拍一下丈夫的肩膀,噗哧地笑了。荞麦姑娘说,东北风吹来阵阵寒,是个韩字,冰凌宫是条来路源,是个露字,买马驹人叫韩露。花木凋零寨没有花开,这个村子就叫落花村。母亲听了高兴地说,好好好,落花村就在后山,离这一百挂零里路,落花村有姓韩的,快快快,找他要帐去。

  芒种日夜趱行百里路程,果然找到了落花村,又找到了这个买马的老板。韩露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他对芒种说,谁告诉你我的名字和我家住的村名呀。芒种照直地说了。韩露知道他妻子正是自己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美貌女子,便说你若能领我见到你的妻子,我就付你马钱。芒种无奈,只好把韩露领回家来。韩家有土地百顷,钱财万贯,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他依仗兄弟白露在京城里居官,便胡作非为,任意抢霸民女。这次见了荞麦姑娘,便决定抢亲。荞麦姑娘恨透了人面兽心的韩露,嘱咐丈夫要好好侍奉和孝敬母亲。她又说她要到深山野林里去躲避灾难,切莫牵挂。八月初六,韩露带领十几名家丁,骑马直奔芒种家抢亲时,得知荞麦姑娘逃走,命令人马到深山密林里搜查。这天清晨漫山大雾,看不到荞麦姑娘钧身影。韩露心急似火,暴跳如雷,扬鞭催马,横冲直闯,结果马落坡跌在池塘里,人也被水淹死。第二天,芒种在蒜头崖下找到了跳崖而死的荞麦姑娘的尸体,可他身上没有伤痕,手里还攥有遗书一封:“隋投意合结夫妻,恩爱美满两相依,可恨霸道心不善,逼得夫妻两分离。待到来生再相见,银花如雪开满地”。芒种母子二人看了遗书,哭了三天三夜,芒种给妻子精心打扮,埋葬在岭下灼向阳洼里,筑了一个高大的坟丘。

  来年夏天三伏天里,突然一群娃娃们高兴地喊起来:“荞麦姑娘回来啦!  芥麦姑娘回来啦!”芒种急忙到坟头去看,唉呀!美极啦,绿绿的叶儿,紫红的根儿,粉白花儿,枝干窈窕,几天之后又结了饱实实黑莹莹的三角形粒籽。芒种高高兴兴地把粒籽收藏起来,来年雨水晚,漫田遍野种上它,秋来好一场大丰收啊!寒露节令到来,刮起了一场寒风,孩子们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唱着:“唉哟哟呀,寒露风啊,透心凉啊,真霸道啊,好混账啊,你别吹啦!荞麦收啦!早上场啦!”

从此,芒种和荞麦姑娘的故事就流传下来了。

芒种送花神

芒种,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南朝梁代崔灵思仁礼义斜之“仲夏之月”说:“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因为芒种节交近农历五月间,故又称“芒种五月节”。

《金瓶梅》第五十二回:“吴月娘因交金莲:'你看看历头,几时是壬子日?’金莲看了说道:'二十三是壬子日,交芒种五月节。”,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非常生动地描写了这个为花神饯行的场面,具有很浓郁的民俗意味。“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如何为花神饯行呢?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却给我们提供了形象的资料: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旎族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此段话中的“干旄旌幢”须解释一下:干,盾牌也;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耗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另有五彩折羽装饰,幢之形似伞。从中可看出,大户人家在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富丽场面。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面对花谢花飞,不禁顾影自怜,感慨良多、便有葬花之举,还吟出一首令人心碎的葬花词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性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大观园中的女孩儿们为花神饯行,首先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忌衣冠不整;其次是为花神准备好上路的交通工具(“轿马”),以及庄严而堂皇的仪仗,忌礼仪不周。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他们对生态环境的敏感和重视,很值得现代人深思。

芒种的习俗

过端午

每年在芒种节期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间节日。古时这一天人们用芦苇叶或竹叶包上江米煮熟后掷入江中,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天在全国各地还要举行声势浩大的民间活动“赛龙舟”。现代端午节人们包粽子作为美食享用,赛龙舟已成为一种文化体育活动了。端午节还有一些其他风俗,如喝雄黄酒来驱除害虫,端午节日出前采艾篙悬挂在家门外,采昌蒲用彩线装饰挂于胸前等。民间的风俗活动给这个忙碌的节令增添了许多有趣的内容,使紧张劳作的农民们也有一些闲谈的话题,增加生活的情趣。如今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

  另外,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在江西有谚语云:“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反应的是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散。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散发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芒种”节气,不但要搞好雨期的田间管理,更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嫁树

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煮青梅

芒种也是梅子成熟的时节,在南方每到5月、6月份梅子就会成熟。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什么是煮梅呢?在我国,青梅主要生长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份,青梅性味甘平、果大、皮薄、有光泽、肉厚、核小、质脆细、汁多、酸度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独特营养元素。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如今,加工青梅的方式有很多,如盐渍、制作蜜饯、取汁、熏制、酿酒、制药等。据说芒种时节有煮梅的习俗,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夏朝便已经有了。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食用,必须要加工后方可食用,便有了煮梅。煮梅的方法很多,有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千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北方产的乌梅在我国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植、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安苗求丰收

芒种安苗是安徽绩溪的农事习俗。相传“安苗”起源于唐末宋初,清道光末年起逐渐兴盛。据史料记载,农历六月初六是天公天母寿辰,是日在田头地角鸣锣、烧纸、插小红旗。伏岭、北村、胡家、锄头一带各村于芒种后第一个“龙虎日”请僧侣做斋,然后撑旗打鼓,抬着太尉老爷巡游田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谓“安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前,各农户稻秧栽插完毕,五谷下种,农民以此感到欣慰,为表喜悦,各村族长召集德高望重的长辈选择吉日,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于是,各村待最后一农户稻秧栽插完后,便由族长出示“安苗贴”昭示安苗日期,各村“安苗”不同日,由村主事视本村家事进展而定。虽然各村做包、操不在同日,但在某村“安苗”之日内,不仅本村人可随意走家串户品尝安苗包、棵,外村人也可进村入户同亨口福,其乐融融,充满了节日气氛。  

打泥巴仗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黎平县一带的侗族,在每年的芒种前后,也就是分栽秧苗的时节,都会过一个青年男女欢乐嬉闹的“打泥巴仗”节日。在侗族有一个传统习惯,就是婚后,姑娘一般先不住在男方家里,只有农忙和节庆时,才由同伴陪同来到夫家小住几天。这时候,男方家里会把秧田整好,安排好分栽秧苗的日子后,邀集一些青年前来帮忙,并由新郎的姐妹去迎接新娘回来共同插秧。而新娘也要邀集一些女伴同来。节日那天,新婚夫妇和大家一起来到田间插秧,插秧的时候男女青年之间相互竞争,比谁动作快,场面非常热闹。秧苗插完后,小伙子们会故意挑衅,借故向姑娘们身上甩泥巴。姑娘们当然也不示弱,会共同发起反击,双方都抓起田里的泥巴互相投掷,这阵势还真像是两军交战。如果数人一起将对方抓住,就要将她(他)按倒在水田中翻滚,使其沾一身烂泥,狼狈不堪。新郎的父母会站在田边观看,而不参与其中。往往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受对方青睐的人。到最后所有人都玩累了,身上也全都是泥巴了,大家就会一起来到河边溪旁,边清洗边打水仗。新娘在前一天来时,带有一担五色糯米饭和100个煮熟的红色鸡蛋。节日后返回娘家时,夫家姐妹要以更多的五色饭和红鸭蛋为她们送行。

笔者的故乡,过去也有插秧时打泥巴的习俗,如今已成为最美好的记忆。

芒种的诗

陆游《时雨》诗云: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陆游这首诗以一个老惰农、旁观者的身份,描写了芒种来时,农家农忙的景象。

范成大《梅雨五绝》诗云:

梅雨暂收斜照明,去年无此一日晴。忽思城东黄篾舫,卧听打鼓踏车声。

芒种,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诗人对比去年此刻的连绵梅雨,看到眼前的难得的晴天忽然想那城东的黄篾船上的人,一定是卧在船上,听着江边农民脚水车车轮子,提水灌田,为插秧作准备的声音。

白居易《观刈麦》诗云: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以诗描写了农民在夏日时不畏炎热,辛勤劳作的画面,并为自己没有亲自劳动却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感到十分愧疚。同时,借芒种时节后登高远眺抒发人事消亡的感慨

楼璹《耕图二十一首·拔秧》诗云: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

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及时趁芒种,散着畦东西。

这首诗生动再现了农家拔秧苗、准备插秧的景象。提前播种下去的秧苗长出水了,一望如绿毯一般。清晨拔起秧苗,父子争相挑到大田。接着,趁着芒种节气,将拔起的秧苗绿绿青青的秧苗插到田里。真是一幅维妙维俏的农耕画图。

樊阜《田间杂咏六首·其六》诗云:

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蛙鸣池水满,细草生阶间。刈麦欲终亩,风吹雨过山。

大儿早未饭,叹息农事艰。豪贵本天命,悠悠不可攀。

人看到的是芒种时的农忙景象。农家人人忙忙碌碌。麦子刚要收完,风带着雨来了。大儿到此时还未吃饭,是啊,农事真是艰难,要奔向豪贵,更是眼望悬崖,高不可攀!

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即有名的布袋和尚《插秧诗》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五代时后梁高僧。如今寺庙那个笑口大肚和尚就是以他为原型塑造的。那一幅“笔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的对联,据说朱元璋为他所作。他出身农家,插秧自是本行。关于他插秧之事,亦有故事。据说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全都答应。至晚,各家来请吃饭,他亦分身赴席。各家的田均已插好。众人始识他身具神通,法力无边。有人问插秧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即此题插秧歌。此歌看似浅白平易,却富含哲理,饱蕴禅机,生动活泼,饶有情趣。很多寺院的弥勒殿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插秧时低头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天和白云。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插秧时表面上是边插边后退,但却是一直向前的。

当然,古人写芒种,除了以芒种之农事繁忙以外,也有咏气候咏风景的,现灵两首。

 元稹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诗云: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古代关于芒种的自然特征有说法: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元稹的这首诗正好形象地体现出这种情形:“螳螂生”、“鴳鸟声”、“炎风暑雨”等等!一句“相逢问蚕麦”也可看出芒种节气割麦丰收,家家喜悦的情景!

雷震《村晚》诗云:

草满池塘水满阪,山街落日浸寒漪。枚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江南农村夏日的典型风光,后两句写牧童的天真,寄托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芒种对联

  嵌有“芒种”二字的联语有:

  芒来入暑荷花稚;种至梅雨泉水清。

  芒时梅黄期舜日;种后苗秀盼尧天。

清代小说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四月十六日(1640.6.5,正值芒种)。郭沫若有题“聊斋”联云: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民国五年五月初六日(1916.6.6,是日芒种),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复辟帝制的窃国大盗袁世凯忧惧而死。有谐讽挽联云:

  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指“筹安会”的杨度、严复、胡瑛、孙毓鸽刘师培、李燮和六人,策划并鼓吹恢复帝制……“二陈汤”指叛离袁世凯的陈宦、陈树藩和汤萝铭。“六君子”、“二陈汤”皆为中药汤头名,别解有趣,嘲讽有力。

  2006年6月6日为“芒种”,这天正值“人梅”。“人梅”亦称“入霉”、“进梅”,指初人梅雨期的日子。夺申枢经》称:“芒种后逢丙日进霉。”目前历书依此说。2006年6月6日干支为“丙寅”,故为“人梅”日。清代小说儡花宝缈中有题“红雪西庄”联云:

  梅雨平添瓜蔓水豆花新带稻香风。

  联语嵌“梅雨”二字,扣合“人梅”时的气候特点,表达了渴望丰收安逸生活的心愿。

  芒种写联大寒对

  有个姓王的书生乘兴游春,外出到郊野,看到农夫在路边犁地,随口占一联:

  一犁耕破路旁土,明日芒种。

  但他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到了下半年腊月他与友人围炉烤火聊天,才偶然得出下联:

双手捧住炉中火,今朝大寒。

芒种谚语

芒种节气时,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进人高潮时期。因而,芒种时节的谚语以至诗词歌赋以及多跟热火朝天的农事有关。由于流传地区不同,同是芒种谚语,表述方式和表述内容也有一定区别。

  芒种晴天,夏至有雨(豫)

  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豫)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黔)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黔)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桂)

  芒种夏至,芒果落蒂(桂)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桂)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闽)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南方)

  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浙)

比较通用的谚语是:

春争日,夏争时。

  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

  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芒种打雷是早年。

  芒种忙两头,忙收又忙种。

  芒种雨汛高峰期,护堤排涝要注意。

  芒种地里无青苗。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过了芒种不种稻,过了夏至不栽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4节气之09芒种:有芒之物,忙收忙种
二十四节气——“芒种节气”介绍。——2017年6月1日——丁酉年五月初七日——“六一”国际儿童节。
二十四节气|芒种:一边收麦一边种稻,这是农家最忙碌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芒种——2016年5月29日——丙申年四月二十三日
马先友:芒种时节说芒种
典◎风吹麦成浪,蝉鸣夏始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